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總習慣於拿孩子進行對比,以“乖巧”“懂事”來作為判斷一個孩子好壞的依據。孩子在成長階段中對事物的好奇和興奮,在家長眼中卻是調皮和多動。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說“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彷彿孩子就應該以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難道處處沉默寡言,循規蹈矩就是懂事嗎?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原因曝光,卻讓家長後悔不已

1、成熟懂事是好事,壓抑天性是大事

成熟懂事固然是件好事,可是很多家長都忘了,壓抑住孩子的天性,留給他們的只剩下“委屈”和“不快樂”!或許,能夠在別的家長面前聽到對自己孩子的誇獎,但感到自豪的只會是大人,孩子的委屈沒人能夠聽到。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的孩子

2、懂事的孩子往往太苦

從孩子上學開始,“孩子今天在學校聽話嗎?”成了家長們最常問老師的一句話,在街上碰到熟人時,也會相互誇獎對方孩子聽話懂事,不僅如此,在家裡孩子有點小任性時,大人們也是一味的“你要懂事,你要聽話.......”

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收起了任性的羽翼,把自己裹了起來,僅僅把一層偽裝展現在外。

但是,時間長了這種懂事聽話,會束縛孩子的手腳,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成天在外跑業務,家都很少回,但孩子卻很懂事,早早的就承擔起了洗衣做飯的家務,是朋友口中的誇耀的存在,一天竟打電話來說孩子哭著跑出去了,就是因為他下意識的抱怨了兩句地板不乾淨。太懂事的孩子,用別人的期待用來束縛自己,把體面給了父母,把委屈卻留給了自己。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的孩子

3、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

相信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頂嘴、反叛時都會持“小孩這麼不懂事,就該教育一下,長長記性,不能慣著”的想法。但或許孩子只是在大膽表達一種拒絕的態度,這樣的任性難道不會被包容嗎?

在《少年說》的節目裡,一個16歲的女孩站在高臺上大聲喊出了“假自我”的壓抑:“因為懂事,我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因為懂事,我把所有的情緒與任性隱藏,我感覺好累,真的好累!”討好、取悅別人,不敢表達出真實的自己,如果這是懂事的話,那麼任性一點又何嘗不可呢,至少活出了自我!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的孩子

4、真正的懂事是什麼?

懂事不是孩子的天性,不是遇到欺凌的退讓,不是遭遇不公的不作為,更不是為了滿足成年人的顏面。真正的懂事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一步一步能夠正確瞭解人際交往,不軟弱,不自卑,遇事充滿自信的表達看法,能與同齡人融洽的交流,用心溝通,絕不做作的態度。

孩子要懂事,前提父母也要懂事,在孩子幼年階段,父母的一舉一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心智成長。

懂事也要與時俱進,時代在改變,早年的懂事教育未必仍然適合。不要用你走過的路去界定孩子的未來,願孩子都能在該懂事的年紀,懂該懂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