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前段時間讀了加繆的《鼠疫》,從而瞭解到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局外人》,這也是他的成名作。

這本書是加繆在26歲時完成的。讀完整本書,細品其精簡的文字,你會由衷感慨,有的人天生為寫作而生,加繆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之一。 這本書被法國評選為“100本20世紀最好的書”,其讀者之多,譯本之眾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

他不僅才華出眾,長相英俊;還擁有智者的雙眼,看透及審視人類良知中的種種問題。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對於性格順從的人來說,看這本書無疑是一種挑戰。很多人一開始是站在主人公對立面。尤其是從小被灌輸了各種百事孝為先的倫理道德,要上進超越自我的奮鬥目標,還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交友之道……

當看到默爾索麵對母親逝世後的冷漠,甚至離經叛道的一系列行為;面對工作婚姻都是可有可無的態度;最後因結交流氓朋友而鋃鐺入獄的結果,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他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或認定這樣的人實質就是活著的死人,獲罪理所當然。

可當我們進一步思考時,你會發現種種所謂的荒誕下,除了那些服從世俗的悲哀,其實掩藏著不少人荒謬的人生觀。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

默爾索和流氓鄰居雷蒙成了朋友,讓人意料之外,在他看來卻無所謂。在海邊遊玩時遇見了雷蒙的仇人,他以為那個阿拉伯人要殺他,便開槍率先殺死了他,後來被押入監獄候審。這本來屬於誤殺,卻因為他在母親葬禮上的冷漠表現,最終被判定死刑。

法官在法庭上對他的審問,不再是律法中的質問,而變成了道德審問。以世俗的眼光看,默爾索是沒有感情毫無道德的人,因此他們都認定他就是殺人犯。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犯法?

如果說,默爾索的無所謂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那麼判他死刑的並不是他的冷漠,而是世人的偏見。

就像作者說的:“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成見一旦落入心中,就成了難以移動的大山。

偏字拆開看就是人與扁的組合,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看偏了。

不管是先入為主,以貌取人,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或以自己的道德準則去衡量別人,妄自給他人貼標籤的人不在少數。

在我們周圍,當一個人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那麼人們看他的言談舉止都是好的;反之,一個人一開始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麼後續他幹什麼大家都覺得他做得不好。

無論是老師對學生,老闆對下屬,還是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那些成績優秀,業績好的人,長得好看的人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而那些成績不盡人意,工作效果不佳,或是相貌醜陋的人,人們往往會心裡暗自懷疑他們的人品。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俗話說: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 … 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好人不必相貌堂堂,壞人也不一定醜陋猥瑣。窮人不一定善良厚道,富人也不一定為富不仁。

不孝順父母的人未必都是薄情寡義,知書達理的人也有可能是地獄魔鬼。

偏見無處不在,就連歌德也說:“我能確保正直,卻不能保證沒有偏見”

所以,無論我們多麼優秀或是不堪,你都無法避免他人的偏見。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去自我否定,更不要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去做不真實的自己。

對我們自身來說,不因別人的言談行止輕易論斷他人。 因為沒有誰比自己更瞭解自己。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有人說: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

在這本書中,默爾索是那個典型的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大家認為失去親人就應當悲傷痛哭,可他不僅沒有掉眼淚,不願看母親最後一眼,守夜時沉沉入睡,還在母親去世後的幾天到海邊遊玩,看喜劇電影,和女同事歡愛。他不加入遊戲,徘徊在社會的邊緣,他拒絕撒謊。

這不僅僅是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在眾人眼裡,他儼然已經站在道德的對立面,是個群體之外被孤立的人。

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會被貼上不合群,孤僻,異類,離群索居的標籤。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他們在生活中不願討好別人,不會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委屈自己;在工作中,當同事為了升職加薪極力投老闆所好,他們更像一個被邊緣化的人,對各種社交應酬視而不見;在言論自由的現在,他們不會隨大流,更不會像牆頭草。反之,他們要麼不會發表任何意見,要麼與大眾的看法總是背道而馳。

