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曾經霍思燕的一句:“晚上一年學,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刷爆了全網。

當時椰子還未到上學年齡,對於這句話我也是將信將疑,畢竟自己從小到大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孩子上學要趁早呀”。

產科大夫們也表示,為了讓孩子不晚一年上學,很多媽媽選擇在8月底提前剖腹產。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可是現實中,卻有不少媽媽被現實打臉,月月媽媽就是其中一位,前幾日收到她的諮詢:

我們小區很多小孩兩歲多就上託班了,所以我也想著早點讓她去幼兒園。在家也學不了什麼,每天瞎玩兒,還不如早點去上學。剛開始她不願意去,每天都哭鬧,後來不哭了,我還慶幸是她適應了,最近卻發現她在家越來越不愛說話,也不像以前一樣黏我了。

我回復她:“這可能是拔苗助長的結果,建議超過3歲再去幼兒園”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為何有些家長要讓孩子提前上幼兒園

▲ 希望孩子提早接受教育,“贏在起跑線”

我身邊很多媽媽都跟月月媽媽一樣,看到身邊的小朋友都2歲就去上託班,覺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呀,幼兒園學的肯定比家裡多吧。

其實不然,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機構與托馬斯.迪教授研究多年,在他的論文中專門提到過:

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無論是對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是對日後的成長,都大有裨益。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前提是,孩子本身已經具備基本的社會生活能力,而不是猛然間被父母推到一個陌生環境。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認為孩子早上幼兒園可以儘早獨立

在聽到月月媽媽的傾訴後,我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覺得讓她兩歲就去幼兒園能學到東西,你希望她學到什麼?”

月月媽媽說:“她已經兩歲了,我認為她不應該再過於依賴家人而是應該開始獨立了。她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老人都寵著她,所以她自理能力特別差,我想讓她去幼兒園鍛鍊鍛鍊。”

月月媽媽明顯弄錯了幼兒園存在的意義,幼兒園並不是教孩子吃喝拉撒的地方,而是對於已經有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進行行為、意志、技能等方面培養的地方。

如果孩子本身自理都有問題,把她一個人扔到幼兒園的結果就是,孩子會忽然失去很多安全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每天要被爸爸媽媽送到這個“奇怪的地方”。

有專家就認為:

兩歲半以下的孩子正是需要受到一對一關愛的時候,最理想的養育方式是父母共同養育。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獨立”,需要愛的刺激來激發大腦發育,顯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就是最好的刺激方式,這不是幼兒園或保姆能替代的。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

和月月家情況不同,浩浩的父母工作繁忙,家裡老人身體也不太好,為了不影響大家的工作,浩浩兩歲剛過就被父母送到幼兒園託班照顧了。

其實對浩浩的父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孩子沒人帶,上幼兒園變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更加關注幼兒入園後的適應程度,在家的時候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為什麼教育專家建議孩子3歲後上幼兒園

▲ 缺少基本的自理能力

一般來說3歲前的孩子自理能力相對較差,比如如廁、獨立吃飯、基本需求的表達等能力都還比較弱。

月月媽媽就表示因為年齡小,月月在幼兒園經常尿溼褲子,有時甚至一天得換兩次褲子。

老師也委婉的跟她交流過,覺得孩子目前太小,還不具備基本自理能力,父母是否要繼續堅持上幼兒園。

其實家裡有人帶的情況下,在家裡自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最理想的,這是對孩子和幼兒園雙方面的負責。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2歲左右的孩子免疫力較弱

嬰兒在前6個月自帶母體的免疫力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超過6個月後母體帶來的免疫力逐漸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容易生病了,並且會一直延續到3至4歲。超過3歲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身免疫力會越來越強。

如果孩子2歲多就上幼兒園,這時正處在免疫力較低的階段,而幼兒園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及其容易集中傳播病菌,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中招”。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分離焦慮”更加嚴重

由於孩子年齡小,無法理解媽媽口中的“幼兒園”是什麼,也無法理解“放學媽媽就去接你”是什麼意思。

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只知道媽媽不在,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為什麼媽媽不要我了,這樣的情緒會增加孩子的“分離焦慮”。

