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閨蜜Eva的兒子聰聰今年六歲,是一個典型的“難合群少年”,平時我們帶娃一起聚會的時候,聰聰總能做到五分鐘之內就激怒所有的孩子,最後基本都是Eva揪著聰聰的衣領狼狽離場。上週我們幾個好朋友在群裡商量著要各自帶娃來我家一起做飯,Eva馬上提出她自己去,把兒子留在家。我們幾個都不贊成,不帶聰聰來,也就是享受一時耳邊的安靜,回到家還是一樣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那孃兒倆彆扭著一起來了。吃完飯還是老規矩,大人餐桌旁聊天,小孩子聚在客廳一起玩玩具,因為有“前科”,我們聊天的時候就格外留意聰聰的動作,依然沒破紀錄,不到一分鐘就惹惱了我女兒,就一句話:包包,你們家開什麼車?你們家有奔馳嗎?我爸的車是奔馳還是新車,嘿嘿,你們家那是破車吧。女兒雙手叉腰,鼓著腮幫子衝他喊:聰聰,我真的很討厭你。女兒這邊鬧完了,聰聰隨手就掀翻了鵬鵬的樂高玩具,鵬鵬和圓圓趴在那兒好不容易拼起來的游泳池突然就這麼翻了,倆孩子哇哇的哭著去找媽媽了,一個原本挺溫馨的聚餐又這麼亂糟糟的結束了。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Eva覺得特別丟臉,朝兒子吼:我真後悔帶你出來,以後去哪兒也不能帶你。聰聰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還不愛來呢,我家裡玩具比這還多,你以後可千萬別帶我出來啊,求我我也不來。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本書中專家對於3-6歲兒童人際交往方面提出的目標是:“願意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有經常玩的小夥伴,也願意結交新朋友.喜歡和長輩交談,有事願意告訴長輩.”其實在生活中像聰聰這樣不合群的孩子有許多,他的性格僅僅是其中一種罷了,不合群的形式可能有多種,但總結下來這部分孩子卻有個共性—嚴重缺乏交往能力

那麼孩子缺乏交往能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孩子缺乏交往能力,根源出在父母缺乏陪伴。

就著剛才聰聰的例子來分析,為什麼他總能在五分鐘內跟小朋友把關係搞砸呢?先來說一下聰聰的家庭,爸爸當初為了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選擇了在異地工作,他們家是典型的雙城家庭。媽媽跟我是同事,也是一名項目翻譯,一出差十天半月都是少的,一兩個月也是正常,孩子一直都是奶奶和姥姥交替著照顧。

他的誇張行為其實很好解釋:一是隔輩兒親,在老人的照顧下“吃獨食”已經是特別自然的事了,他不愛浪費時間去跟小夥伴分享,所有玩具都是自己的,那感覺多痛快呀。二是他很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媽媽的關注,哪怕是讓媽媽跳腳的方式。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Eva昨天跟我說她完成這次項目後就準備辭職了,兒子的一句話讓她無比內疚,兒子說:“媽媽,我在阿姨面前讓你丟臉了是嗎?你跟爸爸一直不管我,我的同學都以為我是沒爸沒媽的孩子,我想調皮搗蛋,想讓你煩,想讓你多管管我。”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好的性格很難形成,聰聰現在的自私和跋扈,在學校被同學們孤立,父母負有有主要責任。

其次,孩子缺乏交往能力,還有可能是父母呵護過當。

朋友Catherine家的兒子就是呵護過當的典型。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這個朋友,我一直佩服她是一個思路極清晰的人,很多時候我工作有了困惑,她稍微講幾句,就可以安我的心。但一涉及到兒子的事兒就開始手忙腳亂。她是一個先立業後成家的典型事業女性,而立之年兒子出生了,全家人都把這個剛到來的小傢伙當成了寶貝,家庭極其優越,這個小男孩是真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每天圍繞在兒子身邊的不僅有爸爸媽媽,姥姥姥爺還有24小時的住家保姆。這孩子不管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應是catherine從國外精挑細選的,說是360度安全無死角地呵護也不算過分。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這個小男孩跟我女兒包包在同一個幼兒園待了半年,有一次Catherine看到幼兒園廚房的菜葉子有點兒發黃覺得對兒子不健康,接著給孩子轉園去了最貴的一傢俬立幼兒園,這家幼兒園餐飲好的沒話說,沒過半年又覺得這家幼兒園老師太年輕,不能老練地處理問題,再次給孩子轉了園。現在她的兒子始終沒有學會該怎麼跟小朋友相處,小朋友聚在一起玩的時候,他也不吵不鬧,就是願意自己玩,不想被打擾,Catherine一直苦惱為什麼孩子會這麼不合群,

她沒有注意到其實是她過分的呵護讓孩子完全沒有機會去獨自處理與老師和小朋友的關係,這位超人媽媽全部都一站式地解決了,覺得幼兒園設施舊了,給學校換空調,天氣幹了,給學校送淨化器,日子久了,孩子只要在沒有媽媽的場合,就開始無所適從,變得膽小,懦弱,沒有主見,甚至不合群,父母的這種呵護過當,對孩子何嘗不是一種傷害呢?

