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河南和山東的軍民政務。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

那我們就來看看清朝的歷任直隸總督都是哪些人呢

1、李維鈞

李維鈞(1723-1725),浙江嘉興人,康熙35年(1696)由貢生選授江西都江縣知縣,此後歷任知縣、知州、刑部員外郎,江南道監察御史、直隸守道(相當於藩臺)。雍正元年(1723)2月擢直隸巡撫;雍正2年10月升授首任直隸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節制提督以下官員。李維鈞任直隸總督不到一年,加上先前擔任直隸巡撫的時間,也只有兩年半左右,猶如“曇花一現”。因與年羹堯關係過密後死於獄中。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李維鈞

2、蔡珽

蔡珽(?—1743)字若璞,號禹功,別號無動居士,又號松山季子,漢軍正白旗人,雲貴總督蔡毓榮子,遼寧錦州人。康熙三十六年進士,歷官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吏部、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和正白旗漢軍都統,署直隸總督。雍正初年曾賑直隸災荒以印券給貧民,以工代賑,屢被參劾免官。雍正五年(1727)判斬監侯。乾隆八年卒。有《守素堂詩集》等。

3、李紱

李紱 fú (1675~1750)字巨來,號穆堂,江西臨川榮山鎮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和詩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由編修累官內閣學士,歷任廣西巡撫、直隸總督,因參劾下獄。乾隆初起授戶部侍郎。治理學宗陸王(陸九淵、王守仁),被梁啟超譽為“陸王派之最後一人”。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李紱

4、宜兆熊

宜兆熊(?--1728)奉天(遼寧瀋陽)人,隸漢軍正白旗,宜永貴之曾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襲三等男爵位,三年後升二等男,授參領。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佐領入仕,康熙五十七年(1718),遷漢軍副都統,復授漢軍正黃旗都統。雍正元年(1723),擢福州將軍,奏請駐防滿漢協領,與在京八旗均屬二品,三年(1725年),授浙閩總督,遷湖廣總督。雍正四年十二月任直隸總督,六年五月召回京。任期一年零五個月。五年,擢吏部尚書。六年,卒。雍正曾任命不識字的宜兆熊為總督,並對他很賞識,稱他“一字不識,但操守尚優,心術亦正,藹然有忠愛之誠”。

5、何世璂

何世璂(1666~1729),字澹庵,又字坦園,號鐵山,山東新城縣陳莊人。五歲日誦千言,邑宿儒王士緹字宛西見而奇之曰:此國器也!是有聖童之譽。七歲即工制藝,經史過目成誦。由廩膳生中康熙甲子第四名經魁。安貧力學。雍正六年五月由吏部右侍郎署理,七年二月卒,署理九個月。

6、楊鯤

楊鯤,山西寧武人,其父楊光祖南昌水師營遊擊,歷在征討三藩之亂時戰死。楊鯤從康熙二十年(1682年)起,歷任江南江寧城守石營守備、廣西潯州協都司、甘肅黑城營遊擊、甘肅莊浪營參將、山西東路營參將、山西利民路營參將、直隸務關營參將。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又升為廣東廣州副將。同年,調任直隸河間協副將。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任雲南曲尋武霑總兵官。雍正四年(1726年),任直隸正定總兵官。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擢升為直隸提督。

7、唐執玉

唐執玉(1669年-1733年),字益功,江蘇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進士,授浙江德清知縣,隨後歷任工部主事、給事中、鴻臚寺卿、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卿。雍正二年(1724年),唐執玉任禮部侍郎。三年後,唐執玉任督察院左都御史。雍正七年(1729年),調任直隸總督。在直隸總督任上,唐執玉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治理水患效果顯著。雍正九年(1731年),唐執玉因身體原因三次請辭直隸總督並最終獲得許可。次年,任刑部尚書。雍正十一年(1733年)春,唐執玉二次任直隸總督,三月,卒於任上,年六十五。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唐執玉

8、劉於義

劉於義(1675—1748)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人,清朝大臣。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在翰林文譽甚著,凡有撰擬,輒稱旨。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遷中允。再遷侍講,督山西學政。三年,遷庶子,上諭以留心民事。十三年二月,奏事養心殿,跪久致僕,遽卒。賜祭葬,諡文恪。

