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站工作人員如何看待地鐵的?

有段時間常去上海,每次選擇的交通工具都是地鐵。

行走在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任意角落,時刻都能感受到快節奏符音。

夜晚的霓虹彷彿不是歸家燈塔,卻照耀人們的行為種種。這種感覺,在我們小城是沒有的。

上海的地鐵是擁擠的,當它快要進站時,人們能夠感受到氣流的竄動,邁向月臺的腳步們也開始急促起來。

擠進車廂,我總會舒一口氣,彷彿不是奔向前方,而是到達目的地。

細細思索,可能是因為擠車的不易。

每次乘車,我都習慣於站靠車門旁的塑料護板。即使有座,我也不願乘坐。

一但停靠站臺,就要搜尋需要讓座的人,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受到乘客們的眼神譴責。

在這裡,我習慣住在地鐵七號線美蘭湖的附近。印象中喜歡乘坐夜間11點的最後一班,這時從城市中心上車,靠著我習慣的位置,感受不屬於這個城市的陌生氣息,看著車廂裡的人們。

地鐵內總是安靜的,不管是坐著的、站著的,都習慣性地低下頭,在白熾如晝的燈光下,注視著手中的手機、IPAD、電子書。

收費站工作人員如何看待地鐵的?

我靠著習慣的位置,漠然看著扶手架上一隻只蜷攥的手在用力平衡身體,另一隻手靈巧地把玩手中的電子產品。

車廂裡的擁擠,並沒有拉近人們的距離,大家都在努力尋求自我空間,迫切希望快點到達目的地。

彷彿每雙眼睛都在凝視著自己的世界,對周身的環境毫無充聞。

佛家說: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乾坤。

擁擠的車廂,安靜的人群,急迫的心境,努力的生存,構成了一個個大千世界。

快到底站時,車廂內已經沒有幾個人了,比起適才的擁擠,似乎只是多了些蕭索。

卻好像,又多了些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