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他們,用三行情詩為而立浦東慶生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冷梅

今天,是浦東30歲的正日子。在這段特別的時間,浦東共青團策劃開展了“以詩為名致敬浦東”的系列活動,先後推出了三行情詩創作、喜馬拉雅FM詩歌朗誦音頻徵集活動,還上線了“我為浦東讀首詩”H5小程序。此外,在82路、浦東36路公交線上,你還可以看見印著“三行情詩”的青春巴士飛馳。浦東青年們正用別開生面的方式,為而立浦東慶生。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活動中,浦東青年踴躍參與,用心寫下百餘首三行情詩。字裡行間,紙短情長,此刻,我們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點亮詩歌,寄託情思。你的故事,也是所有人的故事。在這一方熱土,青春的記憶以夢為馬,時光的年輪不負韶華。

年輕的他們,用三行情詩為而立浦東慶生

浦江浪卷 東海風揚

三十年前浦東向世界張開臂膀

三十年後風雲再起東方

——洋涇中學高二(8)班高一宸,00後

高一宸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家住外高橋保稅區。17歲正值青春年華,而在高一宸眼中,30歲的浦東,依然朝氣蓬勃,每天經歷日新月異。外高橋保稅區位於上海東北端,瀕臨長江口,處於中國黃金水道;作為全球投資熱土,它也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保稅區,與浦東新區“同齡”。

很快,高一宸就要面臨高考,人生嶄新的一頁也將從浦東出發。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雪龍號工作,去南極、北極科考。創作這首三行情詩時,高一宸為外高橋得天獨厚的優勢引以為傲。現在,臨港新片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張江高科技園區跑出上海加速度……今天的浦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年輕的他們,用三行情詩為而立浦東慶生

大都會商圈高樓華廈

古鎮小橋流水人家

我喜歡的樣子,你都有呀

——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虞丹,90後

想要不愛浦東,其實很難。在虞丹眼中,浦東確實是一個充滿了各種標籤,卻又無法被確切定義的存在。陸家嘴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可是你置身曹路,還能看到古鎮小橋流水人家。這些記憶碎片,宛如電影鏡頭裡的蒙太奇,讓人應接不暇,瞬間穿越。

虞丹就在曹路工作。她老家安徽,2016年研究生畢業後,從南京來到上海。作為一個浦東的“新人”,4年時間說長不長,還不足以透徹瞭解它的全部。按照老家的虛歲計算,今年她也即將邁入“而立之年”。回過頭來看看,當年,沒有過任何上海的求學、生活經歷,隻身闖蕩浦東,真的需要不小的勇氣。

那時,她對曹路的印象,與陸家嘴有著強烈反差。如果說,陸家嘴象徵著浦東的高度,那麼短短四年,曹路就是一個縮影,見證了浦東發展建設的速度。作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這些感觸尤為真切,虞丹眼瞅著一個個商圈、購物廣場拔地而起,郊縣變為區域副中心,城市配套設施逐漸完善。

虞丹說,浦東的前一個30年,她只是一個旁觀者;但是下一個30年,她希望能夠成為親歷者,有付出,有感動,與這座城市脈搏相連。

年輕的他們,用三行情詩為而立浦東慶生

你用勤奮和努力

完美詮釋了逆襲的含義

未來可期 你我加油努力

——世博地區管理委員會左文燕,85後

緣分,妙不可言!作為山西太原人,左文燕對上海最初的印象始於浦東陸家嘴。這個念頭,只是因為想來大上海探探究竟。

那一年,是2004年,高考前夕。左文燕對於國際性大都市的印象,僅僅停留於想象,停留於文學作品中。遊歷的第一站,正是東方明珠。左文燕看呆了,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上海,那時還沒幾個人叫它“魔都”。

和從小生活的省會城市相比,它是完全不同的夢幻之地,她被陸家嘴深深吸引,暗地許下心願:我要來上海讀書。

十里洋場的繁華,屬於昔日的舊上海;而浦東的未來,屬於時代的建設者。左文燕與浦東的不解之緣,持續了數年,從學習到工作,從世博會的小白菜到世博管委會機關團委副書記;新的人生目標也變成希望真正融入這座城市,成為一個新上海人。

左文燕說,很慶幸自己見證了一個地區的開發建設,這段歷史也是自己的成長軌跡。大上海的開放與包容,並沒有邊界。只要你足夠勤奮和努力,未來同樣可期。

年輕的他們,用三行情詩為而立浦東慶生

30年前媽媽抱著我望向外灘,刺破蒼穹的東方之珠多麼耀眼

今天我抱著孩子望向外灘,那一片生機蓬勃的熱土正讓全世界稱羨

要讓他記住這壯麗的景色,

30年後帶他的孩子來看,浦東又有怎樣神奇的改變

——上海中醫藥大學湯康敏,85後

這首詩的視角,是一個浦西人眼中的浦東。

15年,彈指一揮間。湯康敏從一個懵懂的學生,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青年教師。她曾榮獲浦東新區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是浦東新區青聯委員,也在第二屆“中國達人秀”中榮登全國六強。

曾幾何時,上海人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在湯康敏印象中,小時候望向浦東的記憶,都是從外灘發生的。彼岸,東方明珠刺破蒼穹,分外耀眼。

2006年,就讀上海中醫藥大學,她第一次踏上浦東張江這塊土地。誰能想見,彼時,張江一片荒野;若干年後會建成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率先形成以創新為特色、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藥高科技產業集群,被譽為“張江藥谷”。

因為學習中醫,湯康敏特別看重“傳承”,詩文中的著力點也是“傳承”二字。隔著一線電話,湯康敏數度哽咽,不禁讓人動容。歲月如沙,穿過指尖,三代人的記憶,串起的也是浦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冷梅

編輯:張紅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