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互聯網時代的我們,還有必要讀文學和經典名著嗎?

老照片尋人啟事


首先,我認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文學與經典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誠然,在時代不斷的發展中,文學與經典都不曾面臨著如今其所處的不利情況。究其原因,大致有一下幾個方面。

其一,文學與經典它本身所獨有的知識與影響致使它不可能像一些大眾讀物一般流傳甚廣;它的對象一般是具有一定知識儲備並且願意讀的人。而這一類人的比例不會太多。這是其一。

其二,正如題主題目中的一樣,我們處於科技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天所能接收到的信息是鋪天蓋地向我們撲來。這會分散我們過多的注意力。況且,當下時代的潮流相比於文學與經典顯然更符合絕大部分人的愛好。

然而,這絕對不是我們不去讀經典的理由!經典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的。它所包含著的東西是不會隨時代的發展而消失,相反,時代會給經典注入新的理念與內涵。

經典與科技是什麼關係呢?經典是科技的探路人 。過去經典中的多少幻想已於幾天變成了現實。如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科技為經典注入新的表現形式!現代文學中的科技內容也有很多。

經典與科技始於足下,終於未來。經典讓我們靈魂馳騁,科技讓我們追尋靈魂。




去尋找去遇見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會讓同學們蒐集關於讀書的名言名句,然後張貼到教室、課桌的各個位置,以此來提醒大家要多讀書,尤其要多讀一些文學和經典名著,來補充自己。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我已經忘記上面這些名言警句是誰說的啦,但是我清楚的明白「要讀書」!

而現在處於高科技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已經忘記了小時候老師的教誨,我們忙於工作不再讀書;我們忙於刷手機,不再讀書;我們忙於聊天,不再讀書。但是我們是真沒必要讀書了嗎?

我認為是有必要的,下面我列舉幾個原因

首先,讀書讀的是文學經典,而不是教科書。

文學經典能夠修身養性,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能安靜的坐下來去思考。反之,如果每天我們拿著手機刷來刷去,習慣性的動作,一旦形成,我們的大腦也會變得越來越迂腐。

文學作品不同於視頻畫面,文學作品中的文字首先我們要轉化到頭腦中,之後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文學小說中我們思考生活的意義。而我們每天刷的視頻,僅僅是為了搞笑和獵奇,刷完之後,我們也就很快忘記了,膚淺的流於表面。

其次,在文學經典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另一種人生。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是因為在歷史中故事、歷史人物,對現世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同時在讀文字小說中,我們能夠體驗一種不同的人生經歷,從而擴充自己的閱歷。

在互聯網上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在手機上,我們會看到自媒體利用視頻、音配、短文的形式來解讀一部文學作品,他們號稱是五分鐘讀一本書,這樣讀書的方式不是真正的讀書,真正的讀書是要自己瞭解文學中的人物,而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書海識途


在科技互聯網時代,閱讀文學和經典名著,還是很有必要的。

科學,注重的是邏輯思維,培養人的計算、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而文學,提升人的語言和形象思維能力,尤其是人的想象力,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代,人工智能、VR、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層出不窮,導致無人駕駛、共享出行、虛擬購物、智能家電等統統成為現實,甚至可以做到萬物互聯:人和物互聯、物和物互聯,人和物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人是情感的動物,我們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大多數時候,最難理解最難控制的不是機器和技術,而是人的意志和精神。現代社會快餐似的文化作品,那些在隻言片語中獲取到的粗淺知識,無法潛移默化地給予人發人深省、震聾發聵的力量。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它經受了歷史的考驗,或給予人奮發的動力,或給人帶來非凡的體驗,或傳遞人明辨真偽的慧眼,或從精神上帶來心靈的洗刷和昇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一切問題根源,在於閱讀、思考、踐行不足。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無法替我們做出選擇或決定,我們唯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逐步克服科技時代帶來的精神層面的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