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清明節?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清明,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聰明的爸爸媽媽怎麼通過這個節日拓展孩子的視野、啟發孩子的心靈呢?

我們為大家梳理了以下幾個方法:

1、文化派——向傳統文化溯源

和孩子一起去查閱資料,帶領孩子瞭解清明這個節氣的意義以及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今年是4月4日,農曆三月十二日。農曆書中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

清明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日的呢,這得追溯到唐朝以及更早的春秋時代。春秋時代開始就已有寒食節,寒食節人們除了禁火、生食,還有祭掃的習俗。據資料顯示,到了唐朝,由於官吏回鄉掃墓祭祀,時有耽誤職守的事情發生,於是唐玄宗頒佈政令規定寒食、清明四日為假。是不是有點嫉妒古人們的假期比我們長呢?

90%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清明節?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2、民俗派——通過各種有趣的民俗瞭解清明節

各地清明節的習俗雖各有不同,不過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的基本禮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好玩很有意義的活動,比如: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在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90%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清明節?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3、踏青派——走進大自然,在春意盎然的世界裡放飛心情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人們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聞一聞花草清香,品嚐農家美味,五官和心靈都在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90%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清明節?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4、與孩子聊生死和孝道

在祭掃親人祖先時,孩子可能會問到死亡有關的話題。這個話題很難完全說清楚,尤其是小孩,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去理解,那麼,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刻意迴避這個話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和接受能力聊一聊。當孩子表現出對於死亡的焦慮時,父母不要著急,及時給予孩子溫暖有力量的回答很重要,賦予孩子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撫慰。清明節祭祀的主要內涵是中國的“孝”文化,是寄託對祖輩、先人的懷念之情,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中國人都不忘祖輩的親恩。讓孩子感受這種深厚的情感,遠遠勝於說教。

90%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清明節?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