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讀者婷婷最近很苦惱。她覺得自己孩子越來越“任性”。

婷婷說:我女兒3歲多一點,現在脾氣很大。帶她出去玩,總是玩得不想回家,然後百般哭鬧、不聽勸。我讓她自己選,是再玩1分鐘還是5分鐘。她選了5分鐘。但時間到了,還是耍賴不肯走!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婷婷問:“我老公說這樣要狠狠懲罰。小孩子只有懂規矩才能有出息。但是我有點不忍心。請問我這樣想有問題嗎?到底能不能懲罰孩子?

答案很簡單:不能!別懲罰孩子!更別談什麼狠狠懲罰!

再補一句:“懲罰是個蠢辦法。只有反效果!如果真的想為孩子好,千萬別這麼幹!

我知道很多家長恐怕不會輕易同意。但這個結論不是雞湯,而是腦神經科學研究的結果。

懲罰看似能在一時之間“矯正”問題,但卻會製造出一個更衝動、更焦慮的大腦。這顯然不是我們教育的本意。

為何“懲罰”會造成如此惡劣影響?我們可以從西格爾博士的《去情緒化管教》中找到答案。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丹尼爾·西格爾博士在《去情緒化管教》提出了“上下腦”的概念。

感謝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看到情緒對大腦的影響。情緒,是切實發生在頭腦裡的風暴,這可不是態度問題,而是有大腦的生理結構支持的。

西格爾博士指出,孩子的大腦正如在建的房屋。首先發育的是被稱為“爬蟲類腦”的底層區域,也稱為“下腦”。包括腦幹和邊緣系統。

下腦比較原始,主要負責我們最基礎的那些神經和精神活動:

比如那些強烈的情感、自我保護的本能,以及呼吸、起居和消化等身體機能。即使是初生的寶寶,下腦也是很活躍的。

那麼,我們是如何做出更為細緻和複雜思考呢?這就需要依賴上層大腦。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上腦位於我們前額後頭的位置,是大腦最外面的一層。上腦負責思考、情緒和交際的功能,負責讓我們過上和諧而有意義的生活。上腦掌管的內容包括:

<code>1.享受健康的人際關係;
2.全面的決策和籌劃能力;
3.身心管理能力;
4.個人洞識;
5.靈活性和適應性;
6.共情能力;
7.道德觀;/<code>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需要約束衝動,懂得考慮全局,懂得同情他人,懂得為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選擇,那就意味著:我們得要有一個發育良好的上層大腦。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但問題是,上腦發育是需要時間的。

需要多久呢?根據腦神經科學家研究:一個人要直到25歲左右,上腦才能完全長成!

是的,你沒看錯,是25歲。不是3歲,不是5歲,是25歲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能對孩子的情緒化多點理解?

如果你那3歲的孩子遇到一點事情就要崩潰大哭——很正常啊,請淡定!

如果你有個7歲的娃,完全不知道什麼叫謙讓——也是可能的,請淡定!

如果你家10歲的小傢伙,遇到困難就會變身小魔王,大吼大叫、發脾氣——請淡定!

如果你家小孩已經13歲的孩子了,一個月還能把書包忘在學校三次——雖然有點煩,但是請淡定!

因為孩子的下腦發育,就是需要那麼長時間啊!

孩子真的需要時間,來慢慢變成我們希望的的樣子:處事嚴謹、情緒平穩、品質無暇,成績優良。如果孩子沒有足夠成熟,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孩子不可能始終保持這種完美的狀態。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讀者婷婷上來就假設自己3歲的女兒,“應該”懂事了,“應該”能控制情緒,做不到就是“很任性”。

拜託!這個“判罪”本身就是錯誤的。

罪名都不成立,又何來什麼懲罰?!

那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孩子撒手不管呢?當然也不是!


基於對上下腦的理解,我們的教育目的應該變為:如何才能協助孩子發展出發育良好的上腦?

方法的確有。有點好笑的是:“懲罰”恰恰就是錯誤的辦法!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想要發育出良好的上腦,應該怎麼做?

很簡單:請上腦多出場、多幹活!

