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一、写一篇推介文章(不是读后感或评论)二、选择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作品。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皆可,不一定出自《中国精神读本》。三、写推荐理由不仅要从“中国精神”角度对这些作品作精神内涵上的分析,还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呼吁践行中国精神。


阅卷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任务意识”,许多学生写成了读后感,而非推介文章。二、暴露了阅读积累薄弱的短板,考生一时想不到合适作品,只好从所学的有限课文中选材,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三、阐述推荐理由时层次不清晰。四、盛行宏大议论,不能联系实际选取接地气的论据,论述空泛,缺乏感染力。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考场高分作文
01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百四十多年来,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精神总闪烁在历史的天空。它们指引着我们从黑夜走向天明,天明之后,中国精神仍旧点亮中国。在的新时代的今天,践行中国精神,我推荐大家阅读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


“如果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先生在杂文中如是说。奉献与担当,这一中国精神在《且介亭杂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先生担当民族复兴之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在杂文中记述了早年留学日本时看到的纨绔子弟之丑态,深感医治人心方可挽大厦于将倾,以笔为手术刀,以纸为手术台,字字泣血,刀刀见骨,欲使民族觉醒。先生对于人民具有奉献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在杂文中热情讴歌了那些民族的脊梁,揭露当权者光鲜表皮下的败絮蚊蝇,深受迫害。先生在杂文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句话不仅是先生的劝诫,更是先生自身精神的写照。先生笔耕不辍,一直战斗到生命终结时,穷尽所能去燃烧自己,照亮乌云。人人常说先生嬉笑怒骂文笔犀利,但先生更是一个对于人民怀有赤子之心与温柔情怀的人,杂文里说:“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同时杂文里还体现了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纪念刘和珍君》中的那声呐喊如同惊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在血雨腥风,山河飘摇下,许多人以骨肉悲而心死,然而先生从不示弱,从不退缩,在纸上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鼓与呼,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时代会过去,但中国精神不灭。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短视频、碎片化阅读占据了我们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丧文化盛行,人与人之间咫尺天涯。有人在名句摘录上看到鲁迅先生一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便自以为找到了丧与冷漠的依据,但他并不曾完整的阅读先生的书作,又怎知先生一直有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家国情怀呢。


漫漫复兴路上,有奔月的人,有盗火的人。他们的精神,同样也是中国精神。精神不灭,则自强不息,则民族向上。中国精神依然照耀在今日的天空,希望大家静下心来阅读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传承中国精神,做民族的脊梁。


我相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02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我用残损的手掌 托起微亮火焰


“只有在那里我们能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是永远的中国!”十四年抗战中的每一份煎熬与苦楚,汇聚成奔滚不息的精神长河。今天,我推荐大家一起吟诵雨巷诗人戴望舒抛去个人悲欢,用万念豪情谱写出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共托民族星火之光。


戴望舒经历了沧桑苦难、生活巨变,列强无情的炮火蹂躏祖国大地,无数人于炮火纷飞中丧失生命。戴望舒目睹这一切令人痛心的艰难时刻,提笔写下《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希望用尽平生之力,唤起中华民族共筑长城,攻克历史之艰辛。当江南人诗人褪去柔情,为革命为民族而奋战拼搏,彰显的是中国精神。


战火肆虐国危处,吾心灼灼护国安。君不见甘洒热血的赵一曼女士,面对屠刀酷刑,坚守民族气节,为血泪长城共筑光彩;君不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坚定底线,坚护国安;君不见,沙场喋血不畏生死的张富清,从抗日到朝鲜战争经历二十一次战火,却依旧纷扰不了初心。中国精神体现于一位位先驱,不畏生死唤起民族觉醒之行中,更体现在平凡中尽显英雄本色的小人物之中。正如冰心所说:“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前进的波涛,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这种不计小我谋大我的中国精神正体现在戴望舒的作品之中,给人自心底而发的勇气。


戴望舒诗歌里的中国精神还体现责任相当上。他用残损的手掌托起的是个人之担当,即使残损却依旧托出微亮火焰。诗中表示“我把全部的力量运用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种责任观念是干千万万中华儿女应始终贯之的。新时代中国精神中的担当理应是新一代的青年担当,我们赞叹港珠澳设计师林鸣三战伶仃洋,于波涛汹涌中建起奇迹长桥;我们惊叹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载潜心研究填补科学空白。而时代的接力棒已从老一辈的奋斗者手里交接给我们,吾辈青年当自强。


时代的开阔地带已打开, 我们将带着历经沧桑而不改的中国精神,穿越历史的经纬,迎着光,向着朝阳前进,愿滚烫热血得荐轩辕,种得一片耀眼红,愿以深沉山河正气游遍花锦盛世!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03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凝中国风骨 攀精神红岩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浪潮奔腾不息。一部《红岩》叙述着历史,鼓舞着当下,也将照亮未来。一部《红岩》流淌着红色血液,承载着中国精神。

请打开这本有血有泪的小说吧。以史为鉴,以书为镜,他将告诉你一个青年怎样才能真正激起深埋于心的中国精神,怎样才能用行动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康德曾言:“要想写出雄伟的风格,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中国精神便是《红岩》这部小说无比强大的精神内核。因为有着中国精神的注入,才推动这本小说顶住时代潮流;正因为这样一本小说,离我们当下看似遥远的人事,才能重新鲜活的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透过他们,看到、感受到、继承到革命先辈身上那些伟大的中国精神。

品读《红岩》,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最大的“中国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从《红岩》中大到各个主角,小到革命中没有姓名的群像之一,没有一人不为爱国报国的志向驱动着,感召着,继而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当国旗在最后一幕升起时,我如同书中的人物一样流下了激动的、幸福的泪水,一部作品的感染力莫过于此。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你热爱这个来之不易的时代吧!热爱这个用鲜血与呐喊换回的祖国吧!

