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因为一无所长的内向的人恐惧社交?

郭洪阳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强烈的自我否定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面貌,我们的学习,或者是其他原因

导致自己害怕社交

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谁是一无所长的

当你认真生活的时候,你就会发光

之所以恐惧社交,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迈开那一步

当你真的敞开心扉的去和朋友或者是陌生人去谈自己的经历

自己经历过的开心的或者是不开心的事儿

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相似的

只不过有的人愿意说出来,有的人只会憋在心里

所以说对于社交我们不用去刻意

好好学习,热爱生活,你本身就是一个磁场

在你每天还要开心热情的去对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

也会有相同的人被你的磁场所吸引

这个时候不要恐惧,不要害怕,大大方方的去迎接你的朋友们的到来


肯硁硁


一日误入社交恐惧贴吧,吃惊地看到好多小伙伴整天挣扎在一种渴望被接纳,又不敢主动寻求的痛苦中。

“怕说错话,所以选择不开腔;怕笑起来太丑,所以选择面瘫。”

“ 就连陌生人对我发出一个 ‘啧’的音我都要心惊好久,然后感伤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讨人喜欢。”

“ 如果有人关注到我,我会紧张到手心冒汗甚至身体发抖,完全没办法礼貌地回应。”

“每当处在人群中我就会倍感压力,我就会变得非常沉默。跟小组里两三个人交流对我而言非常难。”

在理性上,他们知道这种没来由的恐惧完全没有意义,然而,理性上的“知道”与直观的“感受”大不相同,很多社交恐惧者的切身感受是:

在那个情境下,我的心智好像丧失了,我的身体也不由我控制,我的整个意志都好像被人绑架了,我除了恐慌,发愣,脸红,其他的什么也做不出来。

不用怕,你并不是一个人。世界上有上百万的人都和你一样,每天都因此反复纠结,饱受煎熬。其实,社交焦虑并不是一种未知的不可控的东西,心理学研究已经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也有很多显著的治疗成果。

如果你是社交恐惧者,我们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尝试去了解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如何与它相处。对于并没有受过这类困扰的小伙伴,我希望你们看了这篇文章后,可以对社交恐惧的小伙伴多一份耐心,理解和尊重,你的每一次积极的回应,可能对TA都是一次恢复治疗。

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社交焦虑包括普遍性社交焦虑(generlized social anxiety) 和特定情境社交焦虑(specific social anxiety)。前者指的是,一个人对除了亲人和信任之人外的所有其他人和场合都感到不安全和恐慌;后者是指一个人对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比如在别人面前吃东西或者在公共场合演讲等情况下,感到不安全和恐慌。普遍性的社交恐惧被认为是更加严重的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形成的根本原因还尚不明确,目前有理论认为是大脑中的“杏仁核”扮演的警的作用。每当碰到让你感到不安全,紧张的场面,你头脑中的预警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比如要在大家面前做演讲,你紧张的浑身流汗,大脑就会对这个场景标记为“警惕事件”,于是下次你再次遇到类似场合,焦虑可能再次出现。哪怕是平时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在遇到特定场合的时候,都可能因此感到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个连续变量,我们并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来界定焦虑与非焦虑。对大部分来说,社交焦虑是我们人格中的一个倾向,对社交感到不舒服和惧怕,但没有达到病态程度的,我们可以把此定义为有社交焦虑倾向。

一个人对于社交的焦虑和恐惧一般都惧形成于小时候,这种恐慌感通常都伴随着他长大成人。社交焦虑者会把家庭和亲人当做掩护自己的堡垒,只有家人在场的时候他才有安全感;他拒绝探索外面的世界,因为外界在他看来是极度危险的,他可能随时会迷失或被人利用。

“我觉得他们在玩一场我不知道规则的游戏”。这是很多社交焦虑者的直接困惑,他们会觉得自己在人群中显得特别不合时宜,不知如何进退,不知如何打开局面,把握分寸,害怕自己看起来又蠢又笨。“没有人喜欢我,我不会被接受。” 这是社交焦虑者普遍的担忧,这种担忧害怕引发焦虑,使得社交焦虑者不自觉地逃避社交,蜷缩在自己感到安全的小世界里。

如往期文章为什么我害怕和人靠的太近中提到的,被爱被接纳是每个人生来的基本需求,而社交生活则是我们在寻求接纳,满足被爱的基本载体。对大部分人而言,如果认为自己在社交生活上是失败的,他们的生活整体满意度会大大降低。

我到底为什么害怕呢?

