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員工不放棄獎金福利,公司就拿道德說話,3大邏輯懟回去

疫情當下, 企業與員工,“魚與水”的關係,在此刻尤為明顯和重要了。從大道上來講,員工應該與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畢竟大家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一根杆子上螞蚱,利益相關。

題主說:公司希望員工主動放棄績效和福利補貼,這種“希望”,按道理來講,很合理,也符合實際。要知道,當下很多企業的資金流已處於“吃緊”狀態!和疫情相關的行業,比如快遞、運輸、餐飲、連鎖店之類的,很多企業都已開始“裁員”了,為了保住“生存”這條底線,做出一些無奈的舉動。

疫情下,員工不放棄獎金福利,公司就拿道德說話,3大邏輯懟回去

員工要不要主動放棄績效和福利補貼,背後有三個現實邏輯:

一、企業的行業性質和薪資水平

行業性質:如果企業本身就是“中下流企業”,進行的都是一些基礎服務、勞動力輸出的產品和服務,員工的“基本工資”本身就少得可憐,或許只有2000元,掙扎在溫飽邊緣。

恰好又碰上疫情,一個月不發工資,很多人就會問:難道一個月不發工資,生活就會出現問題嗎?難道平實就沒有結餘嗎?

我告訴你一個現實:大多數社會底層的人群,整天生活就是緊巴巴的,下個月等著上個月的工資,這個月盼著下個月的薪水

疫情下,員工不放棄獎金福利,公司就拿道德說話,3大邏輯懟回去

俗話說:“雞屁股下面等蛋!”很多員工,都是這種艱難的生活現狀!

只要你真正明白或懂得了他們的生活困境,你就會明白一個事實:

不是隻有你懂得大局、不是隻有你明白道理,他們員工也懂得,只是踐行了道理,嘴巴就得捱餓,生活就得打絆,“兩難抉擇”,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

二、企業和員工的關係

俗語說:平時搞好關係,火燒屁股了,才想起人家。

如果企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對員工很關懷、很照顧,人文情懷的氛圍較為濃厚,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較強,說實話,只要企業透露出這點意思,下面的員工都會紛紛響應的。

前段時間那,安徽餐飲連鎖“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的一段視頻,火遍網絡!雖然只有短短10多分鐘,但是該視頻卻迅速刷爆朋友圈。為什麼?就是因為老鄉雞員工聯名請願,按紅手印,寫申請書,說減免疫情期間他們的工資。但是,董事長束從軒卻手撕員工的聯名信,還稱即使自己賣房賣車,也要確保員工有飯吃。

為什麼老鄉雞連鎖店的老闆和員工能夠獲得網友的紛紛點贊,就是因為老闆和員工,這一對僱傭方,在疫情面前所顯示出的擔當情懷。

那麼,這份擔當情懷,僅僅是單純的一時興起嗎?肯定不是!單看董事長束從軒的舉動,就可以判斷出,這位董事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已埋下了這份情懷的種子了

只不過,恰恰遇上了疫情,這顆具有情懷的種子才會瞬間冒出來,給了我們一種正向的能量。

疫情下,員工不放棄獎金福利,公司就拿道德說話,3大邏輯懟回去

所以,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只有在平時中沉澱下這份感情,才能在艱難關頭,獲得員工的支持。如果平時企業沒有任何人文情懷,並且還會時不時地剋扣工資,試想一下,這個關頭你要員工主動放棄績效和福利補貼,員工會贊同、會響應嗎?

三、利益攸關:企業發展和就業形勢

企業沒法生存了,員工也就沒有工作了,這種利益攸關的利害關係,任何人都懂。

從當下很多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員工的就業形勢,可以看出:企業的資金鍊隨時會出現問題,招聘會取消,招聘公司遲遲沒有招聘信息等,這就說明企業和員工,一旦處於邊緣狀態,二者的生存都是問題。

前幾天,連鎖店西貝企業就傳出消息:2萬多名員工,處於待業狀態,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公司貸款發工資,頂多也只能維繫3個月的時間。

利益攸關,唇亡齒寒的道理,誰能不懂?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個企業如果沒有疫情,能不能發展下去,或是儘管短期能夠存活下來,今後能不能給員工帶來希望!

希望,才是決定員工是否願意為企業付出和犧牲的本質歸因,沒有希望的企業,對員工來講,就是一個“局外人”、“旁觀者”!

疫情下,員工不放棄獎金福利,公司就拿道德說話,3大邏輯懟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