9、李衛

李衛(1686年-1738年),字又玠,號恰亭,祖籍河北正定,明初遷居豐縣,彭城李氏四房十一世孫。祖上以軍功起家,襲錦衣衛。自李衛曾祖父李從任起,皆以義名聞鄉里。到李衛父親李宗靖時,因家道中落,李衛遂棄文習武。李衛是一位文治武略、政績不凡的封建官吏,一生清正廉潔,深受老百姓擁戴。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因而深得皇帝信任和讚許。歷任戶部郎中、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於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

10、伊爾根覺羅·顧琮

伊爾根覺羅·顧琮(?-1754年),字用方,吉林(今吉林長春市)人,隸滿洲鑲黃旗。清朝大臣,贈太傅顧八代之孫,副都統顧儼之子。 初以監生錄入算學館,修算法諸書。康熙六十一年,授吏部員外郎。雍正年間,歷任戶部郎中、太僕寺卿、霸州營田使,遷太常卿,署直隸總督。乾隆元年,署江蘇巡撫,協辦吏部尚書事,轉河道總督。十九年(1754年),卒於家。

11、孫嘉淦

孫嘉淦(1683年-1753年),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乾隆三年十月,由吏部尚書署理,尋,授直隸總督。六年八月改任湖廣總督。任期二年零十個月。

12、高斌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號東軒,滿洲鑲黃旗人,慧賢皇貴妃之父,清朝中期大臣,外戚。其家原為漢族,在內務府做奴僕。其女被冊封為乾隆嬪妃後,改為滿姓高佳氏。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歷任內務府主事、蘇州織造、廣東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蘇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寧織造、江南河道總督、直隸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務。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高斌卒於任上,終年72歲。追授內大臣銜,入祀賢良祠,諡號文定。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高斌

13、史貽直

史貽直(1682~1763年),字供弦,號鐵崖。江蘇溧陽人,進士。乾隆七年七月由吏部尚書署理。八年閏四月離任。署理九個月。

14、戴佳·那蘇圖

那蘇圖(?—1749年),戴佳氏,字羲文,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忻貴妃之父,清朝大臣、外戚。人物生平平步青雲康熙五十年(1711年),那蘇圖襲拖沙喇哈番世職,授藍翎侍衛,在皇帝身邊當差。雍正元年(1723年)任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調黑龍江任黑龍江將軍,雍正八年(1730年)又調任奉天將軍。乾隆元年(1736年)擢為兵部尚書,次年調往刑部任職,授兩江總督。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那蘇圖繼高斌之後出任直隸總督。

15、陳大受

陳大受(1702—1751年),字佔鹹,號可齋,湖南祁陽縣(今祁東金橋鎮)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選庶吉土。乾隆元年,授編修,御試第一,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歷任內閣學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戶部、吏部尚書。乾隆十三年,升任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蘇、福建巡撫,直隸總督、兩廣總督。乾隆十六年(1751年)積勞成疾,卒於兩廣總督任所。

16、方觀承

方觀承(1698一1768),字宜因,一字遐谷,號問亭。清代著名水利和植棉專家。方觀承幼年隨父方式濟讀書,聰敏勤奮,希望通過中舉作進身之階。因戴名世的場所累,其祖父方登嶧、父方式濟均被流放至黑龍江。方觀承與兄觀永寄身於江寧緘西清涼寺。稍長,隨兄步行至黑龍江謀求衣食。沿途山形水勢,風俗民情,使他獲得了書個上難以得到的知識。雍正十年(1732),福彭出征準噶爾,招方觀承為記室。十一年,事平,招方觀承為記室。十一年,事平,方觀承升為內閣中書。二十一年正月回任,三十三年八月病免,旋死。任期十二年零七個月。方觀承任直督前後長達二十年。

17、鄂濟·鄂彌達

鄂彌達(?—1761年)鄂濟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元年,授吏部主事,累遷郎中。五年,同廣東巡撫楊文乾到福建查察倉庫。六年,擢貴州布政使。八年,遷廣東巡撫,尋實授總督。二十年,授刑部尚書,署直隸總督。二十一年,兼管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二十二年,加太子太保。二十六年,卒。

18、楊廷璋

楊廷璋(1688—1772年),字奉峨,漢軍鑲黃旗人,清朝大臣。世襲佐領。雍正七年,以筆帖式的身份升為工部主事。再遷任郎中。被授為廣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為按察使。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直隸總督,加太子少保。預香山九老會。十二月,卒,年八十四,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諡勤愨。

