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部分員工合影,後排右三為時任社長楊樺,前排右四為作者

第四節 任綜合編輯部主任;國學精粹《連山易》在失傳2200多年後重見天日;為楊勤良三本書做責任編輯;鳳凰衛視向全球華人隆重推介《葉文福詩詞選》


出版社的運轉不斷走向正軌,曠昕社長通過不斷努力,終於向市有關部門為本社爭取到了教輔書籍出版的份額。因為工作的需要,社裡由原先的一個編輯部分為了兩個編輯部,即綜合編輯部和教輔編輯部。我任綜合編輯部主任。

社裡除社領導實行年薪制外,其餘所有員工實行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制,因此,每個編輯每年都要完成相應的利潤指標,才能拿到相應的績效工資,否則,光靠那點可憐的基本工資,連生存都成問題。利潤指標分為助理編輯級、正式編輯級和編輯部主任級三個標準。我除了要完成自己領受的全年利潤指標外,還得要考慮部門的利潤指標完成情況。這個利潤指標就像一把把寒光閃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編輯頭上,時時刻刻處在擔憂和惶恐之中。

說實話,編輯坐在辦公室等米下鍋是完不成利潤指標的,你必須出去找米下鍋。我要求編輯們都能走出去,到社會上去和各界人士交朋友,到市場上去尋找選題,去發現書稿。

要求下屬做到,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因為自己頭上一樣懸著一把劍。

我走出去了。

我到了深圳大學,到了市社會科學院,到了市史志辦,到了市中小企業家協會,我知道這些地方有作者,有選題,有書稿。

靠著真誠,靠著信譽,我拿到了市史志辦負責的各區年鑑系列出版項目。

有了這批連續性的旱澇保收的書稿出版打底,我不用擔心頭上的那把劍會掉下來了。

作為書稿編輯,我想的是做我自己想做的書,想的是在讀者的書架上,能立有我做責任編輯的書,哪怕它帶不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哪怕它會賠本。

我把目光再一次地盯向了自己想做的書。

2010年春,熟人介紹,連山易國學研究總院(深圳)執行院長博爾朵先生找到了我,稱他手頭有一本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稿《連山易》,希望能在我社出版。

我的第一反映是,《連山易》畢竟知之者甚少,這樣的書市場不會很大,經濟效益也不會很好,弄不好還會賠本。我沒有回絕博爾朵先生,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靜下來時,我做了認真檢索和思考。連山易,是中國最早的易學,之後才有歸藏與周易。連山易論述的是人之成長、婚姻之變化、家庭之演變、部族之聚散、國家之法統、王權之盛衰。整個論述圍繞社會道德和王權法統而進行,最終歸於天人和一。其樸素的思想、唯物的哲學體系及嚴謹的邏輯觀點,歷代被認為是三皇五帝治國的寶典。所謂連山,亦謂“連三”,一是客觀體系,二是時空體系,三是數理體系,是非常完整,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由於歷史演變,朝代更替,馬亂兵荒之多種原因,連山易已失傳2200多年。據博爾朵介紹,此本《連山易》系連山易當代宗師韓藝老先生憑著超人的記憶,攜眾弟子歷時多年,共同努力,方才完成,其目的就是想讓這部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珍品重見天日。

我認為,此書可做。這是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藏。我帶著博爾朵見了曠昕社長,曠社長當即同意納入我社出版選題,由我做責任編輯。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老實說,這是一本難啃的書。我只是覺得應該出版,但我沒想過我要做責任編輯。對於易經,儘管在日常的讀書中有所涉獵,但依然是相當陌生,似懂非懂的。但社長定了由我做責任編輯,我無法推辭,坦率地說,除了社長,社裡也沒人能拿得下來。

這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我硬著頭皮上陣了。拿到書稿後,一遍讀後,丈二金剛;二遍讀後,雲山霧海;三遍讀後,似有所得......再讀第四遍,第五遍,終於進去了,終於把握了。對於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審讀過程中,我一直與博爾朵先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不懂就問,有疑即提,存異則商。三番五次地溝通交流,不厭其煩地討論修訂,我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嚴格認真的三審之後,2011年3月31日,國學精粹《連山易》終於在失傳2200多年後重見天日,並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辦了新書發佈會。

