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从贫穷单亲家庭,到逆袭阶层,誉满世界,她凭的是什么?

伊莎朵拉·邓肯,这个名字,对于金星来说,是非常值得欣赏的。因为金星,被誉为是中国现代舞的拓荒者,而生于1877年的邓肯,正是这种舞蹈的创始人。

作为现代舞的始祖,邓肯的一生,可以说非常传奇:

她从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孩子,一步一步,走入上流社会,在芭蕾舞占据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她将她这独创的不知名的舞蹈,推广至欧洲,被誉为“极好承继了古希腊精神”;

她没有上过什么学,却能说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一些俄语。并且对音乐,雕刻,绘画,文学,哲学都有深刻的见解;

她在声名鹊起的时候,能够为了探索艺术,不接演出合同,和家人一起跑到希腊去修建神庙;

她一生赚取了许多钱,却又常常陷入无钱的状态,几乎算是贫富交替着生活;

她创办舞蹈学校,将舞蹈充实和发扬……

她的一生,和舞蹈相伴相生,而当时的欧洲,社会阶层明显,贵族和上流社会认为“艺术家不过是高级仆人”,女性就应该遵从社会规则,成为婚姻里的那个被“绑定”的人。是什么,令她能够作为一个独特的女性被认可和接受呢?


邓肯:从贫穷单亲家庭,到逆袭阶层,誉满世界,她凭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要从邓肯的母亲说起。

1

邓肯的母亲是位音乐老师,当邓肯尚在襁褓中的时候,便和她那诗人爸爸离婚了。

离婚后的邓母,独立一人抚养着四个孩子:邓肯的两位哥哥和一位姐姐,以及邓肯。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可她并不是一位怨妇,哪怕因为经济窘迫,她们不得不为了廉价的房租频繁搬家,哪怕为了生存日日工作很晚,不能全然照顾好邓肯兄妹,这位母亲,依然坚强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每天工作回来,她会给邓肯兄妹演奏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等大师的作品,还会给他们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伯恩斯等名家的文章。她有时弹琴可以连续弹奏几个小时,从来也不规定孩子们应该几点睡觉,她沉醉在音乐和诗歌的意境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存在……

她对孩子们没有过多的约束,给予她们充分的自由,她对物质的要求也不高,总是教导子女不要对诸如住房,家具看得太重,认为这些都是束缚人的东西;

她告诉邓肯:“这世上没有圣诞老人,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在邓肯以后探寻演艺道路的生涯里,这位伟大的母亲,也一直陪伴在她左右,母女俩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颠沛流离。她们睡过冰冷的地板,遭遇过驱赶,一周只依靠几个西红柿度日,饥饿难耐,导致多年后邓肯每次回到旧地,想起那段挨饿的时光都止不住想吐。她们经常长时间没有床睡,在透风,漏雨的舞蹈室里睡,没有火炉取暖,寒风呼啸,这位母亲从来都没有喊过苦,叫过累,都是一一挺了过去。

母亲是影响邓肯至深的人,她从母亲这里看到了艺术了美妙,感受到了沉浸其中的美好;她幼年时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她所有的天性都按照她内在的意愿自在生长;她真实,不喜被束,对精神追逐高于物质,一生都未佩戴过任何首饰;同时,她也学会了面对生活,坚强又随遇而安,依靠自己去寻找各种解决办法……

她的这些特点,在孩童时代便已经小荷初露尖尖角了:

6岁时,邓肯便和哥哥姐姐一起在家开办舞蹈学校,教附近的孩子学跳舞;家里要断炊时,她自告奋勇去肉铺老板那里,略施小计,让肉铺老板免费提供剁好的羊肉;去面包店,和老板交谈,让老板同意继续赊账;妈妈有卖不出去的编织物,她挑好篮子,沿街叫卖,挨家挨户推销,卖的价格是商店收购价的两倍……

贫穷有时可以打败一个人,就在于它已经成为一道枷锁,牢牢束缚住了你的勇气力量和智慧,令它们不能展开,更不能释放,而一旦甩开“贫穷”二字的束缚,竭尽全力向前走,或许,会为人生赢来新的转机,若能跨过第一道的坎,生命也许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你面前。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易经上的卦,便是动一动,情境皆变。

邓肯亦是充满了这种智慧。


邓肯:从贫穷单亲家庭,到逆袭阶层,誉满世界,她凭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邓肯常常和家人畅谈理想,结束语是“我们得离开这里,在这种地方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

