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流通货币并没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何流动性不足?

金山客


金融机构短期内流动性不足可能是这些原因: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过高,有钱拿不出来;居民储蓄下降,大资金池不够丰富;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流动性,同业拆借机制无法发挥效用;到期债务需要兑付比率高,产生坏账;经营不善,存贷比不合理


信托投资想知道


在金融危机中,不仅个人和市场上的流动性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流动性不足。归结起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主要由以下3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在金融危机中,人们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资金不足,更倾向于保留较多的流动性货币或者现金,因而储蓄减少。储蓄是放贷的基础,储蓄减少,放贷也就受到了较大制约。

第二,银行的主要利润点在放贷。在金融危机中,一方面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不好,多会采用收缩战略,贷款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中企业和个人贷款违约的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银行管控也会更加严格。

第三,银行的再贷款基础受限。银行没钱了怎么办?除了居民储蓄外,银行还可以用手中的资产向央行再借贷。在金融危机中,由于银行手中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不仅数量减少,质量也有所下降,因而再贷款的信用额度也就受到了限制。


财经一热点


这个问题中出现几个概念,金融危机、货币流通、流动性、银行信用、影子银行,只要把这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金融危机指的是指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出现大规模银行挤兑,本币贬值和资金外逃等现象。那么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从货币是如何流通的说起。

银行吸收存款并不是全部用来发放贷款,而是要向央行按比例交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且为应对储户提存要留足超额准备金。银行的存款是可以派生的,因此发放的贷款就有一个乘数效应,银行贷款与央行的基础货币的比率我们称之为货币乘数,乘数越高说明信用扩张能力越强。当然货币扩张也有极限的,否则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目前我国的货币乘数为6.8%,理论极限值为7.5%,所以说央行的降准空间已经不大了。银行要应付儲户提存和正常经营就必须在央行保留足额的超额准备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动性,业内人称为头寸。当头寸不足时,银行可通过向央借款、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获取。现在我们说的宽货币就是央行通过降准,各种借款、贴现等向银行提供流动性,因此市场上的流动性呈现出宽范的现象。

央行的宽货币总是与金融机构宽信用相伴而行的,如果信用紧缩,货币过宽就会导致流动性泛滥,信用过宽而货币紧缩则流动性紧缺。除了银行信贷而外非银金融机构,例如信托、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机构也通过资金池进行信用扩张,由于它们没有准备金限制,这就加剧了信用扩张。当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借款人由于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增加杠杆投资和消费,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借款人现金流枯竭,无法偿还债务,这样金融机构的的坏帐就会增加,造成流动性危机,只能宣布倒闭,于是金融危机就爆发了。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央行于是𣎴停地向金融机构提出流动性,让借款人借新还旧,推迟危机的到来。我们知道资产与负债是相等的,央行超发的货币一定会推高资产的价格,当超发货币进入房市时就会推高房价,进入股市时就推高股价,当房地产泡沫或股市泡沫破灭时,就来到了我们说的明斯基时刻,于是金融危机就如海啸般扑面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