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總會被一些思想所束縛。“團結”這個詞可以說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上學要團結同學,尊敬老師;長大步入社會後,要團結同事,尊敬單位領導。加上父母的諄諄教導,讓我們對“團結”這事更加深信不疑。合群就可以讓人際關係融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後來才發現,合群的自己沒有過上我們期待的生活,反而每天都在應付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

信息的爆炸、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習慣於逆來順受,疲於應付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停下來回顧一下一天的時間分配,你會驚訝的發現,除了每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規定動作之外,留給我們自己可支配、可提升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有人會說,同事之間多溝通,工作之外多接觸,有助於提升同事友誼,是有利於工作的開展的。誠然,這樣做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從長期角度來看,時間成本太高了。曾有調查,有9成的年輕人會選擇假裝合群,來壓抑自我的情感與意願。既然結果弊大於利,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那麼去做?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你也一定聽過一個詞,叫“無效社交”。什麼是“無效社交”?它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如果你是新入職的員工,或許可以理解,你為了快速融入工作環境而做的小妥協。但如果你已經入職了一段時間,還有這樣的想法,就應該反思一下,這樣的社交應酬是不是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自己越來越不快樂?答案如果是,請改變這種方式。因為你為了迎合關係,正在慢慢的失去自己生活的軸心,成為隨波逐流的人。如果你甘願一輩子當配角,那可以繼續你眼前的生活。如果你不甘心,那麼請讓你就像王力宏唱的那首歌一樣:《改變自己》,讓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為了合群而迎合他人,還培養了不去主動思考的壞習慣。舉個例子,你和同事一起去吃午飯,前五個人都點了一樣的套餐,這個時候你是跟著他們點,還是單獨點一份自己想要的。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中午吃的是“氛圍”,吃什麼無所謂。然而正是這樣細小的決定,正在一點點吞噬著你自我軸心的意識。習慣說“隨便”的人,一般過得不好,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沒有了自我軸心,生活就好比一葉扁舟,失去了方向。通過迎合他人獲得的成果,猶如一朵盛開的“惡之花”,讓我們越陷越深,無法自拔。比如買股票這件事,因為看到別人在股市上買了一隻股票掙到了錢,自己也想跟著分一杯羹,沒想到剛買進,就大幅下跌,盲目的買進與賣出,正一點點地消耗著我們的財富與信心。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成功的人,都是帶有明顯的個人特質與性格的。這個不是他成功後才出現的,而是他一貫如此。擁有“自我軸心”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雖然在周圍人的眼中,他們任性自我、不合群,也不太好說話,反而這樣的人慢慢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什麼?很簡單,他們把大多數的時間安排給提升自我,讓財富增值的這件事情上。這樣做並不是自私,也不是不合群,這樣的人懂得生活,讓自己變得精彩起來。他們對各種工作、事物都會有自己的要求,宛如生命中一個個小小的燈塔,清晰明確,指引著自己前行。

還在逼自己“合群”嗎?那些不合群而“自私”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煲粥提示:看似融洽的人際關係,會放鬆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你不滿意目前自己的生活,請“自私”一點,多把時間留給自我增值上面,你會發現我們其實還可以做很多很多…

歡迎關注(煲一鍋知識的粥),您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