最终,她和母亲一起先行离开了旧金山,去了芝加哥,纽约。

芝加哥和纽约并没有如她所愿,给她展现才能的机会。她跳的都是剧场经理要求的什么“够劲儿”和哑剧一类的舞蹈,其中甚至还有穿插艺伎成分在内的表演内容,她感觉糟糕透顶,这些舞蹈,在她看来,低俗,呆板,愚蠢,没有生命力。

她所想要表达的,是用舞蹈来展示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向大自然学习,将灵性,自然与舞蹈浑然融为一体,而不是如芭蕾舞那样被束身衣紧紧困住,机械又刻板,她要的是光着脚,穿着宽大袍子,用肉体来全然绽放灵魂。

可惜,她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直是可笑。

人们觉得芭蕾舞优雅,这才是正统,邓肯那个舞蹈,充其量只能称作可爱,看一看罢了,想要在舞蹈上争得一席之地,不过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信念的力量有时是很强大的。

邓肯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魄。她坚信,她的舞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是舞蹈诞生初期便具有的意义,而不是像芭蕾舞一样,仅仅是一种被欣赏的“场景或者片段”而已。那么,美国不行,换国家好了。

此时,在纽约的贵族圈,邓肯已经小有名气,但一旦在心里埋下了要继续寻找合适土壤的念头,邓肯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终于,一天,她们家人在纽约所居住的旅馆被一场大火毁了,邓肯便毅然决然地带着母亲来到了伦敦。

果然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挪活”。

在伦敦,邓肯结识了乔治·温德姆夫人,这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温德姆夫人在自家客厅为邓肯举办了一场舞会,伦敦文艺圈几乎所有的名人都到场了,邓肯翩翩起舞,获得了大家的喜爱与肯定。

其中有一位查尔斯·哈勒,他提议,邓肯在庭院跳舞,邀请知名的画家,童话家,作曲家在她跳舞的时候做主题演说,谈舞蹈和绘画、希腊神话、以及音乐的关系。

表演非常成功,各家媒体纷至沓来,以极大的热情争相报道。

自此,邓肯在伦敦名流圈算是立下足来,她与当时成就最高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交往。她不仅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经常被邀请至名流的家中做客,还被当时的威尔士王子,也就是后来的爱德华国王称赞:邓肯是康斯博罗画笔下的大美人。这一胜赞让邓肯在伦敦上流社会名声更振。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太小众的东西,如果不能普及大众,还要长期处于经济困顿中,必然会如风中烛焰,随时有熄灭的可能。

邓肯的舞蹈,都是为贵族,艺术家,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等名流所跳,从来没有给普通大众跳过,随着冬天过去,沙龙减少,她能出席的活动也越来越少,虽然在伦敦总算是安稳下来,但是账户毕竟依然常常处于赤字。

做一个设想,如果邓肯长久经济不佳,她是否会放弃初心,最终落入俗套?或许不是,但或许也是,因为最初在美国,为了生存,她也不得不违背初心去跳一些在她看来粗陋不堪的舞蹈。并且她自己也说过,自己在被拒绝,得不到接受的时候,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她内心对大型演出有着的强烈渴望,虽然这时候她认为的表演对象还是只停留在上层社会人群。她很困惑:伦敦有名的画家,诗人都能对她的舞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是为何剧院经理却无动于衷?

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伯乐的出现总是要晚一些。

这个伯乐,便是亚历山大·格罗斯。

他与邓肯签了一份合同,她将在乌拉尼亚剧场独自一人进行为期三十天的演出,并且是为普通大众跳舞。

邓肯犹豫不决,毕竟她从来没有为大众跳舞过,格罗斯,这位极其具有前瞻性的剧院经理说:“艺术家都是最挑剔的观众,他们能接受你的舞蹈,那么一般观众一定是会加倍喜欢的”。

事实证明,格罗斯是一个极好的预言家,邓肯在乌拉尼亚剧场的首演之夜大告成功,三十个夜晚的门票,场场售空。

自此,邓肯获得了迈向成功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她名声大躁,被广而告之。

此后,她开始了欧洲各国的巡演,匈牙利,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等,也被各个国家的人所喜爱和痴迷。

邓肯在事业上的成功,从外在看,可以说,是因为她的坚持和勇于开拓:

她有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判断,相信她所跳的舞蹈才是真正美的舞蹈。而她所展示出来的,也确实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她没有因为生活的困顿放弃自己的初心,也没有驻足不前,而是不断寻求更好的平台,一直向前,直到到达自己心中真正的圣地。

