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如今的湖海塘风景秀美,泛舟湖面从诗歌照进现实,得益于金华开发区的“五水共治”工作,使湖海塘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再现碧水长流、盎然生机,成为金华城市的“会客厅”。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湖海塘的活水发源于南山仙源湖,经梅溪、中干渠,穿过南二环,注入湖海塘。在农耕时代,农业灌溉是件大事。湖海塘也在历史长河当中,越扩水面越大,遂有“金华小西湖”之称。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时代变迁,湖海塘水面的南半部分被大小鱼塘、田野所分割,水面萎缩了,泛着阵阵臭气。


2013年以来,开发区积极启动湖海塘改造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清淤工程、扩大水域面积、建设美丽湖岸、根据功能将水库降级等举措,把一座小型水库打造成了美丽河湖样板呈现在市民眼前。五年蝶变历程,不仅让湖海塘“脱胎换骨”,也让开发区人探索“美丽河湖”多了一份勇气和担当。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湖海塘的蝶变故事:五年磨一“见”

水为琴,树为弦,景为谱。如今站在湖海塘边,仿佛可以聆听一首湖海乐曲,守望一张生态答卷。湖海塘的蝶变故事,还要从2013年说起。


2013年5月13日,湖海塘西边响起轰鸣声,养猪场沿路一个老水塔被顺利拆除,标志着湖海塘开发建设迈出第一步。7月,湖海塘北面的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通过集中拆违行动,湖海塘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湖海塘西岸引来了成群的白鹭。


为有效提升水质,防止畜禽养殖污水进入湖海塘,2014年以来,开发区严格对标“五水共治”要求,共关停苏孟乡、石门农场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572家,减少年生猪养殖18万多头,奶牛养殖2500多头,做到区域内规模养殖清零,全面禁止畜禽规模养殖。为做好湖海塘的“水”文章,2014年12月,开发区启动湖海塘干塘清淤工程,浩大工程有条不紊推进。为如期完成任务,湖海塘工程三个标段全面开工,每天三班倒挖淤清运。开发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文清楚地记得清淤时的点点滴滴,“冬天风吹得冷,但为了清淤,大家都咬牙坚持着,晚上六七点钟都还在施工。”


2015年4月,清淤施工接近尾声。夕阳中,清淤的翻斗车、湖北侧海棠路施工的机械依旧加班加点作业。12月,彻底清淤后的湖海塘生态资源迅速恢复,水体渐清,不经意间成了城市钓鱼爱好者的首选。“真是看着水质一点点好起来,鱼也渐渐多起来,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家住湖海塘附近塘上村的村民方荣贵回忆当时的场景。


2016年1月19日,随着湖海塘西侧塘上村最后一户拆迁户顺利签约,五层建筑轰然倒塌,湖海塘公园建设进入快节奏阶段。7月,湖海塘西南塘上、塘下各村鱼塘全部腾空。2017年5月,湖海塘公园西南方向开始施工。6月,西侧水域纵横,连点成片,城市湿地公园雏形已见。10月1日,湖海塘公园盛大开园,在全市人民面前揭开了面纱。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湖海塘的求精历程:细微之处见功夫

守望生态五余载,诗情画意秀湖水。为了打造“美丽河湖”探索样板,开发区在湖海塘做足了“水”文章。


从公园规划建设之初,开发区就邀请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金华市湖海塘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金华市湖海塘片区城市设计》。通过水系的科学规划,预计将增加水域面积300亩,增加库容24万立方米,在湖海塘形成一个大气、现代、生态、休闲的都市水乡中心。


在湖海塘改造之时,开发区坚持尽量保证河道原生态,突出“亲水性”,让市民能真切拥有治水的“获得感”。湖海塘公园改造前水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水质为Ⅴ类水,通过建设提升扩大到146万平方米,通过生态截留、物理沉降、生物净化等三道工序,水质已提升到Ⅲ类水标准及以上。湖边亲水设施多且布置合理,整个公园除健身环湖步道外,还建有儿童游乐场、沙滩乐园、极限运动场等,运动器械可满足儿童、成人、老年人等各年龄段的需求,颇受广大市民喜爱。同时湖面设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水上赛道,可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水上竞赛,与公园边的金华市体育馆相呼应,极大丰富了金华市民的业余生活。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公园设计施工过程中还遵循海绵城市理念,公园中透水铺装面积约1.56万平方米,排水沟长度约20410米,生态草沟约2276米。平时公园的雨水收集到湖中,天气炎热时又可以将湖里的水拿来灌溉。


为让市民寻回水乡记忆,整个公园融入了本土文化和特色,延续“金华八咏、十景”的脉络,继承并发展“十景文化”,打造“湖海塘十景”,再现金华历史上著名的诗词歌赋所描述的风景,形成了山水如画的特色景区。

让美丽看得见 让治水摸得着 ——湖海塘的蝶变历程


来源 | 金华开发区治水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