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八百壯士的故鄉

通城:八百壯士的故鄉

1937年10 月下旬,8·13事變後,上海城下,炮大連天,中日雙方數十萬軍隊拚死搏鬥,血流成河、淞滬之戰接近尾聲。

蔣介石為爭取國際支持,計劃犧牲一個師堅守在上海遊擊抗戰,蔣介石命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留下一個精銳師,並又親自通電實力最強的第九集團軍軍長朱紹良催促落實,從朱紹良到72軍軍長兼88師師長孫元良手上,實際只留下一個營的兵力,不過400來號人,號稱一個團,虛張聲勢為800人,而且不願意拿出精銳兵,即調集臨時從湖北補充上來的根本沒打過仗的“新兵蛋子”,而這些湖北兵中一半以上是通城縣輸送的。

這些通城兵雖然沒打過正規仗,但地域特性養育了他們的一腔熱血,生死黑白的價值觀還是很明顯的,個個都是血性男兒,要不,葛先錄怎麼會抱著炸藥包跳向四行下的日軍坦克!

正是這些通城兵創造了四行保衛戰的奇蹟,可最終他們的命運卻各有苦衷。

指揮官是謝晉元,團附、團長,四個連先後有三個連長為通城兵。

淞滬之戰、四行保衛戰、孤軍營、日軍勞工、南洋、新巴布亞幾內亞、緬甸,都是通城兵的關鍵詞和歸屬。2014年8月29日,【八百壯士】被國家民政部公佈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奇怪的是,這些曾經震撼世界、名噪一時的通城兵居然一直埋名隱姓鮮為人知!

八百壯士·通城兵錄(部分名單仍無法找到):

李緒東(北港鄉)、

李緒鳳(北港鄉)、

李緒同(北港鄉)

李延壽(北港鄉·准尉 )、

許貴清(北港鄉)、

張鰲林(北港鄉)

傅華樹(城廂鄉·上尉)、

傅精華(城廂鄉·准尉)、

黃甫春(城廂鄉·少尉)、

黎勝袓(城廂鄉)、

習漢榮(城廂鄉·少尉)、

習江富(城廂鄉·中尉 )、

熊任民(城廂鄉·中尉)、

徐聯芳(城廂鄉·少尉)、

徐茂功(城廂鄉)、

徐先同(城廂鄉)、

徐有貴(城廂鄉·少尉 )、

姚志明(城廂鄉)、

張貴龍(城廂鄉·少尉 )、

戴慶譜(九嶺鄉·少尉 )、

毛炎丙(九嶺鄉·上尉 )、

毛迎丙(九嶺鄉)、

徐慶保(九嶺鄉)、

趙青山(九嶺鄉)、

丁國順(鯉港鄉·中尉)、

赴大丙(鯉港鄉·少尉)、

金漢朝(鯉港鄉·中尉)、

金啟華(鯉港鄉)、

金南印(鯉港鄉·中尉)、

汪丙三(鯉港鄉·上尉)、

餘長壽(鯉港鄉·上尉)、

餘新品(鯉港鄉)、

趙大丙(鯉港鄉)

張陽光(鯉港鄉·少尉)、

鄭龍鳳(鯉港鄉·少尉 )、

傅敬法(麥市鄉)、

傅依法(麥市鄉·准尉)、

葛先錄(麥市鄉)、

葛耀袓(麥市鄉·少尉)、

黃亮安(麥市鄉·中尉 )、

黃秀錦(麥市鄉·少尉)、

李宿松(麥市鄉·准尉 )、

萬連卿(麥市鄉·上尉)、

郭少榮(磨橋鄉·准尉)、

郭長榮(磨橋鄉)、

郭肖明(磨橋鄉)、

徐先鳳(磨橋鄉·少尉)、

張金輝(磨橋鄉)、

張雄飛(磨橋鄉·准尉 )、

鍾延齡(磨橋鄉·少尉 )、

洪忠道(清水鄉·少尉 )、

金長林(清水鄉·少尉 )、

周 福(清水鄉)、

金圖民(清水鄉)、

但鳴鳳(沙堆鄉)、

傅道金(沙堆鄉·少尉)、

傅冠來(沙堆鄉·准尉)、

傅冠喜(沙堆鄉·少尉)、

傅華才(沙堆鄉)、

胡夢生(沙堆鄉·中尉)、

盧大發(沙堆鄉·中尉)、

盧逢勝(沙堆鄉·中尉)、

盧鴻信(沙堆鄉)、

石美豪(沙堆鄉)、

陳永生(水口鄉)、

胡少蘭(水口鄉·中尉 )、

黎賢望(水口鄉·准尉)、

李東軒(水口鄉·上尉 )、

李壬子(水口鄉·中尉 )、

吳祖德(水口鄉·上尉 )、

徐慶雲(下士)、

唐棣(連長)、

孔憲章(馬港鎮)、

楊德餘、

楊養正(機槍連·排長)、

徐昇平、

羅通國(下士)、

張其發(下士)。

通城:八百壯士的故鄉

八百壯士·通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