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今日看點:“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庚子拳變”原因。自道光二十一年,鴉片戰爭後,歐西各國用其廉價商品,斬關直入,以傾銷中國。但通商結果仍不能改變中國生產方法,而只是破壞中國之經濟組織,農村始以崩潰,社會始以動搖,對外交涉則屢喪主權,雖有洋務運動,卻只著重船堅炮利,及中日甲午戰爭後,把自強運動三十餘年所製造經營的軍事建設,毀於一旦。再者,清廷的晦愚無能弱點,完全表露無遺,外人在中國境內更是橫行無忌,國事日非,遂釀成“庚子拳變”,即義和團是也。而此次民變的釀成,皆由其時代背景所促成,茲分析如下。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甲午戰爭

時代背景

中國排外運動之所以發生,乃由於華人之漸漸自覺外來新文化實與中國國情不適之故。據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拳亂筆記》雲:“建造鐵路之時,漠視墳墓,以致有傷居民自仰情感更重,近年以來,瓜分中國常為世界各報紙最喜討論之題目,復使中國上流之自尊情感,深受刺激。最後更以歐洲商人,時常力謀損害華人以圖自利。至於一二牧師,又不知自愛,作事肆無忌憚。”據對方之言,可知我國受外人壓迫,由畏生恨,由恨生仇,激而為此,以自求自存,蓋亦民族自覺後愛國運動之橫流而已。至於“庚子拳變”,在本質上亦系救國運動,唯思想愚昧,方法笨拙。但義和團之變,含有自尊大以鼓舞國民之志者。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清朝鐵路

積憤之造成,瓦德西所謂西報瓜分之說、洋商謀利教士牧師之毫無忌憚,皆可使神明華胄之民族,感受壓迫,無可如何,上下鬱勃,待機發洩,而尤以教案所予人民憤積為最大。蓋自十八世紀教皇禁令實施以後,中國禮教上,“敬天”、“祭祖”、“祀孔”諸事,已為教中所不容,新舊文化之衝突,已不能免。故道光以前,中國政府禁止傳教,視其為異端。但自鴉片戰爭後,英人以武力使中國開港,並取消禁教之令,英法聯軍後,法人更以教案為口實,借傳教以發展其勢力。教士遍入內地,並得置產,恃條約作為護符,依炮艦為後盾,不受地方官吏之約束,反包庇教民,干涉訴訟,如麻城教士梅寶善、獻縣教士徐博理尤為著。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鴉片戰爭

傳教所得的效果不大

  • 一因中國人對於宗教信仰,素來淡薄
  • 二因基督教充滿了西方文化色彩,一般人不易接受
  • 三因部分列強把教士當作侵略的先鋒,教士有了這種力量支持,趾高氣揚,目空一切
  • 四因教民中不法分子倚仗教士為後臺,常與平民發生糾紛
  • 五因地方上狡猾之徒,有意投身教會,借教會作護符,橫行鄉里,欺壓平民
  • 六因民間發生仇教言論,常常不問曲直,不經地方官的審問,顛倒黑白

上訴本國的駐京公使,向總理衙門直接交涉,而總理衙門只得重申保護西教命令,處罰地方官吏,以致後來不少的地方官吏,不敢依法判決,明知曲在教民,也只讓教民得勝,如天津教案中法領事被戕,即可知人民怨恨之程度。

自設五口通商以後,我國之關稅不能自主,外國貨品大量輸入,於是洋人之經濟勢力,逐漸控制市場,固有舊式工業,遭受壓迫,民族經濟遂日趨於凋殘。自太平天國事後,人民經兵燹之禍,一般人之生活,更陷於萬劫不復之境。而在民間方面,因為中國人排外的觀念,向來強烈,中英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之役後,排外觀念更深。中日戰爭以後,列強紛紛強租港灣,索要權力,排外觀念,由然頓促。加以列強之經濟壓迫,失業群眾增加,人心浮動,偶有爭端,便易引起軒然大波。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時局圖

戊戌政變,太后雖奪得政權,但取之,非正也。故製造光緒病重謠言為廢立篡弒之陰謀藉口,原來廢立之謀,本定於翁同龢罷職之時,命榮祿督直,節制北洋三軍,即欲乘閱兵以借行廢立。及戊戌政變失敗,西后初欲了結光緒帝,因宗室大臣求免,其所以不即行廢立,蓋恐外國使節不承認,則無以善其後。劉坤一謂“君臣之義已定,中外之言難防”一語,則側重外人視聽,將陰謀暫時打消,但於西后及保守大臣心中,已引起極不滿之感,遂借拳民發難,實為雪私仇。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梁啟超

排外經過與原因

義和團源出八卦教,起于山東,舊名“義和會”。其人平日設壇奉神,原是北方人民含有宗教性質的秘密組織。光緒中葉以後,外患日急,國人愛國仇外思想愈濃厚。時山東拳民設立“大刀會”,自誇有神術,槍炮不能傷,專事仇敵排外,來迎合人心。時山東巡撫李秉衡信而獎勵之,於是“大刀會”在山東特盛。光緒二十三年,因發生曹州教案,殺死德籍教士二人,李便因此而被革職,由藩司毓賢繼任。毓仍庇護“大刀會”,時“大刀會”已自稱為“義和拳”,標“扶清滅洋”口號。毓更改“拳”為“團”,義和團之名,由是而生。而八國聯軍之役,為國人仇外最激烈之一次表現,亦為清代最末一次的對外戰爭。經此役後,列強視中國如無物,國人亦感非推翻清朝不足以救亡圖存。而八國聯軍之役,乃由義和團排外運動而起。至於義和團排外的近因,可分餘下幾點,茲述如後。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義和團

自鹹同以來,中國迭受外患,失地喪權,清皇室中諸人對外國之侵略行為,已恨之入骨。戊戌政變後,康、梁出走,英、日均加以庇護之,西太后之求不得;又以大阿哥溥儁之立,各國皆不入賀,且有諷詞,遂使西太后對外人益形憤悵。而載漪更因其子不得為帝,實由各國公使從中作梗,尤對外人切齒。義和團便是由他報私仇、洩宿恨的一念之下招致而來。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慈禧

義和團事件之發生,實由朝廷重臣縱容庇護所致。如端王載漪、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等均信奉拳民,有若神明,至依附載漪的大臣,有軍機大臣剛毅、徐桐,他們以為拳民法術高強,可借之以復興清國。至於地方官如山東巡撫毓賢、直隸總督裕祿等,更縱容包庇,認為非拳民不足以抗敵。朝臣態度固執如此,雖有開明人物如袁世凱、榮祿、許景澄等之反對,亦無補於事。

“庚子拳變”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滅亡

圓明園

總結

甲午戰後,列強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加強了對中國的掠奪和壓迫,資本及商品大量輸入中國,加速了手工業生產的破產。加以外國運用其強大資本,操縱中國金融貿易,並在華開設工廠,均直接加深其經濟之榨取。同時政府亦因財政支絀,無力解救社會之困難,人民生活於困境中,遂不能不鋌而走險。義和團事件之發生,都可說與之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