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文 / 鍾傑Jack

禁止膨脹,努力賺錢


Hello!大家好。我是你身邊靠譜的保險經紀人鍾傑 Jack。

這周遇到一位客戶,在給她的寶寶配置少兒重疾時,她問了我一個問題: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本篇文章,分析通脹問題對保額的影響,並給出專業意見。預期達成以下共識:

▌科學配置保障的核心要點

▌定期檢視保障的重要性

▌保險是一種生活方式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當我們討論一個產品時,先看它的核心邏輯。

香港的分紅重疾險其本質是一份重疾保障賬戶 + 一個投資理財賬戶。投資理財賬戶的分紅是通過合同約定以保額增長的形式體現,而不是直接打到消費者的銀行卡上,所以才能夠實現保額的自動增長。

有很多人客戶能意識到通貨膨脹對保額的影響,擔心未來的保額不夠用,那香港的這種分紅重疾險,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大陸沒有這種形態的產品,有類似的兩全重疾、分紅重疾,但錢是分期或一次性給付到客戶銀行卡,不會自動累加的重疾保障賬戶中。

那從功能設計來講,香港分紅重疾險用一份保單解決了兩個需求而大陸的重疾險就只有重疾保障這一個功能,更加純粹。

任何一個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在內地購買重疾保險要實現和香港分紅重疾保險一樣的效果,答案當然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用兩個保單來實現。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大部分人對通脹感受來源於生活中物價的變化,同樣的100塊錢購買力相較於之前下降了,就代表著通貨膨脹,下降的越厲害,通貨膨脹越厲害。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為了方便理解,通貨膨脹的影響如上圖所示,同樣一百塊錢在不同年代的購買力是不同的。

為了刺激國家的經濟增長,央行需要不斷增發新的貨幣,導致市場上的貨幣不斷增多。

當貨幣增發的速度超過該國GDP的增長速度時,由於商品的供給未能跟上貨幣的增發,“錢多物少”,物以稀為貴,必然會引起社會上商品物價的整體升高,貨幣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就出現了。

正常範圍內的通貨膨脹代表著國家的經濟正在健康發展,是一個好的指標,全球健康通脹指數在2%左右。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基於居民消費指數(CPI)計算,中國過去十年通貨膨脹率大約在2%~3%之間。很多朋友肯定不相信通脹指數竟然這麼低,實際上國內居民消費指數計算是不考慮“房價變化”這一重要因素的。如果把隔幾年就翻一番的房價考慮到CPI中,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會高到嚇人。

如果一直保持健康的通脹參數,在香港購買的分紅重疾,利率浮動範圍為1% - 6% 之間,國內的分紅投資產品恆定利率 3.5 % 都是能跑贏通脹的。(如說不拿重疾險的錢去買房的話)

但結合重疾險的作用,一部分是未來解決醫藥費的問題,另一部分是為了解決收入損失的問題,其中醫藥費背後的醫療通脹比CPI指數高得多的多。

美國著名諮詢公司美世集團每年都會發布當年全球醫療趨勢報告,報告收錄了 52 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通脹率與通貨膨脹率情況。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根據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來,全球的通脹醫療通脹率都在 9%以上,國內的醫療通脹高於全球水平,去年的醫療通脹是通貨膨脹的 4.4倍。

根據 「72法則」簡單計算一下,72 / 9.7 = 7.4年,每過 7.4年,同樣100塊錢,醫藥購買力打5折。

如果折中一下,重疾險的通脹(醫療、通貨各佔一半)為5%,根據72法則,72/5 = 14.4,也就意味著同樣金額的貨幣購買力將在約 14.4年後“減半”。

十年前,看好一次感冒,只需要 3、4 塊錢,現在我們打個噴嚏,“起步價”20 元。

更極端一點,現在的ICU住一晚得6000元起步,一個月就能花光普通家庭一輩子的積蓄。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按照折中的算法,香港分紅重疾只有一直穩定在6%及以上的利率,才能夠跑贏重疾的通脹(實際上是跑不贏醫療通脹的)。

但在全球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要一直保持高利率結算是非常困難的,相反國內的恆定利率更加穩定、省心。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綜上所述,無論是香港分紅重疾保險還是內地分紅保險都能跑贏正常的通貨膨脹,但都跑不贏醫療通貨膨脹。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我的這位客戶是非常具有危機意識的,目光長遠,已經考慮到多年之後保額是否夠用的情況。

但通過上述的分析,保額的自動(香港)或半自動(內地)調整並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醫療通脹的問題。

而且,我們在做保障規劃的時候,是以當下的經驗來規劃未來的生活,而未來是無法預測的。

面對未知,我們只能發現事實背後的趨勢,儘可能的擁抱變化,並及時更新我們的應對方案。

所以,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保障規劃,一直在路上。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站在客戶角度,購買一份保險之後,危機意識很容易就降下來,如果未來幾十年一直沒有出過事故,保障計劃就永遠是「出廠模式」——沒有更新過,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見過把一份意外險當一份無所不能的保障的客戶,也見過十幾年前只有5萬保額的重疾,現在依然是5萬。他們通通用「買過保險了」這個理由,拒絕了很多保險銷售。

但讓一個客戶自己主動去檢視自己的保障,第一是意識層面很難養成,第二是專業深度不夠。而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模式,鮮有人做到長期的保障規劃服務,除非你是個高淨值客戶。

這是目前保險行業中大部分保險銷售人員缺位的長期服務精神。

幸運的是,客戶的需求刺激了市場的變化,現在的大環境越來越有利於那些致力於長期服務客戶的保險人生存。

一種新型的職業形態——保險經紀人,乘勢發展,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投身於保險行業。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經紀人制度將保險銷售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捆綁」到一起,服務客戶就是成就自己。

在經紀人的服務內容中保險銷售只是「保險服務」的開端,在未來的生活中,保險經紀人會隨時響應客戶的需求,或進行定期保障檢視,不斷優化客戶的保障,讓保險成為客戶的一種生活方式——永遠不立於危牆之下。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一份保單,一份託付,終身守護。

綜上所述,對於消費者而言,找一個靠譜的、能終身服務的保險管家,是解決保障需要即時更新這一需求的最優策略。

我是保險經紀人鍾傑 Jack,願做你的終身保險管家。

最後送大家保障規劃的十二字箴言: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我們下期見。


保額 VS 通脹,我們只有一種方式能贏···

我所在的保險經紀總監團隊2016年成立,目前成員超1000人,來自全國各地,多畢業於中大、南大、浙大、北大等一流高校,擁有法學、醫學、心理學等碩士、博士背景,98%本科學歷及以上,業績全國第一。

本人理工科出身,5年程序員工作經驗,高級軟件工程師,白板入行,目前團隊小夥伴20多人,總結出一套有邏輯、有效果的成長體系,幫助新人打下堅實基礎,培養持續成長、長期經營的能力,歡迎諮詢和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