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被公司人事通知待業,4個步驟,化被動為主動,新工作拿到手

疫情當下,“裁員大潮”正滾滾襲來,一個多月的歇業,很多企業的資金鍊都出現了危機,出現了

裁員、降薪、待業等現象,正呈現著“一份工作難求”的局面。

君不見,新潮傳媒首天上班就裁員500人;君不見,連鎖店出現資金鍊“挖空”的局面。你說對這些店面有多大打擊麼,肯定有的啊,資金滲透了、蒸發了,如果後續沒有資金源的補充,跌到了肯定就再也爬不起來。

員工被公司人事通知待業,4個步驟,化被動為主動,新工作拿到手

所以,題主說接到人事通知,說你們“待業”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好聽的說辭”,難道說你們被公司“裁員”了嗎?

肯定不能這麼說!為什麼?有兩點考慮:(1)待業和裁員,性質完全不同,“待業”是公司暫時不需要這麼多的員工,從而將員工作為一種後備資源,待企業資金充裕時,可一步到位找到員工;

(2)待業和裁員,縱然形式上相同,大家都失去了工作,但是表面的感官感受所帶來的不同情緒和心理,則是截然不同的。

待業,給人一種希望,似乎自己還是有公司和單位的,只是暫時不能上班而已,一旦公司步入正常軌道,自己就可以立馬上崗,無需毫無目的得四處求職。

裁員,則是一種沒有溫度的方式,是一種明確的結果,員工似乎只是弱勢一方,只能無奈地接受,內心有種失落而無處可尋的感覺

員工被公司人事通知待業,4個步驟,化被動為主動,新工作拿到手

如果你還沒更感性地認識到這種本質問題,那你可以聽一聽馬雲是怎麼說“裁員”的:我們計劃在三年內,向社會輸出1000名人才!

語言藝術的高潮,讓人佩服地五體投地。所以,看清本質,雖然說得是“待業”,其實就是“失業”, 是被“裁員”了。

放棄幻想,做好兩手準備,防止疫情一結束,大量求職者湧入招聘市場的時候,那時你再加入其中,競爭激勵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大多數人都還“宅”在家裡,因為疫情還不能出去工作。那你如何不出家門就找工作?

員工被公司人事通知待業,4個步驟,化被動為主動,新工作拿到手

很簡單,給你四個步驟,至關重要

(1)製作一份能夠吸引HR眼球的簡歷,打造一份“顏值簡歷”;

(2)註冊招聘網站,翻新2頁之後的招聘信息,競爭激勵程度較少,成功面試的概率較大;

(3)在等簡歷音信的同事,抓緊進行面試知識的瞭解,清楚面試的流程、環節以及各類面試問題,提前預練;

(4)篩選出2—3個自己心儀的企業和崗位,按照崗位條件和要求,設想是否與自己相匹配。

員工被公司人事通知待業,4個步驟,化被動為主動,新工作拿到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