孩子的不合群都應該被糾正嗎?未必

第五季的奇葩說最後一集的辯題是:我不合群,我要不要改。辯手顏如晶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這本來就是對不合群孩子的一種歧視,為什麼辯題不是“我太合群,我要不要改”?有些孩子生來就是不合群的,這些與家庭教育無關,與父母呵護過當無關。五季奇葩說我最喜歡的也是這個“不合群”的顏如晶。她簡直是為辯論而生,只要聊到與辯論有關的話題,神采奕奕,思路清晰無漏洞,可如果話題與辯論無關,這個女孩就像開關突然關掉了一樣,再也沒有話了。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不必刻意去迎合別人,能夠純粹地做自己,同樣值得被尊重。

顏如晶在辯論時提到一個觀點:所有的合群下面都有人默默地委屈,默默地退讓,默默地犧牲。看看身邊一些特別合群的朋友,他們有些人其實是壓抑了自己喜好來迎合大家換取一個表面和諧罷了,我們允許有些孩子生來就不合群,讓他們享受純粹地做自己。我們看著他們好像一直是一個人,可他們樂在其中,因為目標非常清晰,這種明確的目標可以讓他們更加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心無旁騖,不需要客套,我想這大概就是顏如晶能夠如痴如醉的沉浸在辯論裡的原因了。只做一件事,做到極致,這種的不合群,值得被尊重。

由家庭原因導致的孩子不合群,也應該由家庭來解決。

首先,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當,不能完全撒手不管,也不能呵護過當。

心理學研究專家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基本分為了三種:一種是放養式,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聰聰,父母沒有時間管教,把孩子全權交給老人,放任孩子成長,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突然享受不到跟家裡同等的優待,情緒開始反彈,通過搞破壞的方式漸漸被同學討厭,甚至孤立,被動的變成了不合群的孩子;一種是溺愛式,就是剛才說到的Catherine的兒子,從小捧在手心長大,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只要孩子需要,隨時都能變成貼身管家。這樣的孩子從小缺乏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在集體中生活不知道該怎樣處理跟同學們之間的矛盾,最後乾脆拒絕交際,逐漸變成了不合群的孩子。最後一種是高壓嚴厲式,這種高壓下的教育,孩子情緒沒有發洩口,日子越久,積的越多,孩子很容易在別的事情上找到發洩口,比如打架鬥毆,抽菸酗酒,甚至吸毒,這樣的孩子慢慢的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壞孩子,別人避之不及,怎麼會合群呢?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愛,在這種愛裡,孩子既能享受到家庭的溫情,又有一定的自由。孩子的人格和權力得到尊重了,又怎麼會孤僻而跋扈呢?

其次,教育孩子坦然面對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不一味迎合別人,迎合來的合群,沒有意義。

我們教育孩子,是為讓他有一個健康獨立的性格,不孤僻不暴力,可不是教育他人云亦云,做一個處處迎合別人的”老好人“,喪失自我的合群並沒有意義。我們看看身邊的容易迎合將就的朋友,他們不會輕易說不。那麼我們就從這個角度開始著手教育孩子,允許孩子說不。

孩子不合群真的是性格缺陷嗎?媽媽們,孩子身上這幾個信號別忽視

允許孩子說不,不是說就允許孩子肆意妄為,而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己做主的能力。以我女兒為例,她從三歲開始就想要自己搭配衣服,審美很浮誇,大多都是紅配綠,紫配藍這種大色調搭配。我給她搭配的衣服她覺得太素不喜歡,我從沒反對過她,也允許她按照自己的審美搭配衣服,慢慢地竟也搭配出了自己風格。現在慢慢大了,遇到事情她也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她知道媽媽尊重她表達的意志。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有獨立的意志,有自己的主見,不盲從,不一味的只迎合別人,做一個三觀端正的女生。

在《請不要生氣》這本書裡,楠茂宜在後記寫過這樣的一段話: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一顆不同的心,也都會有一個真誠的心願,就像這本書中的小男孩一樣。衷心希望大人們用一種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孩子,瞭解他們心中最真實的願望和最真實的想法。關注孩子釋放的每一個信號,讓孩子變成一個真正獨立有主見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