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有一个好的未来,因此家长们对于孩子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爱变成了过分的宠爱,就变成了溺爱,对于孩子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那就不是爱子,而是害子,更严重的会误国。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在《左传》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让我对于爱子、育子、教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州吁统兵:一个被卫庄公宠爱,而骄横跋扈的孩子。

这次我们来到春秋时的卫国,一起来看看发生在哪里的故事。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妻,庄姜虽然美丽,但一直没有为卫庄公生下一儿半女。卫国人为庄姜创作了《硕人》这篇诗,来赞美庄姜之美,硕就是硕大的意思,古人以硕大颀长为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仅仅用了八个字,就将眉目传情、顾盼生姿、举止端庄的古代美人形象,清晰的勾勒出来并跃然纸上。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卫庄公因为庄姜没有子嗣,便又在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厉妫。厉妫为卫庄公生下了孝伯,孝伯生下来不久后就去世了。卫庄公还是没有子嗣,于是卫庄公有纳了跟着厉妫陪嫁来的妹妹戴妫。戴妫为卫庄公生下了卫桓公,生下卫桓公后不久,戴妫就去世了。庄姜于是把卫桓公认作自己的儿子,像亲生母亲一样来抚养他。

庄公有宠妾,生子州吁。——《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

卫庄公还有一个儿子州吁,是他和宠妾生的儿子,受到卫庄公的宠爱,喜好武事。卫庄公并不禁止州吁嗯行为,让他统领部队,更加助长了州吁的骄纵之气。

十八年,州吁长,好兵,庄公使将。石碏谏庄公曰:“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不听。——《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对于这种情况,卫国的石碏表示了担忧,他对卫庄公说:“庶子喜好军事,您还让他统领部队,这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国家的祸乱将由此产生!”庶子并不是君位的继承人,但是如果对他太过骄纵,还让他掌控部队,这样一来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恐怕要进一步膨胀,对于国家绝对不是幸事,对于他自己来讲也不是好事,这就是石碏作为老臣要向卫庄公进谏的原因。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对于州吁的品行,庄姜也没有好印象,对他的骄纵十分厌恶。庄姜厌恶州吁的原因和石碏类似,州吁凭借着卫庄公的宠爱,又喜好军事,愿意统领部队作战,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州吁这样一个人对于公子完是潜在的威胁,对于卫国的稳定来说,也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石碏的建议:大义灭亲,防患于未然。

对于州吁的情况,石碏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劝阻卫庄公说:“我听说长者疼爱孩子,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用高尚的道德去感染他,让他走上正路,不能让他误入歧途而走上邪路。骄横、奢靡、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而这四种恶习的形成,是由于作为父母的给予的宠爱和所享受的待遇过了头的缘故。”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紧接着石碏又提出了自己应对的办法,他说:“如果你认为州吁可以,想立他为太子,那就要尽早明确下来,正其位,安其心,而不是犹豫不决,那样会给国家和他个人都带来灾祸。”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说的十分中肯,他不反对卫庄公爱州吁,只是认为如果想立州吁为继承人,就要尽快明确下来。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危害呢?石碏接下来做了如下的分析: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说:“被宠爱而不会骄横的,骄横而能甘于人下的,居于人下而不产生怨恨的,产生怨恨而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的人,我看是十分少见的。”石碏的意思很明确,这样的人没有,你不早点做决定,不对州吁的行为严加管束,就会生出乱来,这是一定的,要做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才行。

顺逆相悖:从六逆和六顺说起,联系到卫国的处境,石碏苦口婆心的规劝。

接着石碏提出了“六逆”和“六顺”的说法,用来说明目前情况的严重性,想引起卫庄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低贱的妨害高贵,年少的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的人,喜欢新人而嫌弃旧人,弱小的在强大的之上,淫乱破坏道义,这就是所谓六逆,这不合乎于礼,也不合乎于理,为世所不容,因此称之为“六逆”。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在石碏看来,君主要推行仁义,臣子则应恭敬行事,做父亲的要慈爱,做儿子的要孝顺,兄长要爱护弟弟,弟弟要恭敬兄长。做到了上述的六点,就合乎于礼和理了,而可以称之为“六顺”。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卫国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呢?顺逆相悖,本末倒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国家就要产生大的祸乱了,因此作为君主,一定要当机立断,采取果断的措施,除去国家的祸患,这是作为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面对石碏的苦口婆心,卫庄公的反应比较直接:不接受!我喜欢谁是我的自由,说会带来国家大乱,我看是危言耸听。当自负和偏见迷住了双眼,缺少纳谏的担当和承担的勇气,那么确实是国家的悲哀,而不是个人的昏庸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发现儿子石厚和州吁混在了一起,他想禁止他们来往,石厚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暗地里还是个州吁之间保持联系。

大义灭亲:除掉弑君夺位的州吁,连同自己助纣为虐的儿子石厚,石碏完成了对国家的救赎。

儿子石厚这种做法,无异于助纣为虐,石碏见君不明、臣不贤、弟不敬,知道多说无益,于是向卫庄公告老还乡,留下可用之身,继续关注后续事态的发展。

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史记·卫康叔世家》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人们对预言这件事感兴趣,是因为它的神秘莫测,但是很多预言能够成真,并不是因为神秘,而是因为基于现状的观察和分析。石碏的担心最后变成了现实,州吁杀死了卫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篡位的公子。

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史记·卫康叔世家》

不仅如此,州吁还和共叔段混在了一起,联合了宋、陈、蔡三国,共同讨伐郑庄公。由此我想到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缓和关系,出现了“黄泉见母”的一出好戏,恐怕也于稳定国内局势有一定的关系。

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於邢而立之,是为宣公。——《史记·卫康叔世家》

溺爱之祸:通过石蜡谏宠州吁事件,看“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州吁的覆灭,从他好武用兵,四处征伐开始就已经注定。石碏利用州吁急于建立威信的心理,利用州吁去陈国见陈桓公的机会,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一并诛杀,同时迎接卫桓公的弟弟回国继位,称为卫宣公。

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如果在孩子的教育,工作的管理,关系的理顺过程中,因为过分的宠爱和纵容,就会带来孩子的骄横,下属的轻视,家庭的纷争。想要教育好孩子,管理好下属,和睦家庭关系,都是难上加难之事。

鉴古知今,读史的意义就在于此。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