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品的“中臺思維”解決方案

對小產品來說,中臺思維同樣可以為產品與業務的發展起到幫助與推動作用,那麼小產品的中臺解決方案一般要注意些什麼呢?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前端時間,小汪報名了一箇中臺建設的課程,覺得很是受益,於是回來就跟舍友來福嘚瑟,鼓吹中臺好啊,中臺化發展大勢所趨啊。同為產品經理的來福深思了一會兒,說到:“可是我們公司就只有一款產品啊……那要中臺來能有什麼用呢?”

小汪深思了一會兒,對來福說,讓我們先看看中臺是什麼吧,梳理一下些許會有什麼啟發?

01 什麼是中臺

相信在看本文的產品經理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各種中臺的來源、中臺的定義了,這裡就簡述一下。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1. 基本特徵

中臺提煉並沉澱了各個業務線的共性需求。

2. 中臺目的

將共性需求轉化成平臺化、標準化、模塊化的功能,以接口或服務的形式再提供給前臺各業務使用。

3. 中臺價值

對於整個公司而言,極大的減少了“重複造輪子”,同一個問題不需要每個業務線都想辦法自己解決一次。讓各業務線更關注於業務拓展與創新,研發更敏捷。

02 小產品的繁瑣問題

小汪說,中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那些日益增加的重複工作,你們雖然只有一款產品,但是有沒有遇到什麼經常要重複的工作?

來福思考了一下,說到,我們雖然只有一款產品,核心場景明確,但是我們經常會圍繞這個場景進行拓展,搞很多形式的活動進行拉新、促活、促進用戶消費等,如果說什麼事情總是要重複做,那還是有一些的:

  • 活動:因為我們的活動很多,而且每個活動形式差別比較大,儘量避免用戶對相同的形式的活動感到疲乏、讓用戶每次看到都能“眼前一亮”。所以我們的活動每個都是定製開發的,研發花了大量事情在做活動上。
  • 對接:為了推廣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們開始嘗試跟多個APP合作,把我們產品的功能內嵌到他們的APP中,每次對接對方都會提各種要求,如UI、用戶體系、支付訂單同步等,我們就跟要重做一套那麼麻煩。
  • 數據:我們的數據是用第三方公司提供的現成的數據平臺,每次加功能就做對應的埋點,但是數據平臺的功能非常有限,有些訂單數據我們又不願意讓對方採集,所以就每個月運營定時從後臺導出訂單製作報表。
  • 其他:雖然我們只有一款產品,但是我們有APP、微信H5、微信小程序三個端,裡面的註冊登錄、支付、分享邏輯都是互相獨立的,但是絕大部分前端新場景,都繞不過要用到註冊登錄、支付、分享的。

來福繼續說:因為我們重運營,如果非得發展中臺,那麼搭建一個活動中心出來肯定是首要任務,但是我們的技術也評估過,要做一個那種一拖活動就出來的平臺,十分複雜耗時。其次選擇應該是搭建自己的數據平臺。

03 中臺思維

儘管網絡上各種中臺知識鋪天蓋地,現實中絕大部分公司可能還處於發展期,手頭也就一款產品,對他們來說並沒有搭建中臺的必要。

對於發展期的公司而言,如何快速的解決眼前的問題經常會變得“特別重要”。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等公司業務量開始爆發後,發現過往埋下了很多的“坑”,想拓展新的業務時,發現舉步維艱。

領導認為,不就是複製一個功能改改就行了嘛,技術卻發現,前人留下的代碼、功能絲毫不具可複用性,什麼需求都要重新做。於是搭建中臺就在這時候順理成章的登上了舞臺。

如何避免未來少走彎路,不要等到搭建中臺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當初為何沒規劃好,這就需要“中臺思維”。

中臺思維就是把中臺建設中的“提取共性需求”、“標準化、模塊化”、“讓業務更靈活”用於指導日常的產品設計工作。

1. 提取共性需求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就像來福描述的他們公司的產品,我們已知註冊登錄(用戶)、支付、分享這三個功能是會被一直用、重複用的,還有數據統計,未來形成規模後一定會獨立出來的。

