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能教给的知识极少,我们为何还要接受教育——批判的思维

学校能教给的知识极少,我们为何还要接受教育——批判的思维

学校提供的,是一个拟态的社会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年轻人对现代社会的诸多非人之本性的社会规则的认同。

| 学校能教授的真正的知识是很少的

我们的教育,本质都是在为一个能力测试,也就是考试服务,买菜可能并不会用到二次函数,但能掌握运用各种知识确实是一个人的智力和毅力的体现。

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就能进入大学深造,而从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就是我们提供给公司的能力证明。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学校集体生活中,也能把人训练成习惯于遵守纪律,便于被管理的个体,公司用人也更省力。

那结论似乎很清楚了,接受教育,就是证明自己能学习,并且能够被管理。

以上便是很多人诟病现代教育的思路,让年轻人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消耗在学校,而他们真正学习到的东西却很少。

反反复复的练题,复习相同的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些知识本身应当发挥的开启人的智慧,培养素质的作用却被忽视了。

很多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也会发现,即使是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学校学习到的东西也很难发挥作用。那些工作,如果没有读大学,简单培训几个月,有前辈带一带,其实也能胜任。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接受教育呢?


|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非人”性

这个『 非人性 』,指的是现代社会的诸多和我们的本能相悖的规定,设定这些规定的初衷,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权益。

而麻烦的事情在于,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是每个人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并且抑制一部分极具破坏性的本能,比如杀戮和掠夺,比如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然我们从关注特殊人士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层意思。

在学校里,孩子们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恶性的矛盾,或者轻微,或者严重。比如,如果一个小孩有某种先天的缺陷,很大的概率,会被同学们捉弄和玩笑,并且疏远。

孩子们缺少教育,自然就是按本能行事,不管是把玩具拆得稀巴烂,还是四处调皮捣蛋,都是人作为生命的某种本能。人之初,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来看,确实是『 恶 』的。

在原始社会,对生存力下降的成员的排斥,往往更加强烈,由于环境险恶,资源十分有限,部落必须保证每一口粮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每个人都能帮上忙。

而那些相对之下没有那么健壮的成员,往往会面对一个残忍的事实,那就是被抛弃,或者被族内成员消灭。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谈到人类学家在巴拉圭的丛林中观察到的狩猎采集部落亚契人(Ache)的各种行为:

根据亚契人的习俗,如果某位有价值的部落成员死亡,就要杀一个小女孩陪葬。人类学家访问亚契人,得知某一次有个中年男子病倒了,无法跟上其他人的脚步,于是他就被抛弃在路旁的树下。当时树上还有秃鹰等着想饱餐一顿。但那位男子鼓起精神、霍然痊愈,用轻快的脚步重新回到部落行列。他的身上还盖着鸟屎,结果绰号也从此变成“秃鹰屎”。

如果某个亚契女性已经年纪太大、成了部落的负担,部落里的年轻男子就会潜伏在她身后,找机会一斧头砍进她的脑子里。曾有一个亚契人,告诉人类学家他在丛林里的黄金年代:“我常常杀老女人,我杀过我的阿姨、婶婶、姑姑她们……女人都怕我……但现在跟这些白人在一起,我也变弱了。”如果新生儿没有头发,会被认为发育不良,必须被立刻杀死。

在我们看来,这是残忍没有人道的,可这确实一个部落存在和发展的必须,资源有限,生存紧迫,在荒野之中,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但在现代社会,因为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市场经济建立,以及更加强大的国家机器,我们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也能够更好的保障在原始部落的眼里缺少效率的人。

一句话,我们讲人权,讲道德,是因为有资本来讲。

但是,长期的原始部落生活(人类已有三千万年历史)所形成的各种本能,已经成为铭记在基因中的一部分。

这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对弱势成员的排斥,还有更多的掠夺,杀戮的本能,而这,这能靠法律来约束。

在学校中,也能从小事上着手,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非暴力解决问题,学做“文明的现代人”。

现代社会的“非人性”,其实也更多的体现在各种考核以及管理模式,比如什么时候上下班,比如只能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工作和思考,在岗位上扮演一颗螺丝钉式的角色……这些规定,都是我们天生无法适应的,没有人生来就习惯被死死的规定一切。

而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在漫长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中培养起来的。

也许,这些方法抹杀了不少的东西,但是它却是现代社会能够运行的必须,我们不可能退回到原始社会,要解决这些方法带来的弊端,只能依靠社会本身的进步。


| 批判的思维

学校有恶性事件发生,很多人都会加以谴责,这本身并没有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谴责,我们才会更加重视我们的社会的道德。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谴责上,便是买椟还珠了,我们之所以要建立这一切,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可能的去除这些东西的影响,我们要消灭的,是我们所认定的“不道德”,而不是要消灭人。

因为人本身,正如笔者在前文提到的,按照我们所指定的标准,都是恶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教育,以及引导。

笔者在中学时期,往往对很多老师对待某些“问题学生”的态度感到不理解,那些一点就炸,四处惹是生非的“坏孩子”,并没有被老师嫌弃,他们反而是得到老师最多关心的人,隔三差五与其交谈,开导。现在想来,真是三生有幸。

不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学生,家长,或者只是一个旁观者,对待所有的“不道德”,除了谴责,除了惩罚,不要忘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不要将这一切简化为泄愤,道德这件事,更多需要的,是耐心。

而在引导和教育学生遵守现代公司和企业式的管理和考核的过程中,老师和学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当对那些不愿被这些东西束缚,更偏向自主的同学,多一些关注。

这,才是我们在当下的教育制度下应当做的事,理解其存在的原因,去适应,因为这才是这个社会真正存在的原因。

很多人反思教育,都集中于其问题所在,没错,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重视,但是不要忘了,它不过是为了整个社会体系而建立的,它对社会体系的服务作用,才是其目的所在。

这些问题应当解决,但是这并不是它“出了问题”,这只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必然的代价。

所以,当我们在反思,在批判的时候,当我们注意到大量的问题的时候,或许应该想一想,这个东西所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必然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