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黄化分析和防治


王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4天前

作物黄化分析

植物黄化就是植物茎叶一部分或者全部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黄白色的现象。

作物黄化分析和防治

一、病理性黄化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植物根系、叶片等组织,导致植物的生理结构及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被破坏,引起的植物黄化。

病源微生物主要有:

支原体:主要是破坏韧皮部筛管。

类立克次氏体:主要是破坏维管束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病毒:主要是破坏植物的生理活动和叶绿体结构,比如花叶病毒和曲叶病毒等。

真菌:破坏植物细胞的生理活动,比如大丽轮枝菌。

备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病毒专用药

作物黄化分析和防治

二、生理性黄化

由于不适宜的外部环境引起的内部生理活动的失调,以及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过多或缺失引起的。

物理因素:

光照:光照过强或不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湿度:温湿度过高,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

土壤水分:水分过大或积水,造成植物营养失衡。

化学因素:主要是缺素引起的。

N---植株整体从绿色退变成带黄色、干枯,植株纤细。

P---从下半叶到上半叶,叶缘出现紫色或红色。

K---老叶周围变黄,中部仍成绿色,叶片萎缩,果实偏小,果实偏厚。

Ca---生长组织差,芽枯死。

Mg---老叶出现退绿,脉间失绿,主脉仍呈绿色,叶肉变黄。

S---嫩叶变黄,植株矮小。

Mn---叶尖出现褐色斑点,新叶失绿变黄。

Fe---脉间黄化,叶脉正常,老叶坏死脱落。

B---叶缘黄化,变褐色,茎生长发育中止。

Zn---叶片边缘黄化,向叶基部扩散,叶缘由黄色变白。

作物黄化分析和防治

备注:全水溶、易吸收、螯合态的元素补充。

三、植物黄化防治措施

媒介虫的防治:杀虫剂

病源微生物防治:杀菌剂

抗病品种的选育:预防病毒性黄化

光照补充:科学补光。

合理灌溉:建议滴灌,防治大水漫灌病菌的传染。

温度控制:20-30°C,有利于叶绿素合成。

元素补充:有利于叶绿素合成。

土壤酸碱度调控: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营养元素合成。

备注:植物养分循环,叶片黄化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