時至今日,我在網上查看這本書的情況,沒想到,時隔6年後,該書不僅沒有降價,反而各家書店均在原定價基礎上上漲了近4倍的價格在進行銷售。

一位易經學家撰文寫道:根據《周禮》記載,夏、商、周都有易。夏易為《連山》,商易為《歸藏》,周易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易經》。一般認為,《連山》與《歸藏》已經亡佚,但是我前段時間去北京圖書大廈看到一本《連山易》,由韓藝釋著,博爾朵整理,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這說明,連山易並未亡佚,在民間仍有流傳。

做這本書,出版社並未盈利,但我仍然很開心,因為這部曠世絕學的出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一種貢獻。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韓藝(右)和博爾朵(左)出席 《連山易》新書發佈會


軍人出身的楊勤良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從血與火、生與死中走出來,逐漸將自己的情感世界寄託和融入了軍旅,情有獨鍾地醉心於紅色軍旅文學的創作。

2011年春,他給我送來了一部他創作的書稿《一代驍將曾保堂》。書稿記述開國少將曾保堂極富傳奇色彩、可歌可泣的一生。其堅定的為勞苦大眾犧牲奉獻的信念、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令人感佩。選題是成立的,可取的。這樣的書,是我想做的書。

但當我接觸這部書稿後,我卻非常不滿意。文字的拖沓、結構的混亂和語言的梗阻幾乎讓我做出了退稿的決定。當我把不滿意的意見告知楊勤良,楊勤良誠懇地告訴我,他不是科班出身,文化水平不高,16歲就參軍入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復員回到地方工作後,參加過1984年江西省首批自學考試。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懇求我給他一個機會,他會認真修改,直到我滿意為止。我被他的謙遜和樸實所感動,也為他的堅韌和自強而叫好。我給了他半年修改打磨的時間。

沒想到,半年後,楊勤良果真送來了他認真修改過的該書第二稿,恭恭敬敬地對我說,如果我還不滿意,他會再次修改。

望著他那真誠的面容和神情,我相信,他一定會進步,我願意幫助他,扶持他。

我沉下心,認真地審讀《一代驍將曾保堂》第二稿。

看得出來,楊勤良是用了心的,第二稿明顯地強於第一稿,文字、結構和語言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正和解決,讀完全稿,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革命先烈的崇高形象鮮明而又真實地立在了我的面前。

當然,也還有諸多不足,我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一句話、一個篇章一個篇章地進行審讀,或直接處理或提出修改意見後,將書稿退還給了楊勤良,讓他再做第三次修改和訂正。我是想考察考察他是否謙遜好學,是否聽得進意見。楊勤良沒有絲毫猶豫,又將書稿進行了第三次整理,然後將新打印出的第三稿連同第二稿稿樣交回給我。

我知道,這個作者值得幫助,值得扶持了。

2012年2月,《一代驍將曾保堂》出版。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此後的幾年間,楊勤良又寫出了《放羊娃的足跡——記老紅軍王鴻榮》《軍人本色——曲國元的一生》兩本書稿,依然是由我做責任編輯。

曠昕社長親自撰文,評說楊勤良和他的紅色軍旅文學創作。在《〈放羊娃的足跡〉與深圳》(見《深圳晚報》)一文中,曠昕寫道:

深圳這座新興的城市註定了一般青年作者少有同時深入現實生活和歷史時空中去做細緻紮實的體驗採訪甚至考據的,楊勤良恰恰就是這樣的作者,他工作之外全部精力和個人愛好都放在了這個“第二職業”中。根據寫作的需要,他每創作一部作品都要採訪數百人,行程上萬裡。採訪實錄和筆記往往是作品字數的十幾倍幾十倍。包括傳主的身世,與傳主有關的人和物,生活戰鬥的重要環境和場合,他都要做紮實的探訪、勘察和考證。他在追求一種下結論之前窮盡一切相關元素的方法——幾乎達到了專業史學研究者的治學要求,這無疑是創作非虛構類作品質量保證的重要途徑。