19、周元理

周元理(1706年-1782年),字秉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大臣。周元理於乾隆三年(1738年)中舉人,八年後任直隸蠡縣知縣。此後歷任廣東萬州知州、霸州知州、易州知州、宣化知府、廣平知府、保定知府、直隸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工部尚書等職。

20、英廉

英廉 (1707—1783年)馮氏,字計六,號夢堂,號竹井老人,遼寧瀋陽人,隸屬內務府漢軍鑲黃旗,清朝大臣。雍正十年中舉人,累官至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仍領戶部。

21、楊景素

楊景素(1711—1799年),字樸園。江蘇甘泉人,監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由兩廣總督調任,五月到任,十二月死。任期七個月。

22、袁守侗

袁守侗(1723-1783)字執衝,山東長山人,清朝大臣。乾隆九年舉人,入貲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遷侍讀。再遷吏部郎中。考選江西道御史,授浙江鹽驛道。二十八年,遷廣西按察使。四十四年,是年四月,授河東河道總督。調直隸總督。四十七年,尋復授直隸總督。四十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諡清愨。

23、鄭大進

鄭大進(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譽捷,號謙基,退谷。生於揭陽縣梅崗都山美村(今屬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少時有神童之稱。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歷任大名府、河間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浙江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官至直隸總督。任政期問,草除積弊,關心民生,所至頗具政績。後加授太子少傅銜。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

24、劉峨

劉峨(1723—1795)字先資,號宜軒。官至直隸總督、兵部尚書,單縣城南叄拾五里劉老家人。

25、梁肯堂

梁肯堂(1717-1801)浙江錢塘(今杭州)字構亭,號春淙,一字石幢,號晚香。梁肯堂自小家貧,讀書刻苦。21歲,補博士弟子員。次年,中副榜。為維持一家生計,往來吳楚間做塾師。37歲,去京都。乾隆二十一年(1756),順天鄉士中舉,補直隸欒程縣知縣,頗有政績。總督楊廷璋以其“賢能之聲久達天聰,又能寬猛相濟”而薦之,升蘇州知州,歷深州、直隸州知州,保定府知府,擢清河道,薦升山東按察使,直隸按察使。乾隆五十年轉直隸布政使。五十四年升河南巡撫,五十六年授直隸總督。嘉慶三年(1798)升刑部尚書。

26、胡季堂

胡季堂(1729年-1800年),字升夫,號雲坡,河南光山人,清朝大臣,系禮部侍郎胡煦之子。胡季堂最初以廕生的身份擔任順天府通判,此後歷任刑部員外郎、甘肅慶陽知府、甘肅按察使、江蘇按察使、刑部侍郎、刑部尚書、山東巡撫、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嘉慶五年(1800年),胡季堂因病乞求解職,同年病故,終年七十二歲。追贈太子太傅銜,諡號“莊敏”。

27、顏檢

顏檢(1757—1832年),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廣東連平縣元善鎮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於山東泰安,巡撫顏希深子,拔貢生出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顏檢以拔貢生朝考入選一等,初授禮部七品小京官,再升儀制司員外郎、御前校射。此後連丁母憂、父憂,十二年後才升任主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顏檢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後又任雲南鹽法道,嘉慶五年(1800年)十月,四十三歲的顏檢以直隸布政使身份護理直隸總督職責十天。

28、姜晟

姜晟(1730-1810),字光宇,號杜薌,江蘇元和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湖南巡撫、總督,直隸總督、刑部尚書、工部尚書。

29、熊枚

熊枚(1734-1808)字存甫,江西鉛山人,清朝大臣。乾隆35年舉人第一,乾隆36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乾隆三十五年,舉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刑部主事。嘉慶六年以刑部左侍郎署理,約署理十天。

30、陳大文

陳大文(1742年-1815年),字簡亭,號研齋,河南杞縣人,原籍浙江會稽。陳大文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士,任吏部主事,不久後升任郎中。隨後陳大文歷任雲南迤東道臺、貴州按察使、安徽按察使、江寧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廣東巡撫、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等職。

31、吳熊光

吳熊光(1750-1833)字槐江,江蘇蘇州人,清朝大臣。高宗幸熱河,夜宣軍機大臣,未至,命召章京,熊光入對稱旨,欲擢任軍機大臣。嘉慶十年六月由湖廣總督改任,九月調任兩廣總督。任期三個月。

