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世家大族在我國古代史上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在於他們對政治資源的世襲壟斷,更在於他們一脈相承的子弟教育,能夠為國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輸送全方位的人才,從而與國家政體互相推動,國興則家旺。

然而,隨著國家和戰爭對階層的重新調整,以及自身的衰落,世家大族的壟斷地位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部分慧眼人士開始結合實際反思自身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總結出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格言家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都是其中佼佼者。

這篇文章就來看看,從南北朝顏子推的《顏氏家訓》,到明末清初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士大夫家族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一千年間究竟有什麼繼承,又有什麼新的發展?


首先,《顏氏》《朱子》雖相差千年,理念上一脈相承,卻各有特點

1、顏氏與朱子家訓都體現儒家傳統思想

漢朝以後,儒家的社會地位與日漸長,漸漸深入到士大夫家族的方方面面,仁、義、禮、智、信的觀念深入人心,忠、孝二字成為士大夫的行為準則,儒家典籍成為士大夫啟蒙認知乃至求取仕途的重要途徑。

士大夫家族為了家族的興旺發達、長盛不衰,都極其重視子弟教育,而官方最認可的考核內容便是儒家經學。因此,這些士大夫家族無論是幼學啟蒙,還是及冠就學,及日常的修身治家,都儘可能遵循儒家經典教義。

顏氏、朱氏兩家在儒學史上都是出過大家的,其中孔子得意門生、儒家復聖顏回是山東琅玡顏氏的先祖,千年之後的顏子推稱“吾家風教,素為整密”,顯見是家學淵源。而儒家另一位集大成者朱熹則是朱氏的優秀代表人物,也編寫了《紫陽朱子家訓》,加上朱氏又是明朝的國姓,《朱子治家格言》因此也受到很大影響。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顏氏、朱子家訓

《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在具體思想和字句上也都體現了儒家理念,比如在修身方面,《顏氏》提出“ 言談舉止有禮有致”,《朱子》提出“乖僻自是,悔誤必多”;在治家方面,《顏氏》提出“進德修身齊家之本”,《朱子》提出“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在教育方面,《顏氏》提出“慈威並濟方得良子”,《朱子》提出“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在處世方面,《顏氏》提出“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朱子》提出“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等等。都是儒家思想外化為士大夫長期以來遵循的行為準則,《顏氏》《朱子》又將其轉化為家庭具體操作的典範。

2、兩家訓都對本家族和後世影響深遠

《顏氏》《朱子》誕生時代不同,但毫無疑問都對本家族和後世產生重大影響。《顏氏家訓》對顏氏家族影響很大,後代名人輩出,如顏師古、顏真卿等;《朱子》雖然僅有三百多年,但影響也不俗,江浙一帶的朱氏也出了朱彝尊、朱自清、朱家華等名人,足見對家族興旺的長遠影響。

此外,《顏氏》《朱子》所說內容放之四海而皆準,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一致推崇,成為很多家族教育的範本,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為我國古代社會穩定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尤其是《顏氏》作為我國古代第一本家訓,還帶動後世家訓學,像《紫陽朱子家訓》《章氏家訓》《曾國藩家訓》等也參考了相關內容,推動我國家族文化的發展,有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而到現代,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顏氏》《朱子》在家庭教育上價值也被更多人發現和認同,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官方教材將這些納入幼童教育內容,再次證明了他們的價值。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3、顏氏家訓更加包容,朱子偏向內斂

《顏氏》總共20篇,涵蓋“家庭倫理”、“品德智能”、“思想方法”、“養生處世”等方面,涵蓋了安全、衛生、勤儉、飲食、房田、婚姻、祭祖、讀書、教育、體恤、謙和、交友、自省、向善、納稅、為官、順應、安分、積德等各個方面,內容更加豐富有層次;而《朱子》共21條,內容偏重治家方面,包括親人相處、鄰里和諧、朋友相交、處世求學等方面,內容以治家為主。

而在思想基調上,《顏氏》鼓勵士大夫子弟分發圖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處世能力,做一個正大光明、積極向上、知書達理、寬容向善的人,恢復士大夫的上古風采及世家大族的往日榮光,整體基調是積極進取的;而《朱子》更加內斂,鼓勵大家修身齊家,為社會多做應有貢獻,也強調學會保全自己,安分守己,順應天命,反應出整體思想更加保守。

二、兩本家訓,顯示士族階層的巨大變化

《顏氏》誕生於南北朝,士族的政治地位受到多重打擊,北方民族和寒族逐漸取代士族的部分地位;而《朱子》誕生於明末清初,士大夫已失去整體士族的作用,而清朝的民族和文化政策更是挑戰士大夫得生命安全和尊嚴。隨著這種社會地位得變化,兩本家訓也顯示出士大夫在社會影響、個人訴求等方面的變化。

1、士族從政治舞臺走向民間

士族的社會地位在東晉朝時達到了歷史頂峰,其中以王、謝兩大家族為代表,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然而,士族子弟逐漸開始腐化墮落,道德修養不復往日風采,個人能力整體下降,社會責任極其淡薄,既難以匹配當時社會大眾的期望,又無法滿足政權統治的人才需要,客觀上為寒族起來提供了機會。

東晉以後,南朝四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多是寒族或小士族出身,上位以後大力提拔任用寒族人士,士族僅擔任聲望高、虛權的職位,逐漸改變了社會結構,加上侯景之亂等多起戰亂對士族的掃蕩清除,士族受到沉重打擊。