在改革開放經濟大潮澎湃的深圳,衝鋒陷陣的戰士已成長為專寫軍人的紅色傳記文學作家,成為深圳“文學深軍”中耀眼的一員。

通覽楊勤良的作品,可以歸納出四個特點:

一是,史實客觀。大事忠於史實,細節合乎情理,做到了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二是,語言樸實生動,情節緊扣人物,構思最接地氣;三是,思想內容潛移默化,給讀者補充正能量於無形;四是,歷史線索和故事邏輯清晰,使讀者在文學故事享受中清晰看到一段歷史的截面和發展邏輯。

當一部作品具備了這四個特點時,也就難能可貴地做到了“三個負責”:對歷史負責,對傳主負責,對讀者負責。

作為責任編輯,我為作者高興,為楊勤良高興。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楊勤良的三本紅色傳記文學作品


《收割自己的光芒》的出版,讓葉文福以嶄新的文學形象再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喜歡他和不喜歡他的人,都會因了這本心血之著而對他刮目相看。

趁熱打鐵,因勢利導,我尋思著再給他推出一本新書。

2012年初,我將這意向傳達給葉文福,他認為很好!

我仍然傾向於出他的新詩精品選集,沒想到他又一次否定了我的建議。

他決定將他幾十年間寫下的古體詩、詞賦、對聯整理成集給我。

我知道葉文福的古體詩詞功力很高,其作品集完全達到了出版水平。但我還是有點猶豫,由於古體詩詞的侷限,其在圖書市場上的行情很不理想,我擔心社裡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不會通過此書選題。將我的擔憂告訴葉文福,他說,如果社裡擔心賠本,那我自費出,該交的費用我交。我只告訴你一句話,這本書的出版,將會是又一個全新的葉文福!將會是這個領域裡捨我其誰的葉文福!

這就是葉文福!永遠自信的葉文福!

他的自信絕對建立在他的實力之上,我知道。

他是要一次又一次地給讀者以震撼。

我理解了葉文福。

我接受了他的決定。

申報選題,順利通過。

2月下旬,收到了葉文福寄來的古體詩詞書稿。

一如此前,我按下手頭別的書稿,集中精力審讀葉文福的古體詩詞集。

書稿整理得很倉促,給我的感覺是雜亂。其一:書稿內容有古體詩,古體詩裡又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古風;有詞;還有賦文、對聯,一股腦地混雜在一起,沒有明確分類。其二:正文內容和標題同一字體,沒有區別,詞章上闋和下闋間沒有空行,看得人頭大。我當時就想退回葉文福重新整理,但考慮到他比我年長,身體又出過大毛病,不忍心讓他負擔過重,還是我代他整理。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暫且將正文放下,先讀他為這本書稿寫的自序。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葉文福詩詞手稿


自序題為《散談詩、詩人,格律、格律詩》,洋洋二萬餘言。詩、詩人部分著重談新詩,格律、格律詩部分重點談古體詩。我認真地讀完了全篇自序,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我對格律和格律詩素有愛好,也有研習,大學期間作為專業課程學習過,創作實踐中也多次讀過王力先生的專著《詩詞格律》,但都沒有讀葉文福的自序裡談格律和格律詩這樣受益匪淺。

葉文福認為:

我們在談格律的時候,首先必須想到詩,必須謹記:格律是為詩服務的。沒有了詩意,格律就成了一紙空談。

某種意義上說,格律,就是足球場。而詩,就是一場足球比賽。所有的謀略、技巧、力量、節奏,都必得在足球場內進行。出了足球場,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葉文福強調:

1. 格律詩——正常情況下,必須堅決地、無條件地按照格律詩的要求寫。

2. 格律就是格律。必得先十分熟悉格律了才能按格律寫詩。

3. 格律就是格律。格律就是一種規則,沒有什麼可將就的。

4. 嚴格地按照格律寫格律詩和破格(在個別地方不按照格律的一般規律)其實是一對相反相成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矛盾。

5. 格律詩不僅要在形式上嚴格按照格律詩的基本要求精雕細刻,而且,格律詩更重要的在於,最難之處在於,格律詩對文字的要求是苛刻得有許多即使是詩家也是無法理解和實踐的。

葉文福希望:

我寫詩,包括現代詩與格律詩,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把古典詩的氣韻與現代詩的意境融為一體;

——把李詩和杜詩的氣質融為一體;

——把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融為一體;

——把漢語詩的意蘊與我所理解的外語詩的意蘊融為一體。

我非常讚賞葉文福對格律和格律詩的見解,有這樣的見解,何愁書稿質量!不然,他何以敢自詡“這本書的出版,將會是又一個全新的葉文福!將會是這個領域裡捨我其誰的葉文福!”

