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窩家的你焦慮了嗎?為什麼?

淘氣小夕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後,我們開始相應國家及地方政府的號召蝸居家中。以往熱鬧的春節,家人歡聚一堂的景象,這個春節看不到了。疫情的消息,滿屏的都是,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別亂跑成了所有人的口頭禪。

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福州人民為了最大限度阻止病毒的感染與傳播,大家紛紛開啟了“宅家”模式,使得這個春節每個人的活動範圍只剩下臥室、客廳和陽臺。街道上已看不見人影,冷冷清清,商場關閉,公園關閉 甚至進出小區都不太容易。

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因窩家中而感到焦慮?答案是肯定的,至少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每天看著各種新聞報道、實時數據、死亡人數等心理出現焦慮的人會越來越多。

從社區開始要求每天上報家庭所有成員的體溫情況以來,我們一家人每天測一次體溫。有一次我的體溫顯示37.4,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嚇得渾身直冒冷汗,趕緊回想這幾天有沒有發生可能感染的情況。從封城開始我就一直自我隔離在家,從未出門半步,如果說有可能也只是在3天前出門在小區門口的超市買過一次菜而已。但是也帶了兩層一次性醫用口罩,帶好一次性手套出門的,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從那以後,我基本是體溫計不離手,隔1個小時左右就拿出來量一次,有時溫度是37.2,有時是37.3,有時是37。一般來說,早上起床時測量的體溫是基礎體溫比較低,下午13點——17點體溫最高,睡前體溫也比較低。我心裡面非常緊張,總覺得是不是自己感染了病毒,自己需要在房間裡面單獨隔離。在隔離了3天以後,大姨媽來了,再測量體溫就恢復到了36.8的狀態。在通過網絡問診諮詢醫生後,醫生也說一般女性在生理期前幾天體溫會略有升高,比平時會升高0.5左右。

相信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有焦慮的狀態,偶有咳嗽、輕微發熱等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因為你不知道自己之前是否接觸過隱形的2B人群,所以總覺得渾身不舒服。

任何和病毒的鬥爭,同時也是人類人性掙扎的歷程。歷史一再證明,讓人們心力交瘁的不僅僅是應對病毒本身,而是在變化的情境面前如何自處。很多人覺得恐慌、焦慮來源於疫情的發展,其實並不全是。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並非來自事情本身。

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比以往容易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在我們難分辨真假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恐慌的情緒。自己當下的恐慌,其實是對未來的擔憂,準確來說,這種情緒叫"焦慮"。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不僅是在戰“疫”,更是在戰“心”。醫護人員戰鬥在一線,不是因為他們不怕死,而是他們有勇於擔當的責任心,有戰勝病毒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老百姓響應國家號召,不出門,“宅”在家裡,不給病毒可乘之機,是我們的責任心。同時我們宅在家中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做運動、保證作息規律、多閱讀、給自己充充電,減輕自己的焦慮感,給自己和家人更多的正能量。相信我的政府和人民萬眾一心,早日打贏這場戰“疫”。


freshgoods


不焦慮。因為在海外日常生活本來就很枯燥,沒有國內高鐵地鐵的發達公共交通,沒有國內那麼多美味可口的飯店餐館,更沒有國內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因為晚上不安全。早出早回的生活的生活模式,更多的是呆在家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



安姆媽媽


疫情窩家的我感到焦慮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做什麼可以化解這種情緒?

疫情起,沒有紅包沒有鞭炮沒有活動的春節,宅在家,莫名的焦慮情緒開始干擾我們的生活。超長的寒假,我們也高興不起來。延遲開學,家裡的神獸像脫韁的野馬,讓我們常常感到煩躁不安。

老師們紛紛在Q群和微信群上宣傳防疫知識,上網課,為我們鼓勁,心理疏導,但我們仍然覺得自己“特別慘”“很煩惱”。這是很正常的。其實疫情下許多在一線戰鬥的人們及接受隔離觀察的人們,比我們更加緊張和焦慮,甚至強烈地感到孤立、缺少社會支持,面對疲勞和焦慮感覺無力。做什麼可以化解這種情緒呢?

建議保持進步情緒,豐富居家生活,避免“精神倦怠”和“情緒枯竭”,進行情緒宣洩,走出負面情緒陰影,化解焦慮煩躁情緒。

一、從小“我”到大“我”,緩解個人情緒。

關心祖國母親山水病毒侵襲,感受武漢告急,華夏齊心。感恩九州奮起,白衣逆行,八方支援,打贏戰役。用身邊的榜樣激勵自己,讓我們的愛心,捎去我們的溫暖,也溫暖我們自己。將自己的遭遇放到對社會的價值、自身行為對抗擊疫情的貢獻層面上來理解,進而得到情緒上的安慰,緩解由於社會角色衝突帶來的精神壓力。

二、豐富居家生活,挖掘內在驅動力

為儘快消除精神上的疲倦、懈怠、焦慮等負面情緒,我們可以努力豐富居家生活,挖掘內在驅動力:

1.和孩子制定宅家學習計劃。每天陪孩子學習或閱讀20鍾。幫助孩子找到上網課的途徑,鼓勵孩子戰勝懶惰,經常讓孩子說:“我行動,我收穫!”“我也是戰疫小英雄!”,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長孩子的同時,成長自己。

2.享受天倫之樂,降低生活壓力對情緒的干擾。和孩子做做家務、美食、畫戰疫手抄報、唱戰疫歌曲,增進親子關係。

3.正視自己的情緒反應,悅納自己,通過居家運動等方式進行宣洩。

三、鼓舞自己,增強信念,用美好回憶和對未來的展望激發精神力量

1.回顧一段讓你感到幸福的生活經歷,幫助你消除疲勞倦怠,重新振作精神。

2.做做自己以前想做,卻一直沒時間做的事,帶來額外的精神動力,對抗疲勞和倦怠。如居家看一部好看的電影,追一部喜歡的電視劇,養一盆美麗的花。

綜上所述,適當的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我們調動自己內心的資源,積極地面對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