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 反轉時機未到

本輪反彈仍為技術性修復,短期面臨上市企業盈利下修帶來的調整壓力,股指反轉時機未到。

近兩週,股指持續反彈動能不足,呈現窄幅振盪狀態,等待新信號指引。自3月24日開啟的反彈,其定性仍為技術性反彈修復,並未出現趨勢反轉信號。反彈修復動能來自於境外國家疫情新增拐點的出現,以及國內逆週期政策持續發力的激勵。全球性疫情對國內經濟和企業盈利衝擊的深度,尚未充分體現和反應,而今日公佈的一季度GDP增速將對此有所指引。

參照中國經驗,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三個邊際拐點指標:一是新增確診病例開始趨勢性下降,此時可看到疫情可控的希望;二是新增確診病例趨零,是全面開啟復工復產的安全時點;三是已確診病例趨零,意味著疫情基本結束。從發達國家疫情的發展階段和數據觀察看,目前仍處在暴發期,累計確診病例仍在快速創新高,但增長斜率已邊際下降,各國新增病例拐點陸續出現,其中意大利“封國”最早,也先於其他國家在3月21日出現新增拐點。發達國家新增病例拐點出現,緩解了市場關於疫情全線失控的恐慌情緒,帶來境外市場風險偏好的技術性修復。

與此同時,國內逆週期政策調控繼續加碼。除定向降準、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新增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政策外,利率調降空間和特別國債發行額度為當前市場關注焦點。利率層面,3月底至今,逆回購和MLF利率相繼調降20BP,4月20日LPR利率大概率同步調降;LPR之外,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自2008年以來首次調降37BP,顯著提升後期存款基準利率調降預期,進一步打開LPR後續調降空間。考慮到當前實際利率深度為負的背景,存款基準利率調降時機仍需等待,下半年結構通脹壓力將明顯緩解,或是較好時機。

突發疫情之後,市場風險偏好波動聚焦於疫情衝擊和政策對沖之間的博弈。與一季度不同,4月開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步顯現。

本次疫情衝擊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疫情暴發期的流動性衝擊;二是疫情有效管控後的經濟衰退和對就業的衝擊。當前疫情對國內經濟壓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內需衝擊,鑑於國內疫情管控迅速,經濟修復動能獲得保護,內需衝擊為短期影響,二季度開始進入修復期;二是外需衝擊,考慮到境外疫情管控力度及速度遠弱於中國,預計疫情持續時間將顯著長於中國,外需衝擊從短期風險向長期風險演變的概率較高。參考武漢疫情數據,預計發達國家安全復工復產時間最早在6月,外需衝擊將貫穿二季度。

截至4月15日,萬得全A指數滾動市盈率16.6,處於歷史低位,略高於2008年10月、2012年—2014年6月、2018年6月—2019年2月期間的尋底階段;萬得全A市淨率為1.6,處於歷史低位極值區域。估值角度存在長週期提升空間,但需盈利預期邊際改善為驅動因素。疫情對企業盈利前景衝擊顯著,1—2月工業企業利潤負增長高達38%,高於2008—2009年危機低點。萬得全A指數維持正常環境下的盈利預期,並未充分反映疫情衝擊影響,待一季度GDP增速數據公佈後,大概率面臨較大空間的盈利預期下修壓力。

資金流向方面,北向資金和兩融餘額邊際靈敏性較強,但從1月21日至4月15日,北向資金淨流出約400億元,而兩融餘額則基本無變動,仍處於2016年來峰值區域,兩融餘額對疫情衝擊反應不足。本輪自3月24日開啟的技術性反彈中,內外靈敏資金再次分道揚鑣,北向資金淨流入超400億元,兩融資金淨流出約200億元。從兩融和北向資金對行情指引的屬性上,北向資金流向可作為期指走勢的同步性指標,但領先效果不顯著;從歷史數據比對看,兩融餘額及佔流通市值佔比若處於歷史峰值區域,則意味著後期調整風險在累積,盈利下修壓力或成為牽動國內槓桿資金調整驅動。

總體上,股指反轉抄底時機仍未到來,本輪反彈仍為技術性修復,短期面臨盈利下修帶來的調整壓力,估值低位和政策加碼預期將抑制下調空間,股指大概率仍將反覆尋底。

(作者單位:中財期貨)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