應該說,這篇自序使我對葉文福的書稿更加充滿信心,也更加激發了我審讀的興趣和欣賞與學習的慾望。

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我審讀完了書稿。和審讀《收割自己的光芒》一樣,我依然是同樣的原則:不可說的話不能說,不可碰的雷不能碰,不可議的時政不能議,不可寫的題材不能寫。

我將書稿中的古風、賦文和對聯部分全部取消,只保留了詩和詞兩個大類。

詩和詞嚴格按照格律和詞譜要求核對準確,成書定名為《葉文福詩詞選》。

3月10日,將處理後的書稿寄回葉文福認可。

3月18日,收到葉文福認可後的書稿並隨附的短信:

良原兄:

看了您的審核稿,同意您的處理意見,個別地方稍有異議,供您參考。

關於編排,我覺得以內容分類,同題材按時間為序的方法較好。

文福

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得到葉文福的認可後,我開始著手下一步的工作。沒想到,這老哥卻始終不肯讓我截稿。

5月10日,收到他的短信:

良原兄:

今日是5月10日,接您電話後,將以前的稿子全部梳理了一遍,附後。

中間有一些重要修改,請您務必萬萬以此為準,各歸其類。

多有煩勞,此心負重,拜託拜託,面南而拜之。

文福

2012.5.10

又:

良原兄:

您好!

將要加的稿子再審一遍寄上。

如送女出嫁,悲催不能自己,唯我兄能解。

文福

2012.5.10

剛按他的要求處理完,5月12日,他又發來短信:

良原兄:

加一首《黃巖島》,麻煩您。

文福

2012.5.12

5月30日,再收來信:

良原兄:

您好!

詩稿還在校對中,我想認真點,儘量少出不該出的訛錯,儘快交稿。

近日又寫了些七絕,寄上,供您參考。我當然想用上,但憑君意。

隨時聯繫。

遙祝

夏安!

文福

2012.5.30

還沒來得及處理,第二天又收短信:

良原兄:

近日又寫了幾首七絕,寄上供您參考。萬請加上。中如有您不想用的,您自行處理,但用則不改。

詩向會家吟。您我兄弟,我作您編,渾同一人,真乃我詩之幸也。

拜謝。

相信您的文福

良原兄:

昨日所寄文字,略有修改,又加一首七絕,勞您費心加上。

葉文福

2012.5.31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我火了!如此沒完沒了,何日是個頭?

我向他發出最後通牒:再不允許改動和加稿!

7月中旬,書稿所需的作者小傳、照片、手跡、 印章、後記等資料全部到位。

簽訂出版合同,送複審,終審,申領書號和CIP數據,下廠,看藍樣......

一切無誤後,我簽字付印,首印5000冊。

2012年11月,《葉文福詩詞選》出版。

又是一股新的葉文福旋風,出版不到一個月,找我要書的電話就不下六七十個。

2013年2月8日,龍年臘月二十八,總部位於香港,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性華語衛星電視頻道鳳凰衛視,《總編時間》欄目,主持人呂寧思向全球華人隆重推介了《葉文福詩詞選》:

呂寧思:新春正是讀書時,趁機再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我這把年紀的媒體與政治、文化界的朋友,一定都還記得葉文福這三個字吧,對,他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30多年前那首轟動文壇與政界的長詩《將軍,不能這樣做》的作者。那首自由體長詩,使葉先生的人生命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他詩人風骨沒有變。最近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了《葉文福詩詞選》,在下得到了作者的一本簽名贈書,幾天內是一口氣讀完,由衷地喜歡。