32、裘行簡

裘行簡(1754-1806)(乾隆19年-嘉慶11年)字敬之、可亭,諡號“恭勤‘。江西新建人,尚書裘曰修子,清朝大臣。人物生平乾隆四十年,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遷侍讀。四十九年,從大學士阿桂剿甘肅石峰堡回匪,復從察治河南睢州河工。五十年,出為山西寧武知府,調平陽,因親老,自請改京秩,補戶部員外郎,仍直軍機。累遷太僕寺少卿。又任內閣侍讀學士、河南布政使、江寧布政使、福建布政使(福建藩司)(署)、福建布政使、直隸布政使、按察使(兼署、直隸總督(護理)、兵部侍郎銜(兵部侍郎)、直隸總督(署理)等職務。

33、秦承恩

秦承恩(?—1809)字芝軒,江蘇江寧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擢侍講。出為江西廣饒九南道,累遷直隸布政使。五十四年,擢陝西巡撫。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狀元秦大士長子。嘉慶十一年九月以刑部尚書署理。署理半月。

34、溫承惠

溫承惠(?—1821)字景僑,山西太谷人,清朝大臣。乾隆四十二年拔貢,朝考首擢,除七品小京官,分吏部。拔貢內用自是始。累遷郎中。五十四年,出為陝西督糧道。嘉慶十一年十月以福建巡撫署理。十二年九月實授。十八年九月降職調京。任期八年。

35、章煦

章煦(1745—1824)字曜青,浙江錢塘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累遷刑部員外郎。屢典鄉試,督陝甘學政,任滿仍留刑部,改御史。嘉慶十八年九月以工部尚書署理,十九年二月回京。署理五個月。

36、章佳·那彥成

那彥成(1763-1833) 清朝大臣。字繹堂。姓章佳。滿洲正白旗人。大學士阿桂之孫。乾隆晚期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工部尚書兼都統及內務府大臣。嘉慶中,先後兩次充欽差大臣,督師鎮壓川陝楚白蓮教起義和河南、山東天理會;出任陝甘、兩廣、直隸總督,喀喇沙爾、葉爾羌辦事大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以功加太子少保,封三等子爵。後坐事被革職。道光十三年卒。贈尚書,諡文毅。

37、富察·託津

富察·託津(1755—1835),字知亭,滿洲鑲黃旗人,尚書博清額子,清朝大臣。咸豐朝,官拜東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太子太保、會典館正總裁官,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道光元年,升太子太傅、正黃旗蒙古都統、正白旗滿洲都統、署戶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管理三庫大臣、署理藩院尚書、署刑部尚書、署左都御史。十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諡文定,入祀賢良祠。

38、方受疇

方受疇(?—1822年0,字次耘,號來青,今浮山鄉人。清乾隆年間,任兩淮鹽課大使,後薦任乍浦同知、直隸大名府知府,調保定府知府,後升清河道,因事罷官。到清嘉慶初賞給道銜,赴任伊犁。5年後召回,授蘇松糧道,遷河南按察,調直隸布政使,賜戴花翎,晉升浙江巡撫。不久,又移河南。當時河南睢州水漫,而滑縣又大旱,溫疫大起;凡治兵、籌餉、賑災、築堤等同時並舉,任務繁重,可受疇計劃周到,一切順利完成。不久升直隸總督。

39、薩爾圖克·長齡

長齡(1758年—1838年)薩爾圖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尚書納延泰子,惠齡之弟也,清朝大臣。乾隆中,由翻譯生員補工部筆帖式,充軍機章京,擢理藩院主事。從徵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累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道光間,歷任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雲貴總督。六年,轉任伊犁將軍,主持平定張格爾之亂,與楊芳擒獲張格爾有功,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十八年,長齡去世,諡號文襄,入祀賢良祠。

40、屠之申

屠之申,字可如,號舒齋。湖北孝感人。嘉慶中,援例授予刑部員外郎,後升任郎中。道光元年,調直隸布政使署理直吏總督。誥授通奉大夫。]

41、瑪拉特·松筠

松筠(1754-1835) 清朝大臣、學者。字湘浦。姓瑪拉特,蒙古正藍旗人。翻譯生員出身。歷官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吏部、兵部、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道光九年四月以禮部尚書署理,六月調京。署理二個月,道光十五年卒。諡文清。

42、王鼎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崖,陝西蒲城縣人。道光十一年二月以戶部尚書署理。約署理半個月。