尤其是在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想要解決問題,我們應該盡力喚醒還不發達的上腦而不是刺激相對更發達、更野性的下腦

只有讓更冷靜的上腦出場,才有機會“勸服”更為衝動的下腦。如果孩子有更多成功使用“上腦”的經驗,上腦就會越用越發達。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如果父母採用“威脅”和“懲罰”,召喚出來的恰恰是下腦!

因為懲罰和威脅,本質上是“不安全”信號。我們試圖傳達的是:你不聽話?嘿嘿……你等著,你完蛋了,後果很慘哦……

不幸的是,捕捉威脅信號恰好是下腦的超能力!威脅信號會直接喚醒孩子的原始本能。人偵測到清晰的危險,就會進入警戒狀態,做出反抗、逃離等行為。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這個啟動下腦的過程,完全是生物性的,不受意志控制!

所以,當媽媽對著3歲的女兒發脾氣,大叫著說:你給我回家!哭什麼哭!給我靜下來……好吧,這種行為等於是刺激孩子的下腦飛速展開工作。

小朋友就進入自衛警戒狀態。如有必要,孩子可能還會頓住,甚至可能會還擊。有的孩子會哭得更大聲,或直接飛速逃開。還有的孩子會在瞬間進入一種油鹽不進的暈厥狀態——好似什麼也聽不進去。

以上每一種選擇——抱歉啊——真的不是孩子不服管教,這都是下腦的直接反應。

然後,那冷靜、能自控的上腦回路會“直接睡覺”。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我們的大腦機制就是如此:人是不能既處於十分敏感的下腦狀態又處於十分包容的上腦狀態的。下腦的叛逆總是更強勢一點。

還記得我們的目標嗎?我們原本希望能激發邀請孩子的上腦出場。結果我們自己一發火,倒是把孩子的下腦引了出來。

這種反向操作,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一次次地訓練出了“下腦更活躍”的“熊孩子”。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

為了儘快請出上腦,當孩子陷入情緒時,請務必多向孩子展示你的尊重和接納

因為,只有這種“不帶威脅感”的交流,才能使孩子的下腦放鬆下來,不再那麼敏感。

與此同時,上腦回路也會被激活。

只有當上腦開始工作,孩子才會慢慢地學會如何冷靜決策,如何抑制自己的衝動,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步步練習,從衝動自然過渡成熟冷靜的。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千萬別再惡狠狠地命令小孩“給我安靜”、“給我聽話”……如果孩子很崩潰,哭鬧著不想回家,家長可以溫柔地把孩子拉近,拍拍他的背,

告訴他:媽媽在,媽媽知道了!

這並不是說你必須要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做,是表達你在場,你已經充分收到了孩子的要求。

尊重和接納、與孩子的情緒相連,會慢慢地喚醒上腦中叫作“腹外側前額葉皮質”的區域。它會出來工作,負責指認、標註以及處理情緒。它會召喚富於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腦來主持大局,來安撫激怒的下腦,不會放任敏感又情緒化的下腦掌控全局。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這就是“自己馴服自己”。上腦就是這麼工作的。只要我們努力給它創造機會。

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們一次次地幫助孩子運轉起上層大腦,孩子的大腦就會因此形成新的記憶。重複的體驗真的能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

每一次孩子使用大腦的方式,都是在塑造大腦本身!最終,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始終能良好運轉的大腦

孩子情緒崩潰、鬧脾氣,“狠狠懲罰”有用嗎?

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給孩子的體驗,塑造出了孩子的大腦!接納孩子、尊重孩子,能鼓勵上腦出來工作,讓孩子的上層大腦更發達。、

最終,孩子會因為一次次尊重,而成為一個善於尊重別人的人。因為一次次聆聽,而成為一個善於聆聽他人的人。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選擇懲罰孩子,選擇發脾氣,只能一次次激發孩子的下腦。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恐懼,大概率最後也會“聽話”;但是事實上,他始終都沒能學會如何邀請上腦出來工作。

被懲罰的孩子長大了,就只能帶著一顆衝動的、上層大腦發育不良的頭腦,靠懲罰別人以及懲罰自己來解決衝動。

如果父母知道了這個道理,就請再次問問自己:現在,你還想懲罰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