举案齐眉,梁鸿孟光的故事

梁鸿(约25—104年),他是东汉初年的一位贤士文人,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他和妻子孟光“举案齐眉”、携手江湖、白头偕老的佳话,跟我之前讲过文君相如“当垆卖酒”一样,都由历史故事最终演化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夫妻情笃,相互敬爱。后人称赞好夫妻,也就比作“梁孟”。


举案齐眉,梁鸿孟光的故事

梁鸿幼年就死了父亲,一直生活的很艰辛,但他勤于文墨,发奋读书,终于获得了进入“太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在当时,“太学”是朝廷设立的高等学校,太学生毕业以后一般都有做官的机会。但梁鸿不愿做官,不喜官场上的走动交往,他宁愿回到家乡去养猪(即“牧于上林苑”),以此换一口饭吃,倒也自在快乐。

一次梁鸿家的房屋失火,火势蔓延到了邻居的家里。事后,梁鸿主动把自己家养的猪全都赔偿给了邻居。但是,邻居认为这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损失。梁鸿就又答应给邻居干活,用自己的劳动继续赔偿他们的损失。经过这件事后,乡亲们纷纷称赞梁鸿的品德。许多人家均表示愿意把女儿许配给梁鸿,但梁鸿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下来说到咱们的女主人公了,当地有一位名叫孟光的姑娘,长得又黑又丑又肥,活像个张飞,力大无比,到三十岁了还未出阁。父母忧心如焚,再三催问她究竟想嫁给什么样的人。姑娘回答:“只有遇到像梁鸿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我才出嫁。”她父母没办法,只得托人去转告梁鸿。

梁鸿知道这件事后,觉得这位姑娘真正理解自己,便立即向孟家求亲,孟光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孟光因为能够嫁给心上人而无比兴奋,便换上了最漂亮的衣服,而且搽脂抹粉地打扮了一番。谁知自入得洞房后,梁鸿一连七天都没和她说一句话。孟光心想,这一定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丈夫。于是,第八天清晨,她便跪在床前,诚恳地请求梁鸿指出自己的错误,好加以改正。


举案齐眉,梁鸿孟光的故事

梁鸿看到妻子的真诚,便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你知道,我不愿做官,而宁愿到深山里过隐修的生活,凭劳动挣饭吃,这是我最高的理想。我以为你理解我,才向你求婚的。可是,你现在穿绸着缎、涂脂抹粉的,这怎么能和我一起过隐居劳动的生活呢?”

孟光这才明白了丈夫的心思,她微微一笑,答道:“你以为我真的喜欢穿戴打扮吗?不。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看一看你的态度。其实我早已准备好过隐居劳动的生活了。”说罢她打开衣箱,换上一套粗布衣服,洗去了脸上的脂粉,顿时化作平常农人。

梁鸿看到妻子的行动,心里非常高兴。他称赞道:“这才真正是我的妻子啊!如此的贤妇,到哪里去找?你的名字叫孟光,我再送给你一个字,叫做德曜(yào耀)。名和字结合在一起,意思就是表示希望你的道德品质像日月星辰一样闪闪发光。”

因为梁鸿看不惯官场争斗,不愿入仕,他们很快就来到了不远的灞陵深山(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里隐居,每天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唱妇和,非常恩爱,过上了清贫美好的生活。

有一次,梁鸿出潼关经过京师洛阳,登上邙山,看到帝王宫室奢丽,想到百姓劳苦饥寒,不禁感慨万分,就作了一首《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批评朝政。这大概是一些文人的通病,只顾抒发自己情感,却不知大祸临头。汉章帝知道后大为震怒,下令缉捕梁鸿。梁鸿只得隐姓埋名,带着孟光逃亡。他俩一路颠簸,辗转很多地方最后到了吴地(今江苏苏州、无锡一带),因仰慕故人泰伯之高风,就在其墓地铁山安顿下来,并依附当地名士皋伯通。


举案齐眉,梁鸿孟光的故事

他们居于皋伯通廊下小屋内,为人佣工舂米,依靠自己的劳动过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俭朴却也充实快乐。每次梁鸿收工回家吃饭时,孟光不敢仰视他,总是把托盘高高举在眉前,请丈夫用餐,即“举案齐眉”,以此表示敬意。(“案”就是托盘,搁饭菜的一种用具,类似矮脚的小案几。)


皋伯通见了很为惊讶,称许他们“非凡人也”。《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中有一段话,“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便是说的这段故事。

这下大家知道成语“举案齐眉”的出处了吧。其实,两个相互理解尊重的人在一起,即使没有荣华富贵,整日粗茶淡饭也是快乐的。然而,现在的人却逃不开俗世的种种拖累,无法过上隐居的自在生活。只愿卸下生活的沉重后,能够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