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回答網友11問值得注意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張文宏教授一出現在公眾面前,就自帶一種踏實感。

不管是他在“華山感染”公眾號上更新的文章,還是在媒體和視頻連線上發表的觀點,他的權威、直率、理性和生動,幾個月來給處在迷茫和緊張中的人們解答了很多疑問。

張文宏回答網友11問值得注意


不少人開始“粉”他,自稱“新冠病毒是沒感染上,卻被張文宏感染了”。

張文宏,儼然成了“網紅醫生”。4月11日,身為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的他,在上海接受人民日報新媒體專訪時,不僅對“網紅醫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還就“國內疫情還會出現反覆嗎?”“復工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是否需要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篩查無症狀感染者?”“今年五一能放心出去玩嗎?”等熱點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妙語連珠,金句不斷。

張文宏駁斥外媒所謂“中國隱瞞病例”

傳染病有個特點,病例是藏不住的。如果藏著掖著很多病例,就問一句話,武漢敢打開嗎?不可能的。這些道理,專家都很理解,國際上對我們中國現在做的一些工作,持肯定態度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我覺得將來要多宣傳我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點要進行更多的交流。

問題1:國內疫情還會出現反覆嗎?

張文宏:傳染病只要終止傳播,是很容易控制的。我之前預測的“最好的情況”發生了,那就是國內疫情完全得到了控制。但我的預測也有錯誤,因為最糟糕的情況也發生了,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而且沒有得到控制。

現在處於非常複雜的局面,複雜到很難去判斷國際上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很難判斷國際上的疫情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因此,國內的疫情防控好,不代表沒有風險。風險就是輸入,輸入有時候會是很隱蔽的,如果管控不好就會有問題。

問題2:部分人對境外輸入有恐慌,應該怎麼辦?

張文宏:中國是對境外輸入管理最嚴格的國家,落地檢測,統一隔離。我們的每一步都比其他國家到位,但也不要幻想能一下子100%查出(境外輸入病例)。未來的幾個月,基本都要這麼做,是一個常態的事情。現在是航空管制,以後如果航空開放、旅客數量提升,如何檢測和管理是下一步我們要攻克的難題。

問題3:對“群體免疫”是什麼看法?

張文宏:流感是全球最大的流行性疾病,流感都沒有達到群體免疫。每年流行一次,但第二年都要再接種流感疫苗。歷史上,我也沒看見任何一個傳染病是用群體免疫的方式消除的,全都是通過疫苗,疫苗才是所謂的“群體免疫”。只泛泛地談論群體免疫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流感高許多,在一些相對不發達的國家會造成大量死亡並向周圍蔓延,最後沒有人能夠脫身。

問題4:對於復學,有什麼想對家長說的?

張文宏:孩子們是“神獸”,是仙女和王子,在家裡是很重要的。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可控,這為復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復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旦有人生病確診,其傳播就是校內傳播,風險很高。我們要把風險控制到最低,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什麼事情都有輕重緩急,我們要讓最著急的初三和高三學生先復學。各個學校可採取不同的方案,例如把原來的一個班級分成兩個班級上課,大家戴著口罩上課,住宿方面我們也要做好準備。高三的、初三的學生只要上兩個禮拜,經過一個隔離期後,沒有什麼問題,就讓更多別的年級的學生分步大批量開學。

相對不那麼著急的大學生、研究生、幼兒園學生相應往後排,做到穩妥有序復學。大家都非常關注北京的做法,北京的做法是怎麼樣的?相信對全國是有引領作用的。孩子的感染不取決於孩子本身,取決於家長。最怕的是我們家長感染了,傳染給孩子,孩子又傳染給別的同學。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儘快安全復學。

問題5:復工復產過程中,最可能有風險的環節是什麼?

張文宏:中國是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國家,我們不復工復產是沒天理的。復工復產以後,一些基本的健康手續要保留。比如人群聚集,要戴口罩,戴口罩是個非常好的社交距離。目前風險最大的環節是吃飯,這是一個要去口罩的環節,一起吃就容易感染。解決方法就是不要在食堂聚集,要麼打包回來單獨吃,要麼分批次吃。出外就餐也要注意距離和分餐或者用公筷。

問題6:是否有必要全面核酸檢測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

張文宏:有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要看到武漢沒有新發確診病例,我就認為這是安全的,因此不需要、也不可能給每個武漢人做核酸檢測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有些建議要考慮操作的可行性。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我覺得再過兩到四個星期,如果在武漢重啟以後沒有產生有症狀的人,沒有產生更多疫情,就可以不討論無症狀感染者這個問題了。

問題7:天氣慢慢回暖,病毒會消失嗎?

張文宏:最近我一直跟赤道周圍國家的專家交流,他們的病例數都是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溫度會控制住病毒。但是溫度高了,病例數是會下降的。天熱了開空調沒問題,但是要定期開窗通風。

問題8:“五一出行”是否是明智選擇?

張文宏:我個人覺得非常矛盾,大家都希望熱鬧一下、激活經濟,但也擔心人群聚集導致疫情擴散。“五一”最好的活動是室外旅遊為主,人多的時候要戴口罩,最怕的是吃飯的地方,不妨“自帶乾糧”在賓館房間裡自己吃飯。

政府要做好防控工作,每個人自己也要做好防範準備,旅遊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旅遊是可以啟動的。

問題9:何時能有特效藥和疫苗?

張文宏:我和國際專家作過討論,對在短期內研製出來新藥不要抱太高期望。無論是藥物還是疫苗上市,都有非常嚴格的流程,需要足夠的時間。

大家關注的瑞德西韋這個藥,重症病人用藥後死亡率是13%,這個數據還是比較高的。它的療效可能是有的,但是還不足以稱為“神藥”。

疫苗的研發有很高的要求,要做安全性和療效的試驗,這幾步下來,如果按正規的時間來走都要一到兩年。按我們現在的做法,最快也得一年以後。一年以後,還要根據當時的一些疫情情況判斷,病死率情況是高或低、疫苗的防護作用有多強,以及疫苗的不良反應有沒有,才會決定打不打它。疫苗非常重要,但在研製成功之前,我認為疫情看起來終止不了。

問題10:“網紅醫生”的關注度,給你帶來了困擾嗎?

張文宏:首先是薪水沒有那麼高,我不是很喜歡被稱為“網紅”,還是叫我文宏醫生吧。但通過這段時間,還是希望傳染病的知識、正確的知識,能像病毒一樣傳播,最終打敗病毒。病毒很快就會過去了,以後我就是個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普通醫生。傳染病也不是個“紅”的學科,但我還是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問題11:今秋或明春疫情是否會二次暴發?

張文宏: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全球二次暴發的可能性。北半球進入夏天,南半球進入冬天,病毒會互相輸送。到了金秋十月,疫情可能會控制一些,但是冬天大家在室內聚集比較多,病毒在冬天的複製程度也比較高,到時候可能會有一波疫情,具體會怎樣,還不知道。但是按照中國公共衛生管控的情況來看,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