我不願意用登峰造極這類字眼去讚揚他,但是不誇張地說,葉先生的古典中國格律詩詞堪稱一絕,我想不僅僅源於他詩詞造詣之高,更是他人生遭際與內心情感在幾十年顛沛時光中釀造出來的濃酒。清代詩評家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這樣寫到,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裡無詩莫浪吟。

葉文福的詩我想就是從他性情風骨中生成的。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這本詩集按照唐宋的七絕五絕,七律五律,還有詞牌格律分類。詩人的詩意可以說魂遊於古今,並縱橫於家園,翻開這個詩卷,精彩的文字是接踵而至。先看看這樣一首詩,寫茅臺酒的,這不是做廣告,這一首七絕這樣說的:

皆道茅臺是好詩,十年苦窖竟誰知。

高粱穀子隨天老,爛到極時是醉時。

如此妙句寫的當然不只是茅臺,他寫的是酒,更是詩,是苦,也是醉。葉文福此人好酒也好茶,所以他的另一首詩《茶道》是這樣寫的:

佛然禪坐兩袈裟,一半原神是紫砂。

李白吟詩先醉酒,破書萬卷我憑茶。

從酒到茶到讀書,這就是葉詩人佛然禪坐的生活逸景。再看看這樣一首詩叫《讀書》,他是這樣寫的:

人生於世有何求,情繫詩書性自柔;

氣納千江成大海,攻防退守總風流。

再讀讀另外一首《哭譚嗣同》,這樣寫的:

戊戌斷頭本慈禧,小人趁亂弄兵機。

書生救國談何易,歷史從來不悔棋。

最後一句太好了,歷史從來是不悔棋的,想必政治家們是最有同感的。

葉文福的另一首七律,《寄長沙》是這樣寫的:

湘江古浪枕行船,古井思天靜失眠。

雪水投江情未已,黃河入海夢方圓。

無風浩蕩三千里,有劍爭鳴一鞘間。

自品青松高格調,梅然碧血笑嚴寒。

  我們知道唐詩七律中最精彩的就是一種對仗的藝術,在這位現代詩人的“雪水投江情未已,黃河入海夢方圓”,還有“無風浩蕩三千里,有劍爭鳴一鞘間”中,揮灑得是如此天衣無縫,特別是我最喜歡的“雪水投江情未已,黃河入海夢方圓”,這兩句難道不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千古絕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絕頂再現嗎?

葉文福填詞的功力很了得,是佳句連篇。他在一首《水調歌頭》中這樣寫到:

人間事,詩詞罷,細品茶。

一觴狂醉千載,醒處便是家。

進可三軍奪帥,退修青竹萬竿,醉眼看流霞。

看看那種把人生的逍遙和狂醉千載、三軍奪帥的豪氣結合在一起,實在是胸中自有宇宙萬千。

30多年前葉文福因為政治詩《將軍,不能這樣做》而蒙難,如今他年近七旬,生活的坎坷與磨難塑造了一位如此的詩人,對於他來說禍兮福兮,悲乎喜乎,我們去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去體會吧。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第五節 出版社又一次換帥;在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建社八週年紀念活動上誦詩;出席第二屆深圳詩歌節暨2012中國詩歌年會


不知是否由於工作的需要,2012年夏,曠昕社長調任市記者協會任專職副主席,集團黨組任命楊樺女士為出版社社長。

出版社又一次換帥。

平心而論,曠昕社長是一個真正懂出版的出版人,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是在他的領導下,才走出低谷,站穩腳跟的,沒想到,正當全社員工倍感欣慰、群情旺盛的時候,突然地將其調離出版社,員工們多有議論。

楊樺也是集團老人,早先在深圳特區報社下屬的《深圳青少年報》任副總編輯,其後調任集團下屬一家企業做老總,稍後任集團人力資源中心主任,再後任集團系列報刊編委會總編輯,此次兼任出版社社長。

