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反击战,毛主席评价: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谋兵者原创

天目山位于杭州西北,山势险峻,其北麓的孝丰城是浙西山区与平原的交界点之一,既是天目山北部门户,又是浙西与苏南、皖南交通要地,位置极其重要。

1944年秋,中共中央为发展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和准备战略反攻,并为在抗战结束后迎击国民党可能的反动内战预做准备,决定由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执行南进任务。

1944年12月中旬,粟裕率领主力3个团由江苏淮南的车桥地区出发,开始渡江南下。1945年1月,在浙江长兴地区与第十六旅会合。同时,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南下部队、十六旅以及浙东一带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4个纵队,计12个支队,粟裕担任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

天目山反击战,毛主席评价: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此时,部队到达天目山地区,而国民党早已在天目山布置了重兵。粟裕认为,我要进入敌后,必将遭到国民党部队的拦击,那要必将是场恶战。为摸清国民党军意图,粟裕决定声东击西,先以一个纵队控制莫干山、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敌后地区,国民党军如由孝丰城、安吉等地袭击我后方和指挥中心,我军即乘势向孝丰地区反击,进而控制天目山。

1945年2月,当一部新四军向敌后运动时,果如粟裕所料,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乘机令所部孝丰向我后方进攻,企图消灭我军。我军被迫自卫,天目山战役开始。

顾祝同令国民党第六十二师、"忠义救国军"共5个团,攻击我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妄图切断挺进杭嘉湖新四军的退路。粟裕指挥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奋起反击,当日在广德正南上堡里将国民党"忠义救国军"一部击溃,随机以一部进至孝丰北杨岱山、景和里一带。

2月13日,粟裕电令第一纵队主力日夜兼程西进到孝丰以北,投入到孝丰地区的战斗。15日,又电令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第九支队投入战斗。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16日晚,第三纵队开始全线反击,国民党军抵挡不住,全线溃退。

此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1700人,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30余挺,步枪600余支,并攻克孝丰城,控制了天目山东北地区,取得了天目山第一次反击作战的胜利。

天目山反击战,毛主席评价: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3月3日,顾祝同又出动12个团兵力,兵分4路,妄图趁新四军在天目山地区立足未稳之时予以消灭。粟裕再次准备反击作战,粟裕先用少量部队钳制其他3路,将首歼目标选为西路,集中兵力,务必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六团和"忠义救国军"主力。

3月7日,粟裕抓住战机,命令第一、第三纵队主力全线出击。国民党西路"忠义救国军"见势不妙,早早逃离。结果,其翼侧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一五六团完全暴露,第三纵队决定切断第一五六团退路。双方在报福坛附近的黄泥岗遭遇,展开激战,反复争夺有利地形。第三纵队最终将第一五六团消灭,击毙团长、俘虏副团长。国民党军4路分进合击的计划成了泡影。

经过十余天战斗,又歼灭国民党军1700余人,并乘胜占领东、西天目山,拿下了临安县城,控制了浙西十余个县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二次天目山反击战的胜利。

天目山反击战,毛主席评价: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国民党军不甘失败,蒋介石指令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官上官云相,调集精锐部队14个师、42个团共计6.6万余人,向天目山地区粟裕率领的苏浙军区部队大举进攻。

国民党军来势汹汹,粟裕认真分析,决定采取巧设疑阵,诱敌冒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

5月29日,粟裕首战击溃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师,乘胜占领了新登,并粉碎国民党军十个团队反扑,歼灭国民党军2200余人。6月4日,粟裕主动放弃新登, 部队后撤,8日又从临安向北撤离,15日撤离天目山,将国民党军引入到预设战场。

6月19日夜至20日下午,集中兵力在孝丰西北歼灭国民党军左路兵团第五十二师主力和第三十三旅一部。21日晚至23日,又调转兵力在孝丰东南未见国民党军右路兵团大部。

第三次天目山反击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粟裕用兵如神,共歼灭国民党军突击第一队少将司令胡旭旰、第五十二师副师长韩德考、第七十九师参谋长罗先觉等以下官兵6800余人,其中俘虏近3000人,缴获各种大炮17门,轻重机枪130余挺,长短枪千支。

天目山反击战,毛主席评价: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粟裕在天目山地区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总共歼灭1.3万余人。中共中央领导非常高兴,毛主席评价粟裕: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真证实了毛主席的预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