大部分人最容易想到的一点都会是,我害怕是因为我不自信,我嘴笨,我不如人。然而“我为什么害怕”底下的事实真相却比简单的"不自信"要复杂的多。

过度的自我关注

一部分社交焦虑者焦虑的原,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自己的评价上,越容易害羞的人,越在社交活动中过分的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大量研究都已经证明了过高的自我关注和社交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家Hope 和 Heimberg(1988)认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糟糕的社交表现关系密切。而且,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强烈的个体更加缺乏社交技巧,更加容易有社交焦虑,以及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想法】。自我意识强烈导致过度的自我关注,从而忽略对外部社交环境的观察和注意,大大削弱了个体在社交中的表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一个你所重视的人聊天,(你非常在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你其实常常做不到“倾听”。因为在和对方聊天的过程中,你最在乎的不是对方说了什么,而是你该怎么回应对方的话。你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回应和表现上,而不是对方真正像你传达了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想在一个人面前表现地出色,往往越弄巧成拙。

同理,有一部分社交焦虑者正是因为过于在乎自己的表现,三思则退,导致失去了沟通和回应的本能。

害怕积极正面的评价

被人瞧不起当然件不愉快的事儿,可是对一部分社交焦虑者而言,被人夸赞,被人高看竟然也是一件害怕的事情你相信么?

社交焦虑者在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普遍状态消极,对于接到的任何信息都更容易做出负面解读,这种状态被称为积极性损伤(positivity impairment),是社交焦虑者很常见的一种症状。而积极性损伤会导致社交焦虑者同时害怕自己(在他人眼中)“不够好”或者“太好”。

下图Justin Weeks和Ashley Howell针对社交焦虑者设计的模型,可以帮助大家弄明白社交焦虑者为什么会害怕,哪怕是积极正面的评价。

社交焦虑者所觉察的评价反馈

+ 跻身社会地位的上层导致其他优秀个体的报复和抵制

—流落到社会底层会遭受团体的唾弃

社交焦虑者的根本恐惧来自于不被团体接纳。如果他们表现得不够好,他们会担心自己遭到团体的抛弃和拒绝;但是,如果他们表现的太好,过于突出和耀眼,他们会担心团体中其他优秀的个体会打击报复他们。在这两种担忧的共同作用下,来自外界的过于消极或者积极的评价,都会给社交焦虑者带来压力 。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无怪乎社交焦虑者会对自己的社交表现倍感焦虑了。

归因偏见

此外,社交焦虑者有一种典型的关注偏见,或归因偏见。他们更加倾向于关注消极负面的信息,而刻意忽视积极正面的反馈;或者说,社交焦虑者会把察觉到的负面结果归因到自己身上。

比如,社交焦虑者更容易忽视老朋友友好的微笑,而关注新同事敌视的眼神。

再打个比方,街头迎面过来一个老同学,你正纠结着要不要和她寒暄几句,她却急匆匆地和你说了一句Hi就走远了。社交焦虑者可能就会把这个过程自动解读为老同学看不起自己,懒得和自己说话。而很少去考虑第二种可能,比如人家可能只是恰好有急事在身耽误不得时间而已。

又比如,你给大伙儿讲了个笑话,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有人夸你是个讲笑话高手。如果你是一个社交焦虑者,你会把这一切归于这个笑话本身有趣,而不是你有能力逗大家开心。于是你对大家的正面评价反而会有一丝压力和担忧,你担心自己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好。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指的是一个人刻意地干涉和影响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我们都会觉得社交焦虑者比普通人对焦虑情绪更加敏感,然而有一项心理学研究结果却告诉我们:社交焦虑者和非社交焦虑者在社交场合所感受到的焦虑程度并没有很大差别,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异是,社交焦虑者更不愿意直面或者接受这些焦虑情绪。

也就是说,在社交场合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感受到压力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做该做的事情。而这种压力和焦虑感会随着你对事情的掌控能力增加而渐渐缩小对你的影响。而社交焦虑者通常承受不了这种压迫感和焦虑感,他们无法适当地控制这些坏情绪,而是选择在焦虑产生的时候,直接逃回自己的舒适区。


思思有猫


让他们学点真正的技术,参与社会上的活动。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找成功,走回自己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