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從猴子進化成了一個新的物種,即人類1.0。人類1.0仍然生活在森林中,面對著獅子、老虎人類1.0還是束手無策,見到就跑,可是跑也跑不過,最終有些人類1.0成了森林霸主的佳餚。有些聰明的人類1.0發現老虎、獅子總是獨來獨往,是因為他們足夠強大,而那些弱小的卻總是成群結隊共同抵禦敵人,後來一個機智的人類1.0建議大家群居在一起,以山洞為根據,建立部落,一起打獵,一起進食。人類2.0就此誕生。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隨著人類的繼續進化,誕生了3.0、4.0的人類,人類進一步成為了世界的霸主。也由以前的群居動物變成了“單”群居動物。看似群居在一個公寓、一幢大樓裡,實則各過各的,毫無關聯。

最不合群的人——朴樹

朴樹是娛樂圈最樸素的音樂人,也是最不合群的人。

有一次,他抱著吉他找到高曉松,立即彈奏了一段音樂,並對高曉松說我想出專輯。高曉松問他,為什麼不找別人,朴樹認真的回答道,娛樂圈的人都是傻b。

07年,朴樹參加綜藝節目《名聲大震》,並且毫無懸念的拿下冠軍,朴樹對身邊的人說:“太傻x了,這根本不是做音樂。”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樸師傅不喜歡這個圈子,也不去迎合他們,而是回到家裡潛心做自己的音樂,事實證明,朴樹的偏執。朴樹的不合群,最終也能獲得成功。

羊群效應

當我們還是少年,常常聽到父母親的諄諄教導,“多跟別人交流溝通,跟別人搞好關係。”

其實他們的意思也就是讓我們多合群,因為合群的好處實在太多了,會多交到很多朋友,也會因為認識很多有趣的人而感到快樂。但是就必須得放下自己的鋒芒,變的人云亦云,隨大流了。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羊群效應。”

在一個群裡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識的奴隸。

你以為你在合群,在讓別人更喜歡自己,其實只是在被漸漸的平庸同化。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餘華《在細雨中吶喊》曾寫下過這樣一句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的代價去換取

那種

表面的朋友。“

士兵突擊里老班長對許三多說過一句話“大多數人對的,並不一定是真理。”

一件事兒有很多人都這樣說,很多人都這樣做,那麼在我們的潛意思裡這件事就名正言順的成了對的,可是它真的就是對的了嗎?其實有些不必要的合群,只是在浪費時間。

為了合群而不去思考,只是隨大流,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生命的褻瀆。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在讀金庸老先生的《笑傲江湖》的時候,我讀到“萬里獨行田伯光,敢做也敢當”,我由衷的覺得這種人比那些自詡君子的人強太多了,不去迎合別的門派,隻身一派,蔑視天下英雄,講義氣、守承諾、真君子也。

因為不合群,才能做自己

當你合群的時候,你是真的喜歡,還是在盡力偽裝?

在我們一次次的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歡而去合群的同時,也漸漸迷失了自己,忘了曾經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初時,你是山腰的頑石,渾身覆蓋著荊棘

後時,你是山腳的圓石,隨波逐流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去刻意迎合,可以融入別人的群,真是的我們,才是最酷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只盼風雨不盼情,一個渴望在文字的世界裡,攜書浪跡一生、執槳只為泛舟的新時代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