而對於3歲多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理解上幼兒園是幹什麼,也知道媽媽不會永遠離開,到時間媽媽就會出現。

相比之下,大孩子的“分離焦慮”時間會比較短,可以儘快適應。

雖然2歲和3歲只有1年甚至短短几個月的差距,但是對嬰幼兒來說哪怕一個月的差別,在認知和自理能力上也有極大差別,千萬不要忽視這幾個月。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過早上幼兒園有哪些危害

▲ 影響性格發展,容易造成自卑情緒

浩浩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因為年齡小,所以各方面能力和其他小朋友比會比較差。小便時會尿溼褲子,吃飯時會把飯弄的到處都是、運動能力也比其他小朋友弱,這讓浩浩越來越不願意去幼兒園,還跟媽媽說小朋友都笑他。

其實孩子本身是非常優秀的,只是因為自身年齡小,和大幾個月的孩子有差距,就讓孩子內心產生了自卑和抗拒的情緒。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研究發現,過早上幼兒園的孩子更具有攻擊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在《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幼兒園嗎?》中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

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幼兒園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係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此外,牛津大學也針對那些從小在託兒所長大的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

他們選擇了1200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從小就在託兒所長大的孩子,相比3歲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具有“攻擊性”,而這個“攻擊性”並非在幼兒時期顯現,而是在青少年時期變得尤為突出。且越早進入托兒所的孩子,“攻擊性”越強。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缺少母親關愛,影響親子感情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曾提出一個觀點:

嬰幼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地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地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

月月媽媽的困擾其實就屬於這一類問題。

月月被媽媽強行送到幼兒園後,發現自己哭鬧抵抗都沒有用,於是接受了這件事。為了讓自己能在幼兒園平安度過幾個小時,她會把對媽媽的依戀情緒轉移到其他人身上,比如幼兒園的老師或者保育員,久而久之,這種情感依賴就會發生轉移。

其實這只是孩子的本能和自我保護,媽媽過早講孩子推出去,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上幼兒園前孩子應具備哪些能力

▲ 具備如廁能力

孩子能夠獨立上廁所是最基本的能力,包括:有尿意可以主動表達或自己去衛生間、會穿脫褲子、會擦拭。

畢竟一個班30多個孩子,如果每個孩子上廁所都需要老師穿脫褲子,可能老師就不用幹別的了。

為了培養孩子的如廁能力,可以準備4個氣球,兩兩綁在孩子和自己的凳子後面,給孩子演示:“這兩個氣球相當於你的小PP,擦的時候呢用紙對著兩球中間的小縫從下往上擦,擦完一次呢就對摺一下再擦。”

類似這樣的小方法很多,小朋友們一定覺得非常有趣,一下就能學會啦。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 能獨立吃飯

幼兒園老師是不提供“餵飯”服務的,但是很多小朋友在家被媽媽和奶奶喂習慣了,不願意自己吃飯,這樣去了幼兒園可是不受歡迎的。

在家時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哪怕剛開始會弄的到處都是,會一頓飯吃“一個世紀”,也得忍著讓孩子自己去吃,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 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太重要了,在幼兒園裡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需要跟老師溝通。小朋友間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爭執或者磕磕碰碰,孩子如果已經能清晰表達想法,對老師來說就減少了很多的麻煩,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會更加準確和及時。

想“贏在起跑線”結果跌了跟頭,太早上幼兒園危害多,父母早知道

椰子麻麻寫在最後:

椰子是10月份出生的,所以今年上幼兒園已經接近4歲,和8月份剛滿3歲的孩子比,椰子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加之平時在家生活習慣養成的比較好,他的幼兒園生活很愉快。

對老師來說,這樣的孩子帶起來很輕鬆,好幾次在我面前誇獎他懂事。

對孩子來說,他什麼都能自己乾得很好,他也很有成就感很自信。

對家長來說,是否可以提前給孩子上幼兒園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如果孩子各方面能力發展都很早、能力突出、生活習慣也好,是可以提前一些開始集體生活的。

但如果孩子自身條件不滿足,那請家長們等一等,等待孩子成長,也多一些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各方面條件成熟時再去幼兒園。

贏在起跑線並不急於一時,不然古人怎麼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