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小編按:某某地產項目住宅樓施工建設,由於場地有限,部分材料採用一層室內空間作為臨時材料倉庫。

某日,地產公司單獨委託的第三方巡檢人員到來,看到此情況,直接扣分,理由:在建工程不得作為材料倉庫,違反消防規範。

還有一次,也是同一幫巡檢人員到來,看到一層室內有臨時倉庫,也扣了分,理由:在建工程設置臨時倉庫的,可以;但牆上沒掛滅火器,扣分。

您瞧瞧,現場工作難做吧。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圖1)

各位讀者朋友,您發現了沒:這個第三方巡檢只考核表面功夫,對於結構荷載、結構安全風險壓根沒考核項。

都說地產公司的第三方巡檢難搞,小編看來也就看看面上的東西,什麼安全文明、實測實量、質量觀感、管理行為、樣板引路啥的,都是眼睛看到東西。

真要全面考核項目質量、結構安全,半天時間哪夠啊?

不過也難怪,一個地產公司,全國100多個樓盤,第三方巡檢組走馬觀花看一遍,舟車勞頓,白天考核,晚上彙總數據出報告,哥們,辛苦了!

1st

話題扯遠了,咱們進入正題。

細心的讀者肯定發現了,你樓面堆這麼多東西,樓板不會塌嗎?

根據GB50009-2012,一般民用建築樓面均布活載荷是2KN/m2。(見下文)

一般結構設計總說明中就有規定,如下所示: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圖2)

您瞧見了沒,室內樓面均布活荷載不得大於2.0KN/m2。

有朋友問了,千牛與千克是啥關係?

但凡中國公民,都讀過九年義務制小學、初中。

千牛與千克,在初中物理教材裡面就有,大家回去好好翻翻書。

有人說了,初中到現在,時間這麼長了,學過的都交給老師了,忘了。

嘿,這個都搞不清楚,就敢去現場搞施工?

膽兒真肥哪。

不過小編也是不懂,今天受累在這瞎說一通,如下:

一般來說,千牛是工程設計、力學計算中的常用單位,是力的單位,而千克是質量單位,不能與質量直接換算。

根據1kN=1000kg X 1m/s^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9.8m/s^2,所以1噸的質量產生的荷載效應為9.8kN=1000kg X g。

因此,在地球表面,1kN=(1000kg /9.8)X g,1千牛約相當於102千克的物體的重力。

(幸虧有了這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啊,不然,小編飄了)

那麼,2千牛約204公斤的物體重力。

各位讀者,圖1中大概堆了120包左右,每包算它50公斤,合計6000公斤。

堆物佔地約4個平方,每平方約1500公斤。

2nd

既然有活荷載,那必然有靜荷載。

那麼,什麼是靜荷載,什麼是活荷載呢?

靜載荷就是不變化的重力,即規範上命名的永久荷載(恆荷載)。

GB50009《建築結構荷載規範》上的定義是這樣的:“在結構使用期間,其值不隨時間變化,或其變化與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或其變化是單調的並能趨於限值的荷載”。謂之永久荷載(恆荷載)。

樓板靜載荷就是樓板(設為鋼筋混凝土材質)的鋼筋、混凝土的重量、及附著其上的板面各構造層材料(上表面找平層、防水層、墊層、面層及下表面的找平層、面層)等的重量。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堆物,根據施工需要,一般堆放時間是6-8個月,那麼這是算靜荷載還是活荷載?

計算樓板承載力的時候

這個活荷載2.0還要乘以一個荷載分項係數,一般取1.4。

靜荷載係數取1.2。

如果是活荷載,馬上就比較出來了。

如果是靜荷載,該取多少值?

這個時候,該請教設計了。

近三年,北京、江西多處發生地庫頂板坍塌,在處罰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同時,也處罰了設計單位。

更有甚者,某地某項目發生施工支模架坍塌,事故調查報告出來了,居然設計單位也有責任。

由此可見,荷載在圖紙上的註明是多麼的重要。

3rd

那麼,什麼叫均布荷載呢?