毛主席也曾说过:“一个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个大德就是心怀祖国,心怀天下。新时代,让我们践行《红岩》中浓墨重彩的爱国主义之“中国精神”吧!

品读《红岩》践行坚守真理、舍身取义的中国精神。

究竟哪一条路才能解放人民于水火?是听信别有用心的当权者之鼓吹,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是人云亦云,还是坚持真理?

《红岩》用一次次严刑苦打后,革命者最后的嘶吼回答了这些问题,是坚信真理,是打破藩篱,是舍身取义......这又使我们感动了,震撼了。坚持真理舍身取义是一种多么坚韧而崇高的“中国精神”啊!

现在社会,真假的边界似乎有时极其模糊。莫言真理,谣言与事实都使人困惑迷茫。请像《红岩》中的战士一样吧,坚守真理,厘清真相,以去伪存真的小小举动,践行这大大的“中国精神”吧!

一个时代造就了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也将影响一个时代。凝中国风骨,攀精神红岩。让我们从捧起一本《红岩》开始,再次深入领略“中国精神”之大美,践行“中国精神”之风骨。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04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读鲁迅《理水》 悟中国精神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多少人前仆后继,铸成了保家卫国的新长城;多少人激荡文字,挥斥出指明方向的一盏明灯。


践行中国精神,我推荐鲁迅的《理水》。鲁迅以历史新编的手法,用全新视角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文中大禹一行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精神”。


鲁迅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背梁。”我深以为然。


大禹与他在水利局的同事完全不同。那些同事流着油汗,吃着大宴,对于老一辈“湮”的治水方法完全赞同。恰恰相反,大禹一行人面目黑瘦,一动不动,坚持用“导”的方法理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大禹正是那些千千万万,不计劳苦,为中国作出贡献的中国的脊梁,中国精神鲜明地体现在他们身上。大禹父亲的遭遇如何,并没有动摇大禹理水的决心,非“导”不可。这是大禹亲自在民间考察的结果。与老一辈的法子相反,是蚩尤的做法。但他不顾那些人的阻止,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不正是一种中国精神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七百亩到一千一百亩,是自己对方法的不断改进,是为世界人民着想,坚定理念。这是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中国精神。


读鲁迅《理水》,悟中国精神。大禹一行人黑瘦,不爱言语,水利局的同事也未能认出他们,这不正是中国的先驱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代表吗?在她荣获诺贝尔奖之前,或许没有人听说过屠呦呦这个名字。几十年间,她与她的团队默默坚持,有时会受到世人的不解和疑问,但她没有放弃,仍然向着黑暗挺进。青蒿素研制成功,使无数的人可以免于病痛。在辉煌的成就下,难以想象到屠呦呦与她的团队做出的牺牲。他们或许离开了家庭,或许淡忘了友情。时间在他们的头发上留下了灰白的记忆,峥嵘的往昔岁月镌刻出他们的无私耕耘的身影,这就是默默奉献的中国精神


读鲁迅《理水》,悟中国精神。鲁迅曾经学医救国,后来意识到只有以笔为武器,才能救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像大禹一样的人。他们理的不是水,而是整个中国。


中国精神在一百四十年的辉煌历程中熠熠生辉,在历史长河中立起一块丰碑,闪耀着中国脊梁的万丈光芒。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05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继往圣之精神,开万世之太平


——青年读书社的一封信

亲爱的青年读书社的朋友:

您好!

今天我想推荐的一本书——《红岩》。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为民请命的人。自1839年到1949年,110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带领我们走向了最终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共产党员。今天,就让我们跨越历史,走进《红岩》,走近一群特殊的党员,领会那不拘时代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红岩》讲述了黎明前的黑暗里,重庆地下党为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江姐是我印象最深且感触最多的女英雄,“巾帼不让”是她生动的写照。被国民党特务损害时,竹签子、老虎凳,石板凳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刑罚都没能撼动她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心,她守口如瓶,不出卖党任何一个机密。她用生命负使命,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可贵担当,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故事,用生命践行了不怕牺牲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顽强拼搏的团结精神。《红岩》绝不是为一个人而作,而是为了纪念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为迎接人民的黎明,不计个人得失,团结拼搏的一群人,一群我们应时刻铭记的人。《红岩》中有许多鲜明出彩的人物,受尽折磨却不肯出卖组织的许云峰,装疯卖傻20年一朝只为效祖国的华子良,面对威逼利诱,坚持气节的成岗......有太多太多的英雄值得铭记,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顽强拼搏的党员,他们团结协作,最终迎来了中国的第一缕光身体力行,践行了为信仰团结拼搏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成就大我的时代精神。《红岩》是一部励志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一部牺牲史。读史可以明智,唯有从历史中不断吸取教训,吸取有益成果,方能使人进步。而现如今的我们亦不乏社会顶天立地的榜样。有一声哨响的李文亮医生,有“你退后,我来”的排雷英雄杜富国,有隐姓埋名三十载一心只为核潜艇的黄旭华......中国精神,代代相传,中国精神的“成就大我”将薪火相传。


时代更替,精神同天,岂曰无魂,与子同根。

此致

敬礼

一位高三学生

2020年4月20日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感谢合肥七中刘孝峰老师、合肥一六八中学马奕芹老师、刘湘玲老师提供素材,本文排版录入时对个别细节作了改动。)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71)“中国精神”作品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