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夫妻之道該如何走?能與這些人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佛法向來圓融和慈悲,指導佛弟子修行解脫的同時,也教導在家居士好好生活。

在《善生經》中,釋迦牟尼佛對於世人,如何處理家庭和人際關係,就做了非常具體的開示誰不想要和睦溫馨的生活呢?

那麼,就讓我們來對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幾分吧。


父母夫妻之道該如何走?能與這些人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親子相處之道


■ 子女對父母

子女受恩於父母最多,長大後當為父母增益財物,負起家庭的責任,為父母分勞,分擔家庭的責任。父母所需的資身之物,如衣食住行,要盡力供奉。


■ 父母對子女

為人父母者,時時愛護子女,子女之所需供給不缺,幫助子女一起操辦嫁娶事宜,這些都是父母的辛勞。為人子女若能慈孝父母,當可增益幸福。

當然,父母和子女也切勿將上述這些視為“理所當然”。對於父母給予的照顧,子女日常的孝敬,雙方都應報以感恩的心態,這樣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之家!

父母夫妻之道該如何走?能與這些人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夫妻相處之道

■ 丈夫對妻子

丈夫應時時憐念妻子的辛勤,禮待妻子,相敬如賓,信任妻子處理家事,這樣必能增進夫妻恩愛之情。


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女性要身兼職場和家庭兩副重擔,更是需要丈夫以實際行動來分擔;而且即使是全職媽媽或家庭主婦的辛勞,絕對不亞於職場,對家庭的貢獻必須得到肯定。


■ 妻子對丈夫

妻子要愛敬丈夫,女性相對來說比較細心,應為丈夫治理衣食,時時體念丈夫的辛勞,細心管理家務。對丈夫的內親外戚,都應禮敬不慢,誠實對待。作為妻子,也應參加一些佈施行善(公益慈善)、供養三寶等活動,為家庭納福。


父母夫妻之道該如何走?能與這些人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止非 有同情心,見有危急,能仗義相助,能引導人做善事,能制止作惡的行為,能表揚別人的善行,能代人消除仇恨。


慈愍 遇事常想如何有益於他人,見他人得利,心生歡喜,自己不貪利。即使無利可得,亦不憂惱。


利人 常以善法益人,凡人求助,無不盡力以赴。時時存心利益他人,關心他人生活之安危,財物之有無,友人財物用盡,即以財物濟助。見到友人放逸不務正事,就忠直勸諫,使其改邪歸正。


同事 此“同事”,非彼同事,而是“四攝法”的一種。能與人同甘共苦,能仗義疏財,能有寬容的雅量,能互相諒解錯失,能接納忠言,不作損人利己的行為,解人危急。能為人捨身,若為救人性命,甚至連自身也願舍之。


父母夫妻之道該如何走?能與這些人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如果自己身邊有這樣的人,那都是稀有難得的珍寶。切不可自視聰明,認為對方太直太傻,而是一定要多多親近這四種人,能與他們同行,都是今生的福報。

更多佛學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