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帝國的滅亡,你所不知道的真想

大唐帝國從公年618年建國至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隨即唐朝滅亡,橫跨近300年。在歷史流過的長河中看唐朝的波瀾壯闊,經歷了有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時期、開元盛世、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這7個封建王朝時期燦爛的時代。開創過輝煌,也有過挫折,出現過中興。唐朝有當時最大國屬版圖,從今天越南到今天烏茲別克斯坦至今天吉林通化這一大片的的遼闊疆域, 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開創了一代盛世,至今令無數人心神往之。然而就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經歷了什麼樣的動亂或者挫折,才令它轟然倒塌的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唐王朝的滅亡,絕不是僅僅一次安史之亂能造成的,它可能令其失掉一塊肉,也可能傷筋動骨,但不至於使其滅亡。

唐朝帝國的滅亡,你所不知道的真想

一:宦官專權,統治集團腐化,使皇帝大權旁落,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統治秩序;唐玄宗縱情聲色,寵幸楊貴妃一家,任意揮霍,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加劇了財政消耗以及人民階層的社會矛盾;用人不當,宦官當道,致使統治階層同地方階層矛盾不可調和,引發安史之亂。

唐朝帝國的滅亡,你所不知道的真想

二:安史之亂是唐朝進入衰落的折轉點。縱觀當時的社會現狀,安史之亂有它的必然性。這裡不得不說下唐朝的節度使制度,唐朝自從征服突厥之後,開始在上征服的路上越走越遠。初期行軍打仗後勤都是由政府統一調撥,由於唐太宗時期征服的地方太多又太遠,迫使對後勤制度進行改革。唐太宗去世之後,唐朝由攻擊轉為防守,由此開始有了屯兵拒敵這一戰略思想。然後逐步發展為節度使制度,由節度使掌握兵權、政權進行防禦。而安史之亂正是由於節度使制度使他們做大,反叛之心日久,加上跟當朝宰相爭權奪利,由此爆發叛亂。

唐朝帝國的滅亡,你所不知道的真想

三:朋黨之爭,統治者內部矛盾不可調和,瓦解了統治集團的力量,嚴重動搖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破壞了正常的議政、施政程序,擾亂了皇帝大政方針的制定。朋黨之爭的直接後果就是隻管黨同伐異,相互碾壓,不管民生,無心經營。

四:藩鎮割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一方面出於平叛之後的安撫,朝廷對參與平叛的將軍大量授以節度使之名,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極大的消耗了大唐帝國的政治資源和絕大部份精力,中央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到後期已經無力消弱,只能安撫,致使後期藩鎮擁兵自重,這也為唐朝滅亡挖好了墳墓。

唐朝是滅亡,皇權作為高於一切的朝代,它的覆滅有它歷史的必然性。同樣的,也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猶如,統治集團腐化、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統治階層與地方階層的矛盾等都達到一個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合力導致它的滅亡。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