兼任出版社社長的楊樺十分低調謙遜,但給人的感覺是歷經風雨後的沉穩和幹練。她沒有做過圖書出版,因此她對出版社全體同仁都非常尊重,對如我等出版社老員工和骨幹力量更是倚重有加。她的就職講話很實在,沒說半句大話和空話,只提出了“小而精,精而強”的辦社宗旨和發展方向,打造一個有自身特色、自身亮點的出版社,在此總目標下,通過共同努力,提升職業榮譽感,提高員工收入水平。她請全體員工放心,她願意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

大家對楊樺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更寄予了全新的期望。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作者在葉文福(右)家中


不久,出版社舉行建社8週年紀念活動,全體人員齊聚一堂,舉杯相慶。

我不是元老,我只有6年社齡。

但我目睹了她艱難而緩慢的發展。從最初的年出三五本書到8年後的年出上百種,從初期的連年虧損到8年後的小有盈利,她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行進。

我算是個老出版人了,上世紀80年代,我就進入了出版行列。

我始終認為,出什麼樣的書,是任何一家出版社都需要認真考慮的首要問題。一家出版社,無論大小,都得有自己的方向和品牌。

應該說,通過8年來的摸索與實踐,我們這家全國最小的出版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品牌。但還不夠,還很不夠。

8年來,我把她當成家一樣看待,喜歡她,關心她,愛她,她沒起色,我愁;她有成績,我笑。

我以一個出版人的操守,為她盡心盡力地工作著。

我給她組到了著名詩人葉文福、著名財經作家成君憶的書稿;我責編的書,兩獲南粵圖書獎;她下達給我的利潤指標,我年年超額完成。

對於她,我問心無愧。

聚會上,我朗誦了為慶祝她建社8週年寫下的一首詩:《七律.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八週年》

詩云:

風風雨雨又秋中,除舊迎新上下同。

舵正輕舟能闖海,心齊眾蟻敢吞鴻。

須知本土資源廣,更有名家字墨豐。

當信勵精圖治後,書香陣裡我稱雄。

全體同仁依然滿負荷地工作著,一本書一本書地做,一分錢一分錢地掙。楊樺社長也聽從了大家的建議,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出版社,和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編輯報紙和圖書出版可不是一回事,她俯下身子從零開始學習出版社的整個工作流程,並組織編寫了出版社新的五年規劃。她以她的努力和務實,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擁戴。

2012年8月,女兒子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南師範大學。

同年9月中旬,我和財務總監李雙清一起代表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赴臺北參加了第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交易會期間,參觀考察了臺灣萬卷樓、龍圖騰和時報出版三家出版公司,並遊覽了阿里山、日月潭和臺北市容。

同年12月21日晚7時30分,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深圳報業集團、北京大學新詩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深圳詩歌節暨2012中國詩歌年會”在深圳廣電集團演播大廳隆重開幕。

本屆詩歌節主要活動包括:第二屆深圳詩歌節開幕式暨鄉戀·深圳詩歌音樂會、中國詩人深圳行採風創作、詩歌朗誦會(龍華新區《詩歌龍華》專場、深圳大劇院《詩歌與孩子》零點星之夜專場)、中國詩歌年會、2012中國詩歌年度詩人頒獎儀式暨《面朝大海·2012深圳詩歌大展》新書首發式。

著名學者謝冕、孫紹振、徐敬亞等,葉文福、舒婷、梁小斌等多位中國詩歌重量級人物以及深圳100多位詩人出席了本屆詩歌節。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第二屆深圳詩歌節暨2012中國詩歌年會海報


我是被邀請出席的深圳詩人之一。

同時,我還接到組委會交給的任務,詩歌節期間全程陪同葉文福夫婦。

21日傍晚接到葉文福夫婦,是在詩人住宿地觀瀾山水田園。我等候在大堂門前,迎候著接機的專車到來。

又見到葉文福了,又見到嫂子了。

12月的深圳,雖說時令已是冬季,但仍然天高氣爽,溫度宜人。葉文福牽著王粒兒的手走下專車,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我迎上前去,先和他擁抱在一起,稍後才和嫂子打招呼。

送他們進早已安排好的套間後,剛一坐下,葉文福就迫不及待地說:“良原,我給你帶禮物了!”嫂子立馬從行李箱中取出一個精美的盒子遞給我,我看見盒子上有“中國壽山石”的字樣。

