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动荡年代下的人们悲欢离合的命运——评狄更斯《双城记》

书评 | 动荡年代下的人们悲欢离合的命运——评狄更斯《双城记》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作《双城记》诞生一百年来经久传颂,自是不同凡响。今拜读张玲、张扬译本的《双城记》,对此名作的感受又增加了几分。

历年来本书书评已很多,其实译者在本书后的译后记已经非常全面的评价了该书的独特过人之处,从内容、结构、语言、描写上均给出了非常准确的理解,诠释了名作之所以为名作,自有其名不虚传的因素。

双城,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伦敦和巴黎。法国正义的马内特大夫目睹罪案,去举报,反而被贵族投入巴士底狱十几年,后被救出,与女儿露西在英国团聚。一位叫达奈的法国男子向露西求婚,马内特发现了达奈竟然是仇人之子,但他为了女儿的幸福,按下不表。达奈其实并不和他贵族的爹一样反动,而是放弃了继承贵族身份,来到英国教法语为生。

法国大革命愈演愈烈,达奈家原来的仆人将被问罪,求助于达奈。达奈只身前往法国赴险,一去即被扣压,要被判死刑。经过马内特这位受过迫害的人救援,被放了出来。然而,原来马内特的仆人德发日的太太却揭发了达奈,达奈又被抓了起来。原来,德发日太太就是马内特目击罪案那家被害人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德发日还拿出了马内特昔日藏在监狱中记录下来的往日故事,看到马内特原来是被达奈的父叔迫害,这下革命的众人再也不能放过达奈了,死刑即将不可避免。

此时,与达奈非常相似、原来追求过露西的青年律师卡屯,为了他对露西的爱,毅然通过手段进入监狱,把自己和达奈进行了调包,达奈被救出,和马内特一家在仆人们的帮助下逃离了巴黎,而卡屯慷慨赴死……

《双城记》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在内容上,既描写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狂热年代,动荡年代,法国的行动虽然有先进性,也只不过是用一种暴力代替了原来的暴政,从历史上看有先进之处,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杀这种杂音;也描写了洪流之下小人物命运的悲观离合,人物们很多都是在一些矛盾关头面临道德拷问和选择,时代大潮之下人们的命运皆如漂萍,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在结构上也是巧妙纷呈,一些伏笔早早地埋下了,以至于在后来情节转折的时候并不感到突兀;先是用倒叙的手法讲马内特父女重逢,随后在达奈被审判的时候,往事被一幕幕展现出来,过去与现在集中交织,所有关系都正面硬刚,矛盾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在语言上,狄更斯不吝笔墨,大幅分析人物的心理,细腻的丝丝入缕,其味绵绵悠长。

狄更斯还通过设置矛盾冲突塑造了几个超道德的形象。比如马内特,明知女儿对象是仇人之女,而选择了宽恕,年轻的两人是不知情的。后世的畸恋作品,爱上仇人之子(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多是上一辈阻挠。比如达奈,不愿和反动贵族同流合污而放弃贵族身份去异国打工,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再比如卡屯,为了早已是他人妇的心爱女人,甘愿拿自己的生命去诠释爱情,这三人,都超出了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善美的景仰。

后世对《双城记》的争议主要在于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和超道德人物塑造上。有人认为狄更斯褒,有人认为贬,其实狄更斯只是在客观描述,很少有主观的判断。至于超道德的人物,只是文艺作品塑造人物、制造矛盾的需要罢了。这些争议,也无妨《双城记》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书评 | 动荡年代下的人们悲欢离合的命运——评狄更斯《双城记》


《双城记》

作者: [英] 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译者: 张玲 / 张扬

出版年: 2019-7

页数: 452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568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