43、博爾濟吉特·琦善

博爾濟吉特·琦善(滿語:kišan,1786年-1854年),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臣,道光十一年二月以四川總督調任,十七年三月丁母憂加籍。任期六年零一個月。鴉片戰爭時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咸豐四年(1854年)病死軍中,贈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依總督例賜卹,諡文勤。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琦善

44、郭佳·穆彰阿

穆彰阿(1782-1856)清朝大臣。字子樸,號鶴舫。郭佳氏,滿洲鑲蘭旗人。父廣泰。官至內閣學士、右翼總兵。1805年中進士,累遷禮部侍郎,歷任兵、刑、工、戶部侍郎,道光十七年三月署理直隸總督。

45、費莫·訥爾經額

費莫·訥爾經額(1784年-1857年),字近堂,費莫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晚期十大直隸總督之一。嘉慶八年(1803年),訥爾經額中翻譯進士,道光二十年八月以陝甘總督署理,二十一年實授,咸豐三年九月革職。任期十三年零一個月。

46、瓜爾佳·桂良

瓜爾佳·桂良(1785-1862年),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恭親王奕訢的岳丈。清朝大臣,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同治元年7月病死,諡號文端,入祀賢良祠。

47、譚廷襄

譚廷襄(?—1870年),字竹崖,山陰華舍(今浙江紹興縣)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隨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陝西巡撫、直隸總督等職。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譚廷襄參與了中外交涉及天津一帶的防務。在直隸總督任上,譚廷襄因在大沽口及天津地區防守不利,貽誤戰機,於咸豐七年(1857年)被髮往軍臺效力贖罪,並於兩年後被釋回。隨後相繼擔任陝西巡撫、山東巡撫、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務。同治九年(1870年),譚廷襄病卒,追贈太子少保銜,諡號端恪。

48、葉赫那拉·瑞麟

葉赫那拉·瑞麟(1809年-1874年),字澄泉,葉赫那拉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大臣。歷任太常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侍郎、禮部尚書、咸豐八年六月以工部尚書署理,不久回京任戶部尚書。署理約十天。

49、愛新覺羅·慶祺

慶祺(?—1859),字雲舫。是清朝皇族宗室。咸豐八年六月以盛京將軍授,九年二月卒。清朝直隸總督(1858-1859)任期八個月。

50、費莫·文煜

費莫·文煜(1820-1884),費莫氏,字星巖,滿洲正藍旗人。由官學生授太常寺庫使,歷任刑部侍郎、直隸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直隸布政使、山東巡撫、直隸總督等要職,後曾一度被免職,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歷任福州將軍、刑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光緒七年授協辦大學士,光緒十年復拜武英殿大學士,不久病故,身後贈太子少保,諡號“文達”。

51、額勒德特·恆福

恆福(?-1862) 清代大臣。蒙古鑲黃旗人。額勒德特氏。咸豐九年二月以河南巡撫遷直隸總督,十一年正月病免。任期一年十一個月。

52、完顏崇厚

完顏崇厚(1826~1893年),字地山,號子謙,別號鶴槎,滿洲鑲黃旗人。清末外交家,河道總督完顏麟慶次子,刑部尚書完顏崇實之弟。道光年間舉人。歷官長蘆鹽運使、兵部、戶部、更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隸總督、奉天將軍。

53、劉長佑

劉長佑(1818—1887) 清朝大臣。湖南新寧縣人。字子默,號蔭渠(也作印渠)。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求學嶽麓書院,師從丁善慶。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同治二年三月以兩廣總督改任,六年十月革職。任期四年零八個月。

54、王佳·官文

官文(1798-1891)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同治六年十一月以文華殿大學士署理,七年七月卸任。署理八個月。

55、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56、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號少荃、儀叟,別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肅毅侯。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57、張樹聲

張樹聲(1824~1884) 字振軒。清合肥(今屬肥西縣)人。咸豐年間在籍辦團練,1862年率部 參加李鴻章組建的淮軍,編“樹字營”,赴上海,在-一帶鎮壓太平軍。1865年隨曾國藩 “剿念”,翌年復歸李鴻章節制,歷署按察使、布政使。1871年起任漕運總督、江蘇巡撫, 署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1879年授貴州巡撫,不久任兩廣總督,1882年署直隸總督,次年署 北洋通商大臣,旋復任兩廣總督。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張樹聲