顏之推一生經歷梁、陳、齊、周、隋五朝,流連大半中國,既對士族一去不返感到痛心和惋惜,又看到巨大社會現狀的衝擊,因此結合自己的人生見聞,在臨終前數年整理出《顏氏家訓》,期望通過家庭教育,改變士族整體狀態,最終能夠再現往日輝煌。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南北朝

士族地位雖然在隋唐達到新的高度,但在五代之後,逐步失去往日榮光。經過元明兩代,士大夫的命運在明末清初達到最低,進入江南的清朝統治者因為推行民族服飾、髮型,受到士大夫的激烈抵制與反抗,因此採取血腥鎮壓及文化專制。

朱柏廬的父親便在家鄉崑山參與反抗清軍,兵敗後自殺,讓幼年朱柏廬受到嚴重影響。朱柏廬成年後拒絕清朝徵調,一生在鄉村治書講學,取得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因此結合當時形勢寫下《朱子治家格言》,在教育子弟修身治家同時,也偏重教育家族如何自保和順應時勢,如“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南明

此外,朱柏廬在家訓最後寫了一段交代命、心關係的話,以啟發士大夫子弟為人處世,帶有強烈的順天仰命的消極態度,也是當時士大夫心態的普遍寫照。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2、士大夫個人訴求和影響更加多元

士族興盛的時代,士大夫依託家族優勢和政權照顧,比如晉朝九品中正制,多數走入仕途成為政治人物,社會影響主要體現在上層建築的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如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士族控制國家走勢近五百年,“

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徒之事”,另有五姓七望“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也鼎鼎有名,成為古代士族政治的典型代表。

在士族衰落之後士大夫興起的宋朝時期,士大夫重新找回了自身的歷史定位,張載所提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公認的人生目標,除了文人政治繁榮外,書法、繪畫等領域全面盛行。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士大夫

但隨著南宋滅亡,士大夫開始迎來一輪又一輪大浪淘沙的過程,但一方面仍然沒有喪失對儒家傳統的堅守和發揚,在各種困難的情況下都堅持氣節,體現了崇高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在人生目標、行事原則上有所調整,從而與社會現實相符合,避免儒家文脈和家族中斷。

而隨著士族衰落乃至沒落,原先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們散入各個社會領域,隨著時代特點而展現不同的社會影響。比如漢人士大夫在元朝出仕無望,便轉向生活底層,促進了戲曲、小說演義等領域的大發展;清初實行民族統治和文化專制,士大夫堅守氣節、拒絕出世,轉為訓詁史書、基層教育,其中以乾嘉學派為代表。就這樣,士大夫調整自己的觀念,找到了新的處事方式,尋找到新的人生目標與價值。

三、士大夫家族教育吸收新觀念,結合新時勢

1、士大夫教育內容以傳統儒學為主,借鑑玄學、佛學、理學、心學等新內容

儒學在近兩千的時期中,既堅持傳統理念,又吸收借鑑佛、道等學說,發展出程朱理學、陽明心學等新內容,使儒學的內涵進一步擴大,適應新的統治需求。而士大夫家族將儒家經典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客觀上也適應了這種發展趨勢。

比如南北朝時期,以何王和竹林七賢為代表的玄學清談盛行,而後佛教在南北朝大興,生活在當時的顏之推能夠認識到這種變化,“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並在家訓中吸收借鑑了其中的合理部分或者教訓,提出“儒佛兩家本為一體”“凡事有因必有果”“寡慾淡泊方遠致”“談玄說妙不可取”等,進一步豐富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內容,從而使子弟能夠在長大後學以致用,成為經世之才。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顏氏家訓

而到明末清初,經過宋朝程朱理學、明朝王陽明心學的補充,儒學的發展已基本全面,士大夫家庭教育內容得以更加完善。朱柏廬也順應補充了相關內容,包括“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啟示人們要樹立正確的善惡慾望,成為一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進而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士大夫。

2、士大夫教育方式結合時代,調整處世方式

中國古代有治世、有亂世,治世安天下,亂世立性命,成為士大夫家族的目標和教育準則,但無論如何,有本有末,本就是讀書修身,末則是經世致用之學。

《顏氏》《朱子》都把讀書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提煉出聖賢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讀書的本身目的,倡導讀書的有效方法等。如《朱子》提出“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顏氏》提出

“聖經聖書謙恭相待”“盡信書不如無書”“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等。

《顏氏》《朱子》注重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發揮以身作則作用,為後輩樹立良好榜樣,涉及方面從夫妻、兄弟、父子、鄰里關係相處,到治家原則、教育方法,再到生活習慣、日常小事等。比如衛生、嫁娶、財產、祭祀、交友等方面,無不要求行事端正、心無邪念、表裡如一。

士族如何培養優秀子弟,讓《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告訴你

私塾教育

​而隨著時代變化,士大夫的生存法則也發生變化,《顏氏》教育士族子弟要儘可能全面發展,要仰慕先賢、文理兼具、為官有道、調養身心、善始善終,既讓個人才能得到發揮,獲得完美順利人生,又能為社會做出貢獻。而《朱子》則勸誡士大夫要安心知命,事情可為則為,不可為則學會自保,避免惹禍上身,不僅給自己帶來麻煩,還給家族帶來危險,這也是亂世比較合適的處世方式。


綜上,《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雖然略有差異,但主要是士大夫家族在不同時期的處事方式,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還是在過去一千多年的時間裡產生了長遠影響,並在如今社會也對廣大家庭教育具有啟發,也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