在實際使用中,作用在樓面上的活荷載,以點荷載或線荷載為主,幾乎沒有均勻滿布的面荷載的情況;但在設計過程中,為了計算方便和現實的可操作性,我們不得不把點荷載或線荷載按彎矩等效的原則,轉化為均布面荷載,這也就是《荷載規範》中可以查到的“樓面均布活荷載”;

以1米寬的單跨簡支樓板為例,設跨度為L,實際受力為跨中作用一個集中力P,見下圖: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跨中彎矩為PL/4;

支座反力為P/2;

按跨中彎矩等效,則應為:

PL/4=qL²/8,q為等效均布活荷載;

可以算得:q=2P/L;

支座反力為P;

見下圖: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由圖一和圖二可以看出,在實際受力P作用下,支座反力為P/2;

等效為均布荷載以後,支座反力為P;

也就是說,若以梁或牆為樓板支座,則按等效均布活荷載計算的話,樓板傳給梁或牆的荷載比實際大了一倍。

儘管樓面活荷載的等效要複雜得多,很難準確確定各種情況下等效均布荷載的支座反力比實際受力算大了多少,但上例至少說明,我們把樓面活荷載按等效均布荷載取值以後,對於梁、牆、柱和基礎來說,計算出來的內力要大於實際受力;同時,建築物的質量總值也比實際算大了;

這個概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梁、牆、柱和基礎的活荷載為什麼可以折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在抗震設計中,活荷載按均布荷載考慮時,重力荷載代表值中活荷載為什麼要取0.5~0.7的組合值係數

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荷載規範》中關於消防車活荷載折減的規定:

對於直接承受樓面荷載的梁,均布活荷載可以偏安全地少折一點,折減係數取為0.8;對於間接承受樓面荷載的柱和牆,容許設計人員根據經驗作較大的折減,或者按實際情況考慮;對於地基和基礎,作為最次級的受力構件,可不考慮消防車荷載。

4th

中外樓面荷載對比

結構設計時,荷載取值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樓面活荷載在豎向荷載中佔很大的比例,其取值是否合適,對工程量有較大的影響。

中國標準稱為樓面活荷載live load,歐洲標準稱為外加荷載imposed load.

(1)中國標準

GB 50009-2012《建築結構荷載規範》規定:民用建築樓面均布活荷載取值,不應小於表1的規定:

表1 民用建築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2)歐洲標準

歐標規定:

Areas in residential, social, commercialand administration buildings shall be divided int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their specific uses shown in Table 2.

住宅、社會、商業和行政建築內的區域應按照表2所示具體用途進行分類。

Independent of this classification ofareas, dynamic effects shall be considered wher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occupancy will cause significant dynamic effects.

不管區域分類, 預計因使用會引起具大動力效應的地方,應考慮動力效應。

Table 2 Imposed load in buildings

表2 建築內的外加荷載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關於樓面堆物問題,這些事情你得先弄清楚!

(3)對比

1)中國標準樓面活載根據用途給出確定值,歐洲標準樓面活載根據用途給出區間值,使用時工程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2)中國標準列表更清晰一些,例如對於走廊、門廳、陽臺、樓梯,中國標準分不同情況給出活載取值。但歐洲標準將樓梯、陽臺規為A類,對於其他類別時,樓梯、陽臺活載如何取值,不是很明確。

3)對於存儲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第6項區分為兩種情況,對於密集櫃書庫取為12kN/m2,其體取為5kN/m2。這類基本與歐洲標準E1類對類,歐洲標準則未進行區分,統一取為7.5kN/m2,還包括通行出入口區域。中國標準則未明確通行出入口區域取值。

4)中國標準未提到動力效應問題。

5)對於舞廳、體育廳、舞臺的活載取值,歐洲標準要高於中國標準,歐洲標準取4.5kN/m2 - 5.0kN/m2,中國標準取4.0kN/m2 。

6)與歐洲標準A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基本取2.0kN/m2。歐洲標準取1.5kN/m2-2.0kN/m2。

7)與歐洲標準B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取2.0kN/m2。歐洲標準取2.0kN/m2-3.0kN/m2。

8)與歐洲標準C1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基本取2.0kN/m2和2.5kN/m2。歐洲標準取2.0kN/m2-3.0kN/m2。

9)與歐洲標準C2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基本取3.0kN/m2和3.5kN/m2。歐洲標準取3.0kN/m2-4.0kN/m2。

10)與歐洲標準C3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基本取3.5kN/m2。歐洲標準取3.0kN/m2-5.0kN/m2。中國標準對出入口區域沒有明確說明。

11)與歐洲標準C4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基本取4.0kN/m2。歐洲標準取4.5kN/m2-5.0kN/m2。

12)與歐洲標準C5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未提到音樂廳,運動場4.0kN/m2,也未細分提到看到、平臺及出入口區域。歐洲標準取5.0kN/m2-7.5kN/m2。這個歐洲標準顯著高於中國標準。

13)與歐洲標準D1、D2類相當用途的區域,中國標準商店取3.5kN/m2,歐洲標準取4.0kN/m2- 5.0kN/m2。

14)中國標準的廚房樓面活載分別取2.0kN/m2 和4.0kN/m2,歐洲標準僅提到招待所廚房取1.5kN/m2-2.0kN/m2。

15)中國標準提到公共洗衣房樓面活荷載3.0kN/m2,歐洲標準未提及。


本文來源於建築one,僅作分享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