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說到三國,相信大家都能提起裡頭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譬如袁紹和董卓。袁紹的失敗,大家耳熟能詳,他失敗的標註就是官渡之戰的失敗。而董卓,相信大家也知道,他退出角鹿中原的標誌是他的死亡——被他的義子呂布殺害。別急,這只是一個發展的結果,讓我們倒回來想想,為什麼明顯處於上風的董卓,漸漸走向下風?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先知道下董卓勢力的來源。用現在的話來說,董卓就是富幾代。跟袁紹的好出身差不多,董卓從小吃喝不愁,還有閒錢能夠支撐自己去行俠仗義。不少人被他的義氣行為打動,發誓效忠他。這僅僅是他收集手下的方式之一。更值得一談的是,董卓深諳拉攏人心的方法。家住在離中央較遠的岷縣,在家鄉里,董卓有很多機會和羌人接觸。董卓有的是錢,因而他對羌人的態度算得上友好。他常常到羌人的地區遊玩,與羌族的族長交流。當地人雖然害怕董卓的武力,但是愛好他代表著的錢財。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就這樣,羌族酋長從實際考慮,選擇了討好董卓。董卓一瞧,便琢磨著,這就是大好的控制他們的機會啊!這個想法一產生,董卓就對羌族人更好,一擲千金的行為並不罕見。確實如董卓所料,羌族人民成為了他手下的一隻強有力的軍隊。有了效忠的他的將領,也有了畏懼他的羌族軍隊,董卓為他能夠叱吒中原奠下了強有力的武力基礎。這裡就埋下了董卓失敗的一個原因:他僅僅是用表象令人臣服,有錢財使人屈服,這中屈服,太過脆弱不堪一擊。就像趙雲之前在公孫瓚手下做事一樣,他一見到劉備,就被他強大的人格魅力所屢獲。一有機會便投身到劉備麾下,即使劉備當時並沒有什麼實力。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話說會董卓。上天給了董卓一個機會——漢王室動盪,何太后和董皇后的爭權給了董卓稱霸得機會。假借匡扶漢室的名義,董卓回師回到中央。回到中央董卓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該如何擁有權力啊?他想到一個方法: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曹操日後用的也是這招,通過把持住名義上的天子來操縱整個中央。是還有人不服,但他們都屈服在董卓的武力下,幾乎沒有人敢反駁董卓的話語。日後有人反抗了,也被董卓輕飄飄的解決了。一時間,董卓笑得十分得意。人得意得志了會怎麼樣?得意忘形唄。大概覺得天下沒有什麼能夠再威脅他的東西了,董卓幾乎算得上是原形畢露。野史上記載,董卓喜好乘車出行,尤其喜歡在鬧市,人最多的時候出行。擱現在的話來說,載他出行的馬兒根本就不講交通規則,脾氣十分的爆。董卓不管這些。馬兒脾氣越烈,越是難以馴服,董卓越是高興;所到之處毀壞的物品越多,死在馬蹄下的百姓越多,董卓就越開心。從這又可以看出董卓失敗的一個原因:生性殘暴,不近人情,不看重君之本——百姓。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這還僅僅是董卓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其中一筆。天下共憤,檄文四起。一時間,只要你是有志之士,就心存著一個念頭——殺了董卓!浩浩蕩蕩的討伐董卓的大軍集合起來了,董卓這時才有些慌亂了。他決定前度,一把火燒了洛陽的宮殿。聯盟軍的怒火更高了,然而怒火也僅僅停留在怒火上。聯盟軍說的好聽,高喊匡扶漢室的口號,卻連誰當先鋒也斤斤計較,白白讓董卓逃之夭夭。曹操氣到不行,在宴會上大喊這些“心懷天下”的能臣,率領著自己的軍隊,獨自去攻打董卓——結果顯然易見,失敗了,曹操也差點成了董卓的刀下鬼。董卓這次確實是命好,但是命運卻給出了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在漢王室還沒真正命數枯竭的時候,動搖了漢王室的根基。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當時是,雖然漢王朝危在旦夕,但是愛國人士前仆後繼,誓死要恢復漢王室的光輝。前有何進,後有王允,連大家評價的亂世奸雄曹操,也懷著一顆感念漢王朝的心——他曾經為了他心目中的漢王朝,拒絕了與董卓共事的機會,從而引來殺身之禍。該怎麼辦呢?看著漢王室在董卓的手上一天天走向滅亡,無數臣子以淚洗面。其中,以王允為代表的漢臣忍不住了,開始謀劃如何處理董卓。似乎天不想亡漢,突然的連續兩個月給了王允機會。假借開壇問雨的名義,暗殺計劃在不緊不慢的籌備。王允道,裡應外合才是最好的剷除董卓的方法。可誰能是內呢?王允靈光一閃:呂布!王允拉著呂布的手,妙語連珠:“呂奉先啊,我知道你不願意動手,你說是因為父子緣故。可你明明姓呂,那賊人姓董啊!你說你們是父子,可他把你當作兒子了嗎?”這番話說得呂布熱血上湧。加上他與董卓的愛妾私通,呂布害怕這事敗露,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動手殺了董卓。

明明叱吒一時,怎麼董卓就失敗了?

就這樣,威懾整個中原的董卓,走完了他的歷史路程。說可惜也可惜,他就差這麼一點,就真的做到了真正的皇帝;說來也不可惜,他的稱霸道路上,處處存在著致命的漏洞。最致命的漏洞就在於,他率先動搖了漢王室的基礎,此時忠於漢王室的人還多,還存在著希望。誰能知道呢?或許董卓忍了一時,就成為下一個曹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