她曾经评价过一位一直说存不到钱去美国找丈夫的女人:我为自己率性而为、执着追求理想而感到自豪。我瞧不起那些失败者,或者在等待中耗尽一生的人。

这句话,足以表现她是一个勇敢,行动力特别强的人。

而从内在看,她所有的行为,其实正和她的舞蹈相一致,是一种生命内在的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正是对艺术真正的热爱和感知力。它们驱动着她在前进的同时,广泛涉猎,不断学习。


邓肯:从贫穷单亲家庭,到逆袭阶层,誉满世界,她凭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初到伦敦的时候,邓肯可谓是一贫如洗,身无分文。

没有钱,怎么办呢?酒店也住不起,邓肯兄妹和母亲流落街头,住了三个晚上的长凳,每日啃着廉价的小面包,即便如此,她们也终日参观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英博物馆,南肯星顿博物馆。伦敦的人文景观和美轮美奂的建筑令它们如痴如醉。

在伦敦声名鹊起的时候,她们又离开伦敦,去到巴黎,参观各种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她们在卢浮宫徜徉,欣赏各种希腊花瓶;她们看雕塑,纪念碑,把仅有的一点点钱买了剧院最靠后的位置去看表演……

邓肯结交巴黎的艺术家,听他们谈雕塑,绘画,读各种法国名著,通过同他们的交往,邓肯对雕塑,绘画等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

邓肯获得成功后,变得富有了,这时候的她,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放弃演出,前往希腊。这个决定得到格罗斯的极力反对,可那是她梦想中的殿堂啊。

她带着家人,一起来到希腊,过上古埃及人的生活:身着束腰复古衣衫,外套装饰短裙身披斗篷,以头带束发,脚着便鞋。又用所赚钱的钱来修建一座叫考帕诺斯的神庙。

她们过着早起迎着朝阳,载歌载舞向太阳问候的日子。喝着山羊奶,吃着绿色素食,教当地的居民唱歌跳舞,用音乐伴奏来举行异教徒的仪式……

她们听着希腊合唱团孩子们的天籁之声,无比感动,研究希腊文化,得出结论:赞美诗原本是献给宙斯、天父、雷神和守护神的,不过,早期的基督徒则把它们改编成了献给耶和华的赞美诗……

当精神里纯粹是艺术时,这种日子,真的天天都是阳光灿烂,鸟语花香。

她们过得极其满足,在希腊足足生活了一年。直到,邓肯发现,她的账户上所剩无几了。

那刻,她意识到,她们终究是现代人,根本没有办法拥有古希腊人的情感。

她组建了希腊合唱团,和舞蹈一起巡演,大获成功。可是不久后,这些纯洁的男孩子受到世俗的污染,和下等希腊妓女鬼混,慢慢曲不成曲,调不成调了,之前的天籁之音再也没有踪迹可寻,她只好送他们回家。

从邓肯幼时,便能看出她对艺术的喜好和天赋,她在寻觅的途中,不断更新她的见识认知和经历,她对舞蹈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她不断在思考,舞蹈要表达出的各种意义。在送走希腊合唱团后,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种子萌芽了,那便是她幼时的梦想:修建舞蹈学校,使得舞蹈得以推广。

赖声川在混沌大学里讲到过,一个人,利己或许可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一定有一块天花板档在他头顶,让他难以突破,而只有利他,才能打破这块天花板,走得更远。

邓肯便是如此,此后,她的一生,便一直以创办舞蹈学校为心中理想,她收留和招聘不同的孩子,所赚钱的钱皆用来维系学校的运营,她求助于他人,亦是为了舞蹈学校的将来……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种充满灵性,柔美,来自灵魂的舞蹈,可以说,和邓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母亲,是邓肯生命的底色,她为邓肯的生命初期填满了各种优秀的词汇:坚强,自由,独立,随遇而安…….

而发自内心真正对艺术的热爱,又构成了邓肯生命的特色:勇敢,专注执着,开拓进取,活出真正的自我。

邓肯所创立的现代舞,这种展示自我灵魂的舞蹈,被金星所喜爱与传承。

金星惊世骇俗的行为,聪慧睿智的头脑,犀利辛辣的言语,从某种意义上,或许如舞蹈给邓肯的启示一样,也给了她这样的启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要全然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并且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奉献给你所钟爱的事业,这才是灵魂最大的自由和展现。

邓肯和金星,不论是舞,还是个人,显现给世人的,都不再是一具肉体,而是鲜活丰盈的灵魂。


邓肯:从贫穷单亲家庭,到逆袭阶层,誉满世界,她凭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