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回顧過去的2019年,對餐飲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觸:餐飲生意越來越脆弱了,餐飲人都越來越迷茫了。

作為一個餐飲行業的服務者,在面對諸多客戶時,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一切都沒問題,但是生意就是下滑了;形勢不同了,風向變了。

——安迎軍

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安迎軍,陝菜名廚;師從陝派名廚吳祖民等多位名師門下;曾參與接待印度前總統莫迪,並在多次國家領導人接待宴中擔任主廚;就職西安億康餐飲集團。

以下是安廚對新環境下餐飲業的思考:

品牌越來越多,越分越細的時候,消費者的腦海裡早已被各種廣告佔據的滿滿當當。在供嚴重大於求的時候,餐飲行業必然會呈現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這個時候,所有餐飲老闆都要想法設法使出渾身解數,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注意,獲得顧客的信任。

因此餐飲業進入後品牌時代,就是做認知,比特色。餐飲最傳統的三元素:產品、環境、服務,在新的消費者面前開始逐步失靈,所以最有經驗的餐飲老江湖在這個時候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餐飲人的艱難,再加上這一次的國難,無疑又是一次雪上加霜。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一場災難,對餐飲人而言,到底還有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抓住的,仔細想了想,機會還是有的:

零售化、多維獲客、抗風險,這三大屬性將成後續品牌建設的基本思考

如果說非典讓餐飲人明白了品牌化的重要性,那麼新冠疫情最考驗的就是門店的抗風險能力。品牌方要麼有充足的現金流,要麼有吸引風投的品牌價值,又或者有快速轉型和適應環境的樂觀能力。

且不談現金流和融資,在快速轉型和適應環境這一環,我對比了多個品類後發現,偏零售類的餐飲門店如奶茶、小吃等的抗風險能力較高,一是產品和操作流程大體實現了標準化;二是可能小店租金低且員工少;三是零售類產品不講究現場體驗,如奶茶可以買了後邊走邊喝,同樣其它小吃也有走街品嚐的優點。

1) 、後續餐飲業將可能加大零售屬性的份額

對餐飲業來說,零售化的好處在於增加前期產品的預處理流程,以在銷售後端縮短出品時間。

餐飲門店零售化改良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產品及產品流程的標準化,在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提前做預處理;二是不單單以終端輸出為呈現,比如說不只是賣熟餛飩,生餛飩也是一條盈利路線;三是開闢堂食以外的場景,如餛飩店做走街炸餛飩外帶,更如開發凍混沌銷售或者入駐超市等。

2) 多維獲客將成品牌的基本思考

疫情在外賣思路上教會餐飲人的是:即使餐品不上外賣,是否也可以賣些什麼?如火鍋門店賣生鮮、鍋底等。對於一些早前一直做外賣的門店,在疫情期間包括疫情過後,他們也會去思考,顧客除了吃餐品外到底還需要什麼?包括門店還能提供什麼等等。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餐飲人對餐飲業將不再只關注於“現場餐飲”這個屬性,將進入零售餐飲或者餐飲衍生品的新局面。

3) 、基於抗風險的角度,小店經營和特許加盟或許將更受青睞

從盈利的角度看,大店、直營多店更佳,而從抗風險和靈活處理的能力角度看,小店更不錯。在疫情過後,品牌方也會更看重特許加盟,包括直營店的建設。

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疫情之於餐飲業最真實的變革在於推動餐飲業“後品牌”時代的建設必要性

進入後品牌時代,行業有兩大可識別要素可作為基礎特徵:一是市場和消費者不再有品牌迷信的心態,進而更看品牌價值、品牌IP化、品牌責任感等的多元對比;二是市場和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更開放了,如願意嘗試那些一夜成名的新品牌,不再只看百年老店。簡單說,市場和顧客對品牌的喜好不再是單單對過去行為的歸納,而是對未來生活需求產生的品牌選擇進行演繹。其中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市場和消費者對品牌採取何種態度,其更考驗的是落地即品牌的能力,包括品牌人格化、品牌魅力、品牌價值的打造。而從前品牌時代到後品牌時代,還象徵著品牌公關效用與重視度的崛起。

從大環境看,餐飲業在非典後加速進入了品牌時代,我預測新冠疫情後,餐飲業的前品牌時代將結束,而後品牌時代正逐步開啟。

1)、從前品牌時代到後品牌時代,揭露了餐飲業從線性思維到非線性思維的邏輯演變

如果說品牌時代是激烈競爭的產物,那麼,後品牌時代就是更加激烈競爭的果實。

品牌意味著信任,更意味著產品可以售出更高的價格,隨著新產品外觀、技術、功能的升級,消費者對其價格忍耐度也越來越高。

按這個邏輯演變,後來的品牌會越來越難以打造,品牌產品的價格會越來越高,隨著品牌數量的增加,市場會更加細分,最終導致市場中各個品牌的勢頭不如以前,這在邏輯通道上是線性的增長,然而市場經濟的原理是非邏輯、非線性的演變進程。

在市場經濟競爭的非線性思維下,人們從品牌迷信轉到了品牌價值對比。

2) 、餐飲品牌認知三要素的升級

①明檔廚房、食品安全、衛生將成門店的基本建設

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不經歷非典、新冠疫情、直播、食品安全檢查等,餐飲人基本不能真正明白衛生程度達標的重要性。

在顧客思維中,一家餐廳的衛生達標,也敢於開放廚房,那麼食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敢於開放廚房了,食材品質也是可以保障的;多方結合之下,味道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衛生是餐飲業的底層公信力,將在後品牌時代凸顯更為核心的基建作用。

②品牌責任、公關的輸出與資源配備佔比將超折扣營銷

比起公關與品牌責任,多數餐飲人更習慣做折扣營銷。對於一個盈利的品牌來說,公關可續而營銷不可續。

③品牌IP化的下沉,強調顧客溝通與服務

所謂品牌IP化的下沉,指的是品牌對顧客感知渠道的多維覆蓋與場景突破。

餐飲業的後品牌時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在衛生、安全、品牌責任等的透明化基礎建設完善的同時,品牌方能突破原有餐飲屬性的禁錮,實現多維的、更快的、更合理且可續的盈利模式。

2) 、餐飲業變革契機與必要性已到

當下新冠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就是變革的契機及推動要素。

一是從根本上打破整個行業的生存結構,如堂食直接被停掉,迫使餐飲人尋找堂食以外的經營嘗試。

二是基於環境變化,內在且主動性地推動品牌方奮力打破過去的商業結構,如一些品牌過去是美團專送,現在也入駐到餓了麼平臺,更如一些過去不做外賣、不做半成品、不做零售的門店,現在都在自主改革。

三是疫情強推品牌線上化的透明,外界也有意無意將訂單(包括聲望)聚焦在衛生達標和有一定社會責任感的品牌上。

疫情之後的餐飲“後品牌”時代

由此,我才可以認為,疫情是餐飲業變革的契機,它已經在更快、更集中、更具力量地推動餐飲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更有活力的後品牌時代。這也便是局內餐飲人要在疫情期做好的、具有時代價值的轉型基礎建設,更是品牌方可能打通未來的潛在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