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是坊间大家应该都听过的段子,在福州的坊间也有教育小孩的铭牌“麻笋干炒肉”,或许现在90后的家长很少听闻,在笔者那个年代,也确实以身践行“麻笋干炒肉”的巨大杀伤力。自从自己有了小孩,“麻笋干炒肉”也时常回归历史的舞台,成为震慑顽童的必要工具。不过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也时常反思,这个“马笋干炒肉”是不是应该与时俱进,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从自身的成长年代,社会大环境看待“麻笋干炒肉”的教育意义。

我是一名80后,那时候住在福州的城乡结合部。上学的路上可以做到,上山能挖地瓜,遇鱼塘可以摸鱼,调皮如我,基本三十六班武艺样样精通。当然回家也难免遭受家法。我的父母他们的学历并不高,除了一些大道理,并不会细化的给你做针对性的思想教育,“麻笋干炒肉”变成了匡扶我走上正道的强大武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虽然强大的麻笋干炒肉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精神震慑如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头顶,在我成长的叛逆期,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样有点夸张,我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环境并不是很好,那时候还流行着“东兴帮--古惑仔”,嘴里的哼唱“哈狗帮”的垃圾话,在没有太多甄别能力的时候,父亲的“麻笋干炒肉”确实没有让我选错前进的方向。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从当下社会看“麻笋干炒肉”的现实意义。

为人父母后,大家应该都有共识,养小孩如同升级打怪,还得跟小孩斗智斗勇。现在的小孩身边有IPAD、手机、智能电视、消息的摄取量比我们多得多。小孩的成长速度也十分惊人。但是在大信息量冲击的环境下,作为小孩是没有甄别能力的,一并的吸收和模仿。当信息吸收到一定程度时,小孩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所谓的判断能力,在家长眼中就是“叛逆期”。这个时候道理听不进,怎么对着干怎么来,当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又要及时制止他的时候,父母只能通过强制措施,强行刹车。尤其在7岁左右的小孩,性格习惯的养成期,如果任其自由发挥,极有可能性格会长歪。

适时的应用“麻笋干炒肉”,让小孩在性格成长期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并不是强调一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只是在道理讲不通的情况下,适时的应用。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从福州地道“麻笋干炒肉”,看小孩教育

作为父母,当然也希望孩子成龙成凤。

我们努力给她们提供比较好生活学习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