對於活動而言,可能每個活動的表現形式都不一樣,可能有抽獎的、互動遊戲的,還有豐富的邏輯規則穿插其中,想要運營在界面上一拖拉,一個活動就建好了,這是很不現實的。但是有兩點可以抽象出來的:

  • 活動所需的獲取商品、訂單、用戶信息,甚至分享、支付、優惠券等功能,大部分活動都會用到,並且最終目的也就是促活或者促進用戶下單。
  • 活動的“形式框架”,第一種框架是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了,每次就換個皮膚;第二種框架是將抽獎、用戶助力、集卡這種功能獨立出來,加上不同的規格,再換上不同的皮膚,然後就形成性的功能。

雖然只有一款產品,但是很多業務場景是會重複用到一些表層或者底層功能的,辨別並抽取出這些功能來,這是中臺思維的第一步。

2. 標準化、模塊化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形式標準化:

例如一個系統中存在好幾種形式的訂單,是否能進行歸類、合併,而不是多一個業務就再搞多一套訂單出來。不同的業務場景、功能下,都可能用到分享,分享後的樣式、接下來的流程可能各不相同,但不妨礙將分享樣式、分享後的行為進行歸類整理,避免又來一個新場景後又重新接一套分享,不便於樣式統一、分享行為統計,增加開發週期。

功能模塊化:

例如用戶註冊登錄,定義好用戶信息的字段、通用登錄頁面樣式後,形成用戶註冊登錄模塊,對於前端而言就是形成一個統一的登錄頁面或登錄框。任何業務場景需要用戶信息時,如果發現沒有用戶信息則引導用戶到註冊登錄界面,然後用戶註冊登錄完就返回對應的業務場景;如果業務對登錄有特殊的需要,只需要喚起註冊登錄頁時,按照標準提供所需字段、頁面配圖,註冊登錄頁就可以按業務所需呈現。

標準化和模塊化相輔相成,標準化是為了方便模塊化,而模塊化的目的就是支持標準化調用。

3. 讓業務更靈活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讓業務更靈活,不僅是個目標,更是一種思想,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思考:

  1. 這個功能未來會不會再用得上?
  2. 萬一未來用戶很喜歡這個功能,功能本身具有多少發展的空間?
  3. 未來會不會有別的或類似需求,可以使用這個功能改改就能對付?
  4. 這個功能未來可不可能跟別的功能整合?

只有思考了這些,才能避免做出來的功能是“一次性的”,就為了解決某個很確切的事情“定製的”的。

04 小產品的“中臺思維”解決方案

儘管你的公司只有一款產品,業務場景也不算豐富,我們可以用如下的辦法,尋找可以優化的切入點。

小产品的“中台思维”解决方案

1. 發掘共性需求

找到不同業務場景都會用到的功能,有些業務場景表象各不相同,需要抽絲剝繭才能發現底層相似的內核。對於小產品而言,有時候產品上功能本來就沒幾個,這就需要有前瞻性,結合業務發展方向,探尋更可能被複用的功能。

2. 評估需求痛點

研究所有可能複用的功能,與技術溝通模塊化的成本、複用模塊和每次重做一套的成本差別,與運營溝通這些功能打通對於未來業務場景、數據統計是否有利。最終根據需求本身的價值、研發成本、實現統一的可行性,確認優先級。

3. 制定標準、設計模塊

由產品牽頭,對需求程度高的功能,標準化調用的字段、前置條件、後續流程,由技術確認著手點,是在下個版本中做一個新模塊出來,又或者對已有某個流程節點的該功能進行改造,以後有用到這個功能的都調用這個模塊。

4. 持續推廣、價值覆盤

在後續每個版本中,用到同樣或者類似的功能時,就調用已有的模塊並且對該模塊進行不斷的升級優化。同時與技術、運營覆盤,確認該模塊對新業務、新活動的上線解決了多少時間、人力成本,進一步為運營帶來了多少價值。以作為未來持續推薦“中臺思想”的著實依據。

總結

中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系統,而“中臺思維”就是把未來要做的事情,先在現階段打好基礎,不要等到業務或者產品技術排期遇到瓶頸時,再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