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在建國門到銀河SOHO之間的民居中,隱藏著一座600年前的古寺——智化寺。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不遠的銀河soho

說藏著一點不冤枉,隨著門前小路的路基不斷翻新抬高,智化寺最後低於路面,進入智化寺需要向下走幾層臺階才能進入山門。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低於地平面的山門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智化寺俯瞰圖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微縮模型

這幾層臺階就讓我們彷彿進入了600年前的明朝景泰年間,耳邊傳來悠揚的樂音,是寺裡京音樂的傳承人,在門房裡為每天兩場明代古樂的演出在排練。

據說是寺中的藝僧在建國後還俗。在一個鄉間,發現當地鑼鼓班子記樂譜的方法,竟然和寺中流傳的相同,時間果然如《鄉土中國》所說,在封閉的鄉村中是反覆循環的,去年的今日和百年前的今日沒有變化。

鄉下的鑼鼓班子,還用著祖先留下的工尺譜,就是一種記錄在樂器上如何演奏的縮寫文字。專家考證,這個村子的記譜方法仍然是明朝的,和清代的不同。不僅記譜的方法是明代,唱譜的方法也一樣,鑼鼓班子在村中仍然演奏著當地的古曲,老先生只要在這些曲目中,加入曾經只能在智化寺藝僧中傳唱的古曲。

就這樣,曾經只在寺中流傳的明代古曲,就此流入民間,老先生也算有了傳承人。

在鄉間,鑼鼓班子只有在遇到婚喪嫁娶時才有收入。由老先生牽線,鑼鼓班子的成員轉為智化寺的正式員工,在寺中每日安排演出,讓鑼鼓班子的成員有了固定的生計,也讓我們今天仍然能聆聽到600年前的古樂。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每天上班的傳承人

在每天上午十點、下午三點的固定演出時,在門房排練的傳承人們,來到寺中正殿,在佛像下演出。門房傳來的悠揚樂聲變成了實實在在演奏樂器的人,看上去還都在壯年,應該能繼續演奏很多年。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為了配合寺廟的氛圍,傳承人們演出時穿著僧袍。在每次演出前,還都要鄭重聲明,我們不是僧人。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因為智化寺是博物館,寺中沒有和尚,沒有香火,也不需要跪拜用的蒲團,自然也沒有功德箱。倒是佛像多,都放在正殿後邊隔出來的小間裡。因為智化寺當過一陣子文物倉庫,後來存在這些佛像沒有單位領回去,就留在了智化寺。

一座曾經供奉在崇文門古寺裡的明代地藏王的壁畫,同樣被搬到正殿後的小間裡。所以出現出一幅奇境,壁畫上的地藏菩薩,帶領著十殿閻羅,和對面的佛祖與互相對望。


在壁畫的背後,也就正殿裡,還供著一佛三化身的三尊佛像。加上殿後的佛像和壁畫,幸虧是博物館,眾多佛像和壁畫中的諸佛,才可以歲月靜好,天天共同聆聽古老的佛樂,

色即是空。

智化寺如同一杯老酒,需要細細品味時間留下的味道,廟小故事多,

隱於鬧市無人知——明朝古寺智化寺(1)

今天的人節奏快關心當下和不遠的未來,留給我們慢慢回味過去的往事

特別提示

週三是博物館日,很多博物館免費開放,智化寺包括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