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大家知道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刻画出的一个经典小人物,欺软怕硬和对敌善于健忘的阿Q形象。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的精神。他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无家无业无女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以及艺术色彩。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阿Q的Q字可能是作者看这形象像一个小辫子吧,阿q说自己其实和赵老太爷家是本家,但是由于自己穷酸潦倒,所以阿Q也不敢说自己姓赵了。阿Q看到赵老太爷还得要远远地躲闪,脸上笑脸不能变,这种笑脸比面具更可靠。据说后来脸不带笑被赵老太爷看到会被打脸的。于是笑就在阿Q脸上慢慢地僵化了。

阿Q靠打短工过日子,生活也很不容易,工钱不多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一旦有两个小钱儿就赌博 喝酒,也顾不了以后的日子。家里啥都没有自然也没有女人愿意跟他过日子。当然他也想要有一个女人,向吴妈求过爱。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虽然阿Q想女人,但我觉得并非真正的爱女人,他还不想断子绝孙,他怕违背古训而烦恼痛苦,这连阿飞都明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传统的思想已渗透到了国民的骨髓。甚至阿飞对女人的幻想深深的困扰着他,连他的精神胜利法则都没有效果了,因为封建思想就像真理一样不可破。由于阿Q表白过于直白,吴妈寻死觅活要上吊,而阿Q却躲在墙边面带微笑的看热闹,嘴里还说真有趣,好像没有他什么事,上演了一幕向吴妈求婚的闹剧。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阿q在精神上也是一个自我陶醉的人。他自己进过几次城就瞧不起任何乡下人。他还嘲笑自己的乡亲 是“多么可笑的乡下人”,然而他这么阔气的人却不知道城里还有煎鱼和条凳,更不会打麻将而反被讽刺,于是他连城里人都鄙视了。他很会放大别人的痛点当做笑话,凭着自己的精神胜利法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而当时社会像他们这种人比比皆是,他们具有两面性。在主子面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是主子。 自己有权力的时候无所作为,失权的时候又奴性十足。自上而下的模仿,主子甚至成了崇拜的对象。这是当时旧中国的国民劣根性。阿Q自尊自大,欺软怕硬,自轻自贱。我认为阿Q有很强的自卑感,而他的强烈自尊心又是源自这种强烈的自卑感,这是“阿Q精神”背后的人性扭曲和变异,通过幻想自我满足。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比如他自认赵太爷原来是本家,阿Q算辈分比他的儿子要大三辈,当赵老爷打他的时候,阿Q心里想不像话了,儿子竟敢打老子,但突然想到赵太爷的威风。想想赵太爷是他儿子,于是便得意起来。与人发生口角时,又会拿出那句经典的“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个什么东西?”真是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阿Q精神,可怜之人的悲剧人生


我觉得现实社会中的“阿Q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被人看不起、轻视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利用这种方法,通过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或者找一些理由来进行自我安慰,从而让自己忘记这件事、心里得到满足、自以为胜利的一种方法。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一种逃避吗?在挫折中给自己找理由、在失败中给自己找借口,完全是一种懦夫的行为,一点也不值得称道。不过,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要学习“阿Q精神”给自己“充电”,来面对生活的压力不何尝是一种好事。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