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街邊的小販都能讀懂,為何還會被稱為詩王?

黑暗騎士駕到


詩是什麼?詩是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詩並不一定非要晦澀難懂才叫做詩。相對於古代的詩,我們認為有些語句比較難以理解,是因為漢語言的變化,因為古代的詩多用文言文和格律創作,因為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是白話文,白話文更多的借鑑了口語,俚語和韻文組成。

那白居易為什麼能被稱為詩王?首先白居易是唐朝留下作品最多的詩人。不同於中唐時期的其他詩風,白居易走出了一條通俗之路。通俗並不損害詩歌的美感,尋常的語言在白居易的筆下變得情趣盎然。所以留下許多傳說故事,說白居易寫完詩後會經常讀給那些大爺大媽們聽,經過不斷修改,直到對方聽懂為止。

白居易所作詩篇,很多抨擊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這和白居易的出身有關。白居易出生卑微,又由於戰亂和親人離世備受打擊,而且多次在各地任職卻又多次被貶,所以白居易的詩歌大多都是諷刺社會,諷刺當時的統治和政治。例如《慈烏夜啼》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不過白居易也寫出有眾多具有生活情趣的詩,例如《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地。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李白的詩大氣磅礴,天馬行空。杜甫的詩博大精深,氣象森嚴。白居易的詩,探索出了新的一條路,平易近人,以小見真。甚至在日本朝鮮等地,白居易是最為人所知的中國詩人。


人比黃花胖了


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街邊的小販都能讀懂,為何還稱為詩王?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許你是明知故問吧!

白居易被稱為詩王是當之無愧的。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中年避亂越中,後來考取了進士,進入仕途,做了諫官,多次上書要求革除弊政,同時寫了不少的"諷諭詩",常常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因此遭權貴排擠,被貶為江州司馬。

他的詩前後變化頗大,前期的"諷諭詩"較多,主要是反映現實的社會,後來"閒時詩"、"傷感詩"佔的比例較大。歸納起來,他一身的詩可以分為諷諭詩、閒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四大類。因此,他以詩文著稱。特別以《長恨歌》、《琵琶行》等最為流行。有"古今長歌第一人"之譽。

他對作詩文的主張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並且提倡用詩歌補察時政,世導人情,要求有補於政治。他對先秦至唐朝以來的詩人,最推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類詩句,說是最有價值的詩。同時也主張"唯歌生民意,願得天子知"。因此,他的詩富有現實主義意義。

白居易在政治上相對積極,他的詩能深刻地反映階級矛盾。揭露統治階級的荒淫與殘暴,由於被貶後常常接觸社會上中下層人民,對人民的疾苦有所瞭解,因而,同情低下層人民的遭遇。這類詩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瑟琶行》,通過瑟琶女的遭遇寄託被貶後的悲憤心情。他的敘事詩善於刻畫人物,形象鮮明生動鮮明,佈局完整,語言優美。

白居易的詩最大的特點還在於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他寫詩儘量做到讓那些沒有文化的老年婦女都能理解。據傳他寫完詩後,先讀給老年婦女聽,老年婦女要是聽不懂,他就修改,一直到聽得懂了才定稿。所以他的詩從王公貴族到下人僕伕都能吟詠;從官府到茶館、驛站到處都有人題寫,所以流傳十分廣泛,甚至說流傳到國外。

據統計現在流傳的《白香山集》共七十一卷。

作詩之目的,無論抒情也罷,敘事也罷,傷感也罷,閒時也罷,除了抒懷外,總是想給人看,給人誦,給人吟的。正如我們現在玩頭條,誰都想閱讀量大,難道不是一理嗎?

諸如以上理由,白居易詩作之豐富,流傳之廣泛,對詩歌貢獻之大,如果稱他為"詩王"是不足為奇的。


高樓避愁


筆者以為題主已經在題目中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正是因於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街邊的小販都能讀懂,才能被稱為“詩王”。這就像是網絡上的寫手或是頭條裡的文友詩友被稱為“流量王”是同樣道理。😀

古時人們對詩人的尊稱一般是根據他們的作品特點來決定的,而詩人的作品則集中反應了詩人的思想性格及行為品質。比如說,人們稱李白為“詩仙”,是因為他的詩富餘想象、構思奇特、仙氣飄飄;稱杜甫為“詩聖”,是因為他的詩譏諷時弊、同情飢苦、憂國憂民;稱李賀為“詩鬼”,是因為他的詩沉痛哀怨、晦澀難懂、甚至有點兒陰森恐怖,這與他後期從事的工作有關(李賀後期由於生活所迫,乾的是朝廷禮部專門負責官員們喪葬禮儀事物的一個小官)。

白居易練詩成魔。

同樣道理,白居易的詩也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是,白居易還有一個更形象的稱謂是“詩魔”,也就是說,他在寫詩磨練推敲上並不比賈島、李賀等人差,甚至是更加努力,反覆推敲,吟詠書寫,竟然到了寫詩成魔的程度,因此被後世冠以“詩魔”的稱謂。

白居易的詩簡單通俗易懂。

當然,白居易不同於詩仙詩聖們的特點主要在於,他不是推敲字詞的優美或是意境的深遠,相反他追求的是字詞的簡單直白、意境的通俗明瞭,據說白居易寫完一首詩,每每都會拿給街頭老嫗、小販們反覆吟詠,如果他們聽不懂就拿回來修改,直到聽懂為止,這就形成了白居易後期“香山體”詩的特色、簡單通俗易懂。

白居易的詩風靡亞洲。

還有一種更加瘋狂的現象,由於受大唐文化的影響,當時的日本、韓國初通唐人文化,就是相當於唐人小學畢業的水平吧,於是他們非常喜歡大唐的詩歌呀,可限於文化水平關係又讀不懂詩仙詩聖們那些高大上的詩作,因此這些日本和韓國人就非常推崇白居易的詩,某種程度上說白居易的詩在韓國和日本還真就有一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霸氣。毫不誇張的說,白居易在當時那就是整個亞洲的流量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