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本文一共 2906 字,预计阅读 5 分钟。

文末附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01 你周围是否存在很多厉害的“偏科生”?

不少人都听说过“木桶理论”,它也叫木桶效应或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是最原初的木桶理论(后来又衍生出了新木桶理论),又称“短板效应,”它旨在告诫人们,要补齐短板才能“满载而归”。

就像念书时,老师都告诉我们不要偏科的道理,但当我们真的到了社会和职场中,却发现并非如此。

我们越来越发现,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偏科生”。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02 诺奖得主瓦拉赫的故事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曾有着曲折的求学路。

在他刚上中学时,父母看他喜欢文学,为他选了一条文学之路,希望他成为一名大文豪。

可一个学期后,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后来,根据瓦拉赫自己的意见,父母又让他改学优化。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不久又得了个全班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奥托·瓦拉赫,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接连的打击让瓦拉赫伤心了。他自暴自弃,成为大多数老师眼中不可雕的“朽木”和笨学生。

幸运的是,化学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于是建议他好好钻研化学。

果然,在老师的肯定和自己的努力下,瓦拉赫很快翻盘,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老师口中的潜力股。

从此,瓦拉赫在化学研究中仿佛开挂一般,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最终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可见,就算是瓦拉赫这样的诺奖得主也是“偏科生”,也要靠好好经营自己的长处才能成为“聪明人”——毕竟,像达芬奇这样的全能型天才终归是少数。(达芬奇涉及的领域包括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他被人们称为古生物学、植物学和建筑学之父。)


03 我们应当如何成为“聪明人”

当然,也有人会说,从这个故事来看,瓦拉赫能获得诺奖,不光是因为对于长处的“经营”,也在于对长处的“发掘”,没错,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我们应当如何让自己成为“聪明人”。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长处

“经营”的前提,是“选品”。如何对自己进行选品?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尝试。

1、基于自己的兴趣,多试错

有试错,才有试对,大多数时候,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未必是我们擅长的事物。

如同小时候我们都希望成为科学家、明星、歌手,我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但正如对文学和绘画“感兴趣”、实际上天赋却不在此的瓦拉赫那样,尽管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去进行尝试未必能最终确定自己的长处,但起码我们能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

“人驾驭才能,天赋驾驭人。”——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美国作家、批评家、编辑及外交官


2、请教你钦佩的专家

即便是瓦拉赫,也需要有化学老师发现他的闪光点,才得以成功。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遇到贵人,但大多数时候,这个贵人若你不主动一点,是不会出现的——即便他就在你身边。

就近的比如你的领导,他或许可以针对你的优缺点,给你一些建议。前提是,你需要主动找他,当然不光领导有好领导有坏领导,未必每个领导都值得信任。

这里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是,找到那个你认为可以给你专业建议的人。


3、借助职业性格测试

这里推荐大家去看知乎用户、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韩东燃整理的文章《职业与性格测试》,里面是他搜集的一些免费的专业及职业测试相关的在线内容,我在这里放一些与职业有关的测试名录:

  • MBTI职业性格测试
  •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 DISC性格测试
  • 卡特尔16人格测试
  • ……

苏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

科学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第二步,强化自己的长处

这一步我想说的概念是,许多人耳熟但未必能详的“刻意练习”。

这个概念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首次提出,也是他的一本著作名。

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百度百科)

如何刻意练习?

1、找到“套路”

比起“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围棋的定式、编程的算法、素描的步骤等等,都是对应领域中的“套路”,我们要知晓原理,才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

就像念书时的数学题,知道了公式,才可以解题。

2、反复练习关键技能

据报道统计,美国高水平的橄榄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比赛,其他时间都在针对技术动作进行基础训练。

因此,正确的刻意练习,是对关键技能、而非自动化技能进行大量重复练习。

比如,打造一篇10W+爆文的关键之一在于“共鸣感”,背后是对人性的洞察,它需要我们去了解心理学和观察日常,而不是一味的“笔耕不辍”。

再如我们学跳舞、背课文,也是先把每个“片段”学好、背熟,再整体串起来“走一遍”。

3、及时反馈

这里的反馈,包括向自己反馈,以及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自省能力并不足够强大,因此我们需要“高人”的指点——有时候甚至是“路人”就可以。

就像学跳舞的时候,我们对着镜子练习动作,那是自省,但我们也免不了犯错而不自知,此时他人就显得很重要。

好,还是不好?我们需要“反馈”的力量,以更好前行。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第三步,“暴露”自己的长处

1、多与上司“聊聊”

可以是闲聊,也可以是较为正式的谈话,但都需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比如,最近我的工作中某项数据有所下滑,而领导尚未来得及关注,你又认为有值得深挖的价值,那么我可以小小地“诉苦”,在表达自己需要帮助的同时,展现我的思考力。

如:最近我关注到某项数据正在下滑,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到,我认为有必要关注下,因为它会对我们的XX工作产生XX影响,为此我打算怎么做/我其实已经做了什么,你怎么看/但效果XXX,你认为我该如何改进?


2、汇报时注意技巧

这个技巧就是数据。拿数据说话,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但所有的数据都值得一提吗?显然不是。

那些产生了效益的,属于“增长”或“创新”的才更值得一提。

职场是很功利的,有些“坏消息”不是不用提,而是得看现阶段有无必要提、应当在什么场合提——你是否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争取自己把问题消化解决?

但值得强调的是,

并非一定是“好消息”才值得上报。试错,也可以是“创新”的表现之一。前提是,你的试错成本在可控制范围内。同时,它更适合在小团队内被提及。


3、与同事处好关系

这听起来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废话也就算了,可它和经营长处又有什么关系?

我想说说我的一位同事,她其实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稍微深一些或长一些的材料,她就能晕头转向,但她性格很好、情商很高、点子很多,常常语出惊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她能想到,关注《青春有你2》的人都知道虞书欣,我同事基本上就是虞书欣那种“做作得可爱”性格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她。

所以公司在需要运营短视频的时候,大家会想到她、举荐她,认为没有别人比她更合适了。

事实上,她也确实特别适合做短视频创意和出境。喏,这不就是恰如其分地通过处好关系,暴露了自己的优点,从而成为在某方面不可替代、补足了自己短板的人吗?

公众号@张良计说过,和公司HR的关系搞好一点,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我认为,这句话里的HR换成公司的任何人都适用,或者说,你起码需要搞好和几个关键人的关系,其他人,无需搞好,至少别搞砸。


小结

希望我这篇文章,并没有传达一种“只管去发挥长处,越长越好,短板就随它去吧”的误解。

但职场是现实的,它不光需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需要有的放矢、不可替代。

你的长板,就是那个可能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你的短板确实比较短的时候。

对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我总结了三大点:找到它,强化它,暴露它。更多的详细步骤我已经整理好了思维导图。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最后我想附上自己最近看节目比较喜欢的一段话,虽然说这话的人并不是什么伟人或名人,但我认为这段话足够让我们更好地找到那个长板与短板的“平衡点”。

“木桶理论”失效了?职场中,越懂经营长处的人,越聪明

长处需要经营并且持续闪光,短处需要补齐并且被看到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