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有利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強調,我們是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堅實改革基礎的,要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

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抽象的,而是要靠一個個具體的條條、塊塊之間的循環來支撐和體現。目前,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還存在一些阻礙資源優化配置的淤點堵點,亟待打通。為此,要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在園區共建、飛地經濟、總部集團、重組併購、項目合作、技術入股、企業遷建、招商引資等方面突破局部利益和傳統思維,讓生產要素在部門、行業、地區之間自由流動、良性循環,進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最終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整體提升。在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直接干預的同時,也要做好“放開”與“管好”的有機結合和動態平衡,引導資源要素向關鍵領域和優勢地區集聚,更好地發揮出政府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的作用。

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要進一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關鍵在於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從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轉向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當前形勢下,要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尤其要加快推進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創新端的改革。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又加速演變,這就要求我們集合科技力量、加大科技攻關,構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形成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高地,支撐經濟的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二是開放端的改革。經濟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這就要求我們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在減稅降費、銀行貸款、跨境貿易、開辦企業、辦理破產、保護中小投資者、保護產權等方面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推出企業感受度高的改革舉措,並在市場準入、市場檢測和大通關等“軟件”上推動實現全國一體化,推動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打造更高水平的“大進大出”平臺,搭建起一座座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橋樑。

加快推進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關鍵在於調整生產關係,解放、發展、保護生產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充分迸發,讓一切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發揮整體效應。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要牢牢立足於構建國內大循環這一基點。一方面,要調動供給側的積極性,促進優質產品和高水平科技的供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破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之難題,築牢“十四五”時期就業的壓艙石;要加快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要放寬總部經濟、高新技術企業等條件認定,聚集海內外頭部企業,加速形成更高水平的區域產業集群;要大幅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為我國企業全球聚才、選才、用才營造出有利的稅收環境。另一方面,要調動需求側的積極性,釋放內需,優化結構。要調整社保繳費率等政策,促進規模龐大的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及其收入增長;要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的預防性儲蓄動機,促進消費升級;要推進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釋放出有效的投資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