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商朝频繁迁都

商朝频繁迁都,换汤不换药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中心,定都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最多一两次的迁移。但商朝的都城有前八后七之说,总共达15次之多。是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朝代。

那么商朝为什么会如此频繁的迁都呢? 据史料记载夏朝最后一个王叫桀,是传说中的暴君。后世一般用夏桀、商纣、周幽王来警戒当代的君主。他们是古代昏君、暴君的代表人物。

约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推翻了桀,传说中历时500年的夏王朝宣告灭亡。汤随后建立商王朝。商朝开国君主叫汤,商汤。 商朝国君的名字都很奇怪,一般都是与天干有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名字中都带有这些字。比如戊丁、中丁、太甲、等等。这到不是因为当时的人没有文化,而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祭祀方便,给他们起的代号。

那时候的人们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期。商代的每一位先王死了之后,后面的人就会用十个天干中的一个字来做记号,以方便以后的祭祀。这也许还和夏商两朝对太阳的崇拜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都使用天干来做记号。但是商朝的先王有很多,每位先王死了之后,怎么加以区别呢?所以要在每个天干前面加个字来做记号,加以区别,比如太甲、沃甲、小甲、太乙等。

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新的中央王朝,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为统治中心,起初以毫为都城。商朝中期的时候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叫殷商。

好端端的干嘛要迁都呢?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躲避水患,当时黄河经常泛滥,而当时咱们驾驭黄河的能力又很低。所以就得老是迁徙躲避。这种说法现在看起来比较牵强,如果黄河老是泛滥的话,你迁到了殷,黄河就不泛滥了吗?200年都没发过大水?显然这种往客观上找原因,避重就轻的说法不是特别可靠。

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迁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商朝的王位争夺比较厉害。这个时候的商朝也是采取王位世袭制的办法来交接权利。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另一种是兄终弟及。 交给谁都是自己家里人,但哪种形式更好呢?明显父死子继矛盾少,兄终弟及矛盾多。比如说先王去世传给了自己的弟弟,那弟弟死后传给他的儿子还是先王的儿子呢?出于私心,他肯定想传给他自己的儿子,那先王的儿子肯定不干了,凭什么我爸爸传位给你,你应该还给我,然后我坐完之后,再给你的儿子做,你的儿子在给我的孙子,应该是这么轮。

而人都是自私的,何况谁占着王位都不想往下传,而另一方肯定不能罢手,于是就开始明争暗抢。所以王室之间的内斗就很厉害,造成迁都频繁。

因为每个王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王把那个王杀了,都城就得换个地方,刚换了地方,他又被别的王杀掉,都城还得再换个地方,所以频繁迁都养成了一个迁徙的习惯。据说汤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就迁徙过八次,都城至少迁过十五次。那时候每次迁徙都要大动干戈,所以最后迁到殷就不再迁了。

这也造成后世对迁都都持一种谨慎态度,频繁迁都必定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会国本动摇,甚至于造成亡国之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