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動”——深度解析女性的性羞恥心理

“我不敢動”——深度解析女性的性羞恥心理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她說到在跟老公親密的時候,她老公說了一句“你好騷啊”,瞬間,她感覺像被澆了一盆冷水,明明知道她老公是誇她的成分居多,但還是忍不住覺得自己這樣“不好”。

女性的這種“性羞恥感”在國內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去的“愛美”、“性感”都是有罪的。

“我不敢動”——深度解析女性的性羞恥心理


從小的時候開始,一個女孩子如果偷塗媽媽的口紅,多半會招來一頓臭罵:“小小年紀不學好,塗什麼口紅”;青春期的時候,也總是有意無意地被灌輸“愛打扮化妝的都不是什麼好女孩,好女孩就應該樸素勤奮”這樣的觀念;到了社會上之後,那些性感妖豔的女人也總免不了被人在背後說成是狐狸精。

女性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性羞恥”一方面來源於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另一方面與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也有關係。

集體潛意識:反蕩婦機制

所謂“反蕩婦機制”,是指女性有一種本能,會自覺地避免讓他人認為自己是一名“蕩婦,這個本能有著進化論的基礎。

在原始社會,男性要確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其實是有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名女性被認為她有可能與很多男性發生關係(“蕩婦”),那麼男性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繁衍下去,就不會傾向於選擇這個女性。

除去母系社會階段,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相當長時間處於農業文明狀態,女性如果得不到男性的追求和保護,是幾乎無法生存下去的。所以,“蕩”約等於“無法生存”的等式在很多女性的潛意識裡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並深深影響著女性。

儘管人類社會已經從遠古時代發展到現在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這種“反蕩婦機制”仍然根植於女性的基因中。所以,即使在現代社會,女性仍然對“自己被認為是蕩婦”有一種深深的恐懼。而愛打扮、愛美,穿著妖豔,舉止性感,或者談論與性相關的內容,都會傾向於被認為是“蕩婦”。開頭我提到的這位朋友,在床上被自己的老公說了一句“騷”,其實可能是一種調情,但直接引發了她的“蕩婦”恐懼。

為了避免這種恐懼,女性就會無意識地壓抑自己作為女性的性感以及慾望,扮演社會文化所接受的“貞潔烈女”。

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國,既有很多文化精華傳承下來,也有不少文化糟粕。男尊女卑的思想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女性被物化,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一個物品是不應該有什麼慾望的,所以很多女性會把夫妻之間的性生活當作是在盡妻子的義務。

2004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在中國60至64歲年齡組的女性當中,一生從未體驗過性高潮的比例高達28%,而這個比例在西方各國沒有超過10%的。

你可以看見《慾望都市》裡的Samantha、《無恥家庭》裡的Fiona大膽談性,換男人,熱情奔放。卻很少能在國內的影視作品中看到哪個女性能大談特談與“性”相關的內容。而作品中那些熱情大膽、性感妖豔的女性角色也大多被塑造為“小三”、“狐狸精”這一類的負面形象。由此可見,這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不允許的。

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絕大多數女性在幼年時都沒有真正的性教育。而父母輩對性的保守和避而不談,會讓女性覺得性是一件很羞恥的事。

在以上兩方面的影響下,國內女性很少能去直面自己的慾望,更別提去享受性帶來的愉悅了。因為一旦去“享受”,可能腦中就會有一個彈窗出來:這是不對的!

女性如何消除“性羞恥感”

首先,女性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力量的覺醒,很多女性有了獨立的意識和能力。但是仍然有很多女性,因為種種原因,儘管有獨立的能力,卻依然想要依附於男性而生存。比如“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的言論也曾甚囂塵上,央視欄目《對話》有一期中,有一個女生問怎麼看“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句話,當時的主持人王麗芬老師回了她這麼一句話:

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人生的悲哀。

當然這種依附心理通常來自原生家庭比較多,比如家庭中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的教養方式,都會對女性的自我價值確立有很深的影響。關於原生家庭在這裡不過多展開闡述,但是一個明確的方向是,一個成人是有能力從原生家庭的影響下走出,去擁抱屬於自己的獨立人生的。

而當女性能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時,那麼就能去正視自己的慾望,因為一個人是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慾望的,包括性慾望。

其次,區分“性感”與“蕩婦”

集體潛意識讓大眾將“女性本身的性感”與“蕩婦”這個概念等同起來。但是作為個體,我們可以去仔細觀察這其中的不合理之處,比如女孩子的性感美麗程度是否與她的人品相關,性感妖豔的女孩子一定都是小三、狐狸精嗎?小三、狐狸精有沒有不是性感妖豔的呢?這樣多問幾個問題之後,就會發現這種等同是毫無根據的。

而前面我們也瞭解了這種等同多半來自於“反蕩婦機制”的作用,所以從女性自身這裡區分“性感”與“蕩婦”,認識到女性的本身就可以是性感、靈活、多變的,這樣就能更好地接納自己的女性能量。比如,開頭提到的我的這位朋友,“騷”並不等於人品不好,在那個情境下,是女性魅力的一種象徵。

最後,我們仍然需要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那些充滿魅力的女性,遭到的批判其實大多是來自於女性。很多的“蕩婦羞辱”居然也是來自於女性。所以,要直面外界的各種評判,我們仍然需要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歸屬感,是人類最基礎的需要之一,人需要被群體接受從而帶來安全。而特立獨行,與他人不同,則意味著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可能被別人討厭,被群體拋棄。當你活出自己的女性魅力的時候,可能會招致他人非議,尤其是那些至今依然試圖“物化女性”的男性,以及那些深陷傳統桎梏的女性們的非議和排斥,但是隻要你內心清楚——性感,本來就是女性生命的一部分。我不會用我自己,為時代的悲哀買單。

愛自己,滿足自己,女性,是獨立的個體,擁有所有正當的權利,包括,性愉悅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