58、王文韶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一字賡虞,清仁和(今杭州)人。咸豐二年(1852)進士。同治三年(1864)任湖北安襄荊鄖道鹽運司,後由左宗棠、李鴻章舉薦為按察使,十年升為湖南巡撫。光緒四年(1878)補禮部左侍郎,後調戶部左侍郎、戶部尚書。十三年任兵部侍郎。十五年擢雲貴總督。二十一年調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二十四年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為軍機總理衙門三大臣之一。

59、瓜爾佳·榮祿

瓜爾佳·榮祿(1836-1903年),字仲華,號略園,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以大學士署理,五月授,八月召回京。任期四個月。1903年榮祿病死,諡號文忠,追贈太傅,晉一等男爵。

60、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光緒二十四年八月,由直隸按察使署理,僅署理三天。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被推翻。

61、喜塔臘·裕祿

裕祿(約1844-1900)清末大臣。字壽山。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歷任郎中、熱河兵備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撫、湖廣總督。1889年任盛京將軍,派兵與直隸將軍聯合鎮壓熱河金丹道教起義。1895年改任四川總督。1898年授軍機大臣。禮部尚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旋任直隸總督。鎮壓義和團,屢被打敗。次年八國聯軍陷大沽、犯天津,他對義和團改用“撫”策。7月八國聯軍佔天津,他率敗兵退守北倉。8 月初逃至楊村(武清)服毒自殺。

62、愛新覺羅·廷雍

廷雍(1853—1900)愛新覺羅紅帶子,世稱覺羅。滿洲正紅旗人。字紹民,一作邵民,號畫巢,別號溪山埜客、夢蘭、木蘭。覺羅崇恩子,其祖上可追溯到大清追封的興祖直皇帝福滿第三子索長阿之第四子龍敦這一支,索長阿世稱三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阿的哥哥。這一支裡較為有名的是順治康熙時期太子太傅覺羅郎球,北京國貿東邊的郎家園就是郎球的墓地。廷雍由貢生累官直隸布政使,郎中銜。裕祿死,代理直隸總督。以支持義和團嫌疑被八國聯軍執殺於保定,為庚子事變中被八國聯軍所殺級別最高的中國官員。

63、周馥

周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今東至)人。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以直隸布政使署理直隸總督。署理約一個月。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周馥

64、吳重憙

吳重憙(1838-1918),字仲飴,吳式芬次子,海豐縣(今無棣縣)城裡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科舉人,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由直隸布政使署理。署理四十天。

65、楊士驤

楊士驤(1860~1909)清泗縣人。字蓮府。光緒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直隸通永道、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代理山東巡撫。光緒三十三年任直隸總督。

66、葉赫那拉·那桐

那桐(1857—1925),內務府滿洲鑲黃旗人。葉赫那拉氏,字琴軒。1885年乙酉科順天鄉試,中試第112名舉人。由戶部主事歷保四品京堂,授鴻臚寺卿,遷內閣學士。宣統元年五月以大學士、外務部會辦大臣署理直隸總督。署理半個月

67、託忒克·端方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學家。字午橋,號匋齋。滿洲正白旗人,託忒克氏。歷任工部主事、陸軍部尚書、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職。宣統元年由兩江總督改任,十一月革職。任期六個月。宣統三年(1911)為鎮壓四川保路運動入川,在資州因兵變被殺,清室追贈太子太保,諡忠敏。

68、崔永安

崔永安(1858年-?),字磐石。廣州駐防漢軍正白旗人,有兄長崔永年,侄女崔慧茀與崔慧梅。光緒六年進士。宣統元年十月以直隸布政使署理。署理約二十天。

69、陳夔龍

陳夔龍(1857年—1948年),又名陳夔鱗,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號庸庵、庸叟、花近樓主,室名花近樓、松壽堂等,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貴州貴築(今貴陽)人,原籍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緒元年(1875)中舉人,十二年(1886)中進士。起於寒士,官運亨通,歷經同治、光緒、宣統三朝,歷官順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撫、江蘇巡撫、四川總督、直隸總督。宣統元年(1909)調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民國三十七年(1948)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葬於杭州。

70、張鎮芳

張鎮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項城閻樓人,乃袁世凱兄嫂之弟。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1914年調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與朱啟鈐等同被列為“七兇”。袁死後參與張勳復辟,任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復辟失敗後被捕。1918年獲釋,在天津任鹽業銀行董事、董事長。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

張鎮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