打開盒子,裡面整齊地擺放著三枚印石。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葉文福送給作者的三枚壽山石印料


當晚的開幕式上,深圳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會長、深圳電視臺著名播音員吳慶捷充滿深情地朗誦了我南下深圳之初創作的新詩《這是一種心靈的相約》。

22日晚,第二屆深圳詩歌節暨2012年中國詩歌年會“詩歌龍華”朗誦會在大浪舉行,我和葉文福夫婦坐在一起。

我又聽到了葉文福那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朗誦,對於大多數聽眾而言,他們絕對是第一次近距離地被感染被震撼。

在追光燈的照射下,葉文福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舞臺,走到舞臺正中央。

他就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那兒,高昂著頭顱,眼睛直視著前方的上空,整個人一動不動。

會場裡靜極了!

沉默。長時間的沉默。

突然,他那富有穿透力的聲音響起:

當我還是一株青松的幼苗

大地就賦予我高尚的情操

我立志作棟樑,獻身於人類

一枝一葉,全不畏雪劍冰刀

……

葉文福聲情並茂地朗誦著他的著名詩篇《祖國啊,我要燃燒》。

我是有幸聽過他朗誦這首詩的,那是在近30年前的赤壁詩會上。我知道什麼叫被感染,什麼叫被震撼。

我渴望,渴望面前閃出一千條向陽通道

我要出去,投身於熔爐,化作熊熊烈火

祖國啊,祖國啊,我要燃燒……

隨著最後一聲“我要燃燒”,葉文福雙手向天而伸,整個人石化一般地定格在舞臺上。燈光下,兩行淚水閃爍著晶瑩的光芒。

依然是靜場。長時間的靜場之後,雷鳴般的掌聲響起,衝向夜空。

我回頭看到,好多人的眼睛裡閃著淚光。

或許是組織者有意的安排,葉文福之後,是我朗誦。

我走向舞臺。

我朗誦了寫於上世紀80年代的詩作《嚮往那一片沙漠》:

真想循著你的腳印去到那片荒涼的沙原和你不甘離去的魂靈一起為了愛而勒緊褲帶而不知疲倦地勞作直至死亡


而你卻先走了給一個生者留下巨大的悲傷沙漠如海吞噬了你微弱的生命之舟而你的一團大鬍子卻依然濃黑那是對於沙漠不會屈服的象徵


儘管倒下的並不都是勇士而我卻把你認作了英雄我曾說過先行者你走你的但我卻願跟在你的身後


因為那一片沙漠已被移植進我的胸腔我並未乾涸的熱血足以將其滋潤如沃泥只要耕耘只要播種綠色終將覆蓋那漫無邊際的枯黃


我走了任一群女人的呼喚嘶啞任一群男人的眼角堆起鄙夷循著你的腳印我跌撞而行有風作伴有雨為伍我不孤寂我洞開的心扉只有如火之嚮往


在熱烈的掌聲中回到座位,葉文福在我耳邊輕輕說了兩個字:“成功!”

散場後,詩人、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田地對我說了3個字:“沒想到!”


郭良原:《開始——我的前六十年》第十二章 與書為伍(續)

作者(右三)與葉文福(左二)及詩友合影


次日,活動安排參觀觀瀾版畫村。版畫村是一個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古村落,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者、著名版畫家、美術理論家陳煙橋就出生在這裡。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樓古色古香,構建成獨特的客家居住風情。椰樹、芒果樹、榕樹等亞熱帶植物成片相連,一派風光怡人,靜謐安詳的氣象。它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創建的“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的核心區,它集版畫創作、製作、展示、收藏、交流、研究、培訓和市場開發為一體,以獨特的魅力與方式,將中國版畫的事業與產業發展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我陪著葉文福夫婦閱覽了陳煙橋的生平介紹,欣賞了各國版畫家的精美畫作,領略了嶺南獨有的客家風情。

這是我和葉文福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次聚會。

活動結束的前夜,主辦方安排了豐盛的酒宴。很多與會者和深圳本土的詩人紛紛向葉文福敬酒,出於身體原因,葉文福都是象徵性地舉杯答謝,我也記不得那晚為他代了多少杯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