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諡號為何只有一個“文”字?

好萊塢影帝


我來回答此題。

諡號與名臣,就像名校與名人的類比,諡號文正,就如同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一種至高榮譽。

雖然北宋滅亡,王安石有很大的責任要負,但就諡號而言,“文”毫無疑問是美諡,這個絕無爭議。大部分人在爭的就是,有多美。歐陽修初定也是單字“文”,且特別說明了是參考“韓愈、李翱、楊億”的單字諡“文”來給的,說明即便是單字,一個“文”也是很不錯的美諡。

王安石的諡號給什麼,在當時絕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已知的記載是,王安石死於元祐元年,追贈太師,沒有諡號。 這件事非常反常,北宋這個級別的高官過世,有褒諡,有貶諡,但從來沒見過不給諡號的。後來王汾曾上書“乞賜惡諡”,元祐四年,李常又曾上書想給王安石請美諡,但是自始至終無論是哲宗還是高太皇太后都沒有回應。 而“文”已經是哲宗親政後給王安石的美諡了,想來哲宗還是面臨著巨大的爭議與壓力的。不過他把王安石配享神宗了,我得說,配享太廟是宋代文臣的最高榮譽,相比之下,諡號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雖然南宋的時候王安石又被踢出去了;以及,後來司馬光被配享哲宗,這簡直就是絕妙諷刺。所以既然哲宗都把他配享了,可能也就不在乎諡號給啥了吧。

至於這個諡號,“文”單字,參考韓愈、楊億、甚至歐陽修,我只能說,它的意思是,官方非常肯定此人的文學成就(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諡個“文”還是當之無愧的),而後面沒有第二個字,恐怕就是對政治建樹不予評價的意思。實際上韓愈和楊億根本就沒有政治建樹,歐陽修有一點,所以後來給加了個“忠”字上去,王安石和這幾位並列,就顯得很尷尬了。







蜀劍


王安石我們很熟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神宗時期主持變法的人。他在治國和文學方面為北宋做出了貢獻,因此他也被稱為文學家,改革家。

1086年,王安石去世了,可是在1094年,宋哲宗卻給王安石追諡為“文”,宋哲宗是怎麼考慮的呢?這個文字可以認為是文化,文明的意思。從總的來看,王安石的一生是符合文的,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看到北宋時期的一些弊端,於是提出來要變法,宋神宗非常支持王安石變法。雖然王安石變法的時間很短,但是讓北宋富國強兵了,使北宋積蓄了二十年的財政支出,呈現了百年難遇的繁榮景象,北宋的國力也增強了,軍事力量也隨之改善了。變法改革也是一種文治,並沒有付諸於武力,所以王安石變法,是一種文的體現。



2.王安石的文學水平很高王安石的文更多的體現在了他的文學水平上。他的文學思想強調為社會服務,主張文道合一,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起到了積極作用。他的詩歌更是非常有名,比如《泊船瓜洲》,《春夜》等都收錄了中小學的語文課本。王安石的詞現存有二十多首,詞的風格都以豪放為主,影響了後世詞壇的發展。



從這兩點來看,王安石在文方面的貢獻巨大,體現了北宋以文治國的思想,促進了北宋文化的發展,宋哲宗追諡他為“文”,是非常合適的,也體現了王安石的特點和思想。


肖邦老師的課堂


首先,文是古代最高最好的諡號之一。它代表了皇帝對於臣子的生平貢獻的最大認可度,表明王安石的教化功績,得到了舉國上下的贊同;其次文這個諡號,表示他的身後地位,依然高企,短期內無人可望其項背,這個諡號,以文理來說,堪稱亞父級別。

綜上所述,王安石得此諡號,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