大多數人都可以忍受孤獨,但少有人甘願被孤立。他們在“求同”或“存異”中痛苦掙扎;在“他人”與“自我”中彷徨,最後很多人害怕落單被排斥,選擇改變,做他人所做,想他人所想,完全忘記了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再多的不喜歡,不習慣,都只為融入所謂的人群中。

不合群是一種病,違心合群何嘗不是一種病?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作家王開嶺曾經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不合群固然孤單,但忠實於自我;迎合他人雖然不被排斥,卻往往會喪失自我。

合不合群,都有人墨守成規;孤單與否,總有人安於現狀。如楊絳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有的時候,人需要改變。心甘情願地改變,總讓人甘之若飴;負心違願的改變,只會讓你成為烏合之眾,變成可有可無的人。

有句話說:圈子不同,何必強融。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不必為了強行融入,而做違心合群。也不必成為他人,給自己戴上厚厚的面具。人,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不會表達感情,就一定冷血無情嗎?

外表的冷漠,往往掩飾內心的火熱。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不知怎麼表達愛。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默爾索麵對母親的逝世,沒有流一滴淚,更沒有痛不欲生,真的因為是他對母親沒有感情嗎?

其實不然。不哭,不代表不傷心。哭,也不一定是真的難過。

我們熟知的哭喪人,在喪禮上哭的可是愴地呼天,可是他們卻一點都不難過,反而因為哭得傷心,賺得盆滿缽滿。而那些內心悲痛欲絕的,卻哭不出來的人被說成狼心狗肺,鐵石心腸。

哭,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失去摯愛的傷心,有人藏悲痛於心中,有人卻難掩傷心;如果以有沒有哭,就斷定一個人是否冷血無情;那麼斯人已逝,卻只為哭給別人看的人,又該是多麼虛偽。

當瑪麗問默爾索愛不愛她,他回答說這種話毫無意義,看起來除了肉體宣洩,似乎一切都可虛無,但當他看到馬松和他的妻子在說說笑笑時,他說:“可能是第一次,我真正想要結婚了”。默爾索並不是沒有愛,而是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

感情的表達有千萬種,人人都只在意說出口的那一種。可是,真的沒有感情的時候,任何華麗的語言也是蒼白無力。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人生的路上,每走一步,每一個選擇都決定將來的命運。不管是與人同行,還是孤身向前,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默爾索,他生活中對一切抱著“什麼都可以”的態度,對愛情無所謂,對工作不求上進,交友也是隨隨便便。

他拒絕上司給的升遷機會,別人認為巴黎是浪漫而美好的,在他眼裡卻是充滿鳥屎臭的地方。如果說職場中的晉升,並非人人追求,他的安於現狀態並沒有什麼。但是他結交雷蒙,卻讓他捲入鄰居的私人恩怨中,最後鋃鐺入獄。

他像局外人一樣看待周圍一切,即便是在法庭,監獄都是冷眼旁觀他人的反應,但他自己的選擇讓他也陷入一個局。

《局外人》:只有特立獨行的選擇,沒有置身事外的人

他人都是當局者迷,他人亦是旁觀者清。

還記得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當女乘客動手打司機時,其他乘客如能不置身事外,有人能站出來勸架,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包括今年發生的新冠狀病毒,你戴不戴口罩,不只關乎你的健康,也影響到別人的安全;你隔不隔離,不只關係到你的家庭,也涉及到國家乃至世界的影響。

從來沒人會是一座孤島,更不會有人完全成為局外人。

結語

在書中,我們需要記住加繆的這句話:“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好是一個開始”,當我們理解了書中的荒誕,我們也漸漸扒開被世俗馴服多年的心,那些你以為對的,符合大眾要求的未必是對的;那些讓你格格不入的也不一定是錯的。

不在荒誕中沉淪,也不為謊言所欺騙,朝著自己心中的那條路,一直走到底。

作者:慕陽明。喜歡用文字分享世間百態,生活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