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若要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大家普遍会想到潘安, “才比子建,貌比潘安”这句话足以证明潘安的盛世美颜。

潘安,出生在西晋,原来的名字叫潘岳,字安仁。潘安仁之所以被后世人叫做“潘安”是源于杜甫的《花底》一诗中“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原诗为对仗押韵把“潘安仁”省写为“潘安”,从此就这么叫开了。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一、风华绝代

他有着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长得实在太过俊美。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所载,潘安每次外出,都会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地围着他的车子,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一起向他的车子投掷水果,直到将车装满。于是诞生了 “掷果盈车”的千古典故。掷果盈车正是对潘安美貌的切实肯定。长久以来,中国人对男性颜值的最高赞美,就是“面若潘安”。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掷果盈车

同是《世说新语·容止》的另一篇记载:“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这是潘安19岁时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阳,风头一时无二,更留下“连壁接茵”的成语。自西晋之后,历代对于潘安容貌的赞誉之词颇多,如“貌若潘安,才比子建”、“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子建才,潘安貌”、“潘安再世”、“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等,可见第一美男的称号确实名不虚传。

潘安如此之帅,吸引了那么多“女粉丝”,引发了同时代另外一位才子左思(左太冲)的嫉妒,这人就是写了名篇《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局面的那位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闹市游逛,妇女们看见他却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家。这个看上去颇似一个男子版的“东施效颦”吧!

二、才华横溢

潘安除了容貌绝伦之外,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才子。他32岁当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孟州市)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积极带领百姓因地制宜在全县遍植桃李等果树。他为官清廉,人民浇花息讼,安居乐业。每年春天来临,全县方圆数百里桃花烂漫,桃红柳绿,缤纷相映。因此河阳也被称为“花县”,潘岳被称为“花县令”。后世常用“河阳”、“潘令”、“潘河阳”等来代称潘岳,这些称呼也成为勤政爱民的好官的别称,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河阳一县花”的美景让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后来到此不禁吟哦:“晚醉题诗赠物华,罢吟还醉忘归家。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对潘安的浪漫情怀也是由衷地赞叹啊!

潘安的才气到底有多高?《晋书》里这样描写:“岳美姿仪,辞藻绝丽。”潘安的才情足以和曹操比肩。他的文采排在西晋文坛二十四位大文豪之首。也正是因为这样,年仅20岁的潘安便得到了司空太尉赏识,举荐为秀才。一次,晋武帝司马炎“下基层调研”时,为了作秀的需要,他亲自下田耕作。结果同行的文人雅士纷纷作诗赞赏。众人的诗都围绕“拍马屁”三个字进行,唯独潘安独树一帜,他写了一首以情抒情的《藉田赋》,其清新的文风得到了司马炎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一时间名震天下。他接下来推出的一些诗、赋都声名远播,如《西征赋》、《闲居赋》、《秋兴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他的作品《秋兴赋》中悲秋的基调让后人用“潘鬓”一词指代中年鬓发初白的用法广为流传;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就是借用其《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一句取园名,足见其作品影响之深!特别是他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赞叹陆机、陆云(“所谓”二陆”,三国名将陆逊之孙)两兄弟才学的段子,其实潘安被世人与陆机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并称为“潘陆”,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被称为千古一赋的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这句掷地有声的结尾句,就出自这句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三、痴情男子

第一号大帅哥、浪漫主义的性格再加上卓越的文学才华,一般人认为潘安即便不是朝三暮四的登徒浪子,也该是个拈花惹草的多情种子吧?其实他对爱情很忠贞专注,潘安12岁和妻子杨氏(大儒扬州刺史杨肇之女)订婚,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感情极为融洽,相爱相守一辈子直到近40年后杨氏仙逝。由于他对亡妻一往情深,终身也未再娶,潘安和杨氏这一段千古佳话就诞生了一个成语“潘杨之好”。

杨氏逝世后,潘安为她写的悼亡诗情真意切,真挚缠绵,也成就其成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开山鼻祖和大家。其中《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李商隐对此推崇不已,“只有安仁能作诔(lěi,哀祭文),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潘安仁/潘安)的悼亡诗。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魏晋南北朝时小名中带“奴”,以贱托贵的现象是一种时尚和潮流)。因潘安既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伉俪情深,忠贞不渝,代表了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后世文学作品中“檀郎”、“檀奴”、“潘郎”等就成为称心如意的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揭示了女性对心上人忠贞专一的热切期盼。晚唐诗人韦庄的《江城子》词中有:“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写道“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南陈李后主词《一斛珠》中这么描写:“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四、至情至孝

潘安不仅对妻子用情专一、至情至性,而且对老母至养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一直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说的就是潘安任河阳县令时,在任所百般承欢膝下,侍奉老母,每每随侍老母在自己亲手种植的桃林里赏花怡情。当老母患病思归时,他毫不贪恋荣华富贵,毅然辞官陪侍故里。在老家由于无官俸,他就辛勤耕田种菜卖菜来奉养老母。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身体康复安度晚年。后人有诗咏叹:“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儒家主张以孝道治天下,《二十四孝》是依据民间流传记录了从虞舜到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到元代民俗学家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时,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权势阶层最终导致夷灭三族,其老母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因牵连被杀,因此他被认为不合孝子之名而从二十四个孝子之列剔除出去。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第一美男”潘安

孝道

五、夷族而亡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后,潘安回到京城做了京官,因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不归路,那时,正是贾氏呼风唤雨之时,贾南风想废掉太子,也潘安也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一次太子喝醉酒,潘安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依葫芦画瓢写了一通,潘安在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处死,虽然不是该事件的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便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其他七位司马家族发起了兵变,除掉贾氏党羽,史称“八王之乱”,由于之前就得罪过赵王,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便立刻抓了潘安,并灭了他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