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杭州滨江一片网红粉黛花海,刷爆抖音朋友圈,美得如同粉色海洋。可惜仅几天时间,这片花海就被蜂拥而至来拍照的人们踩踏,片片倒伏,不得不全部割除,只留下触目惊心的草垛。

10月30日,又有爆料称杭州又一处粉黛花海沦陷。“粉黛乱子草很脆弱,被人为踩踏后根部会腐烂、死亡,明年就不能继续盛开了。”养护员唐美芳说,三年种植不过三天就被毁,草地上被人为开出了几个道,粉黛乱子草被七零八落的弯折在一处,杆子上是一个个或躺或靠的痕迹。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被毁景区现状


网红景点诞生记:网红创造新爆点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原来的样子


其实粉黛乱子草在我国早有种植,为何前段时间才火?

这片花海是由一支抖音小视频带火的,不过短短几日就已引起了线下打卡的热潮。

横空出世的短视频助力各大景点登上热榜,一时间,景区走入“网红时代”。

短视频的魅力,网红的魅力,在一个一个热点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papi酱”的一支广告“创下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纪录”,到微博“超级红人节”盛典举行,再到直播平台成为投资者争相抢占的行业风口。早在2014年下半年,我们就注意到网红的崛起。但网红在2016年的爆炸性成长,为大街小巷人所共议,仍然大大出乎意料。现在,网红已是社会级现象。作为标识时代特征的独特文化现象,“网红”已在一步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网红变现能力撬动新市场

互联网时代什么最贵?

流量

网红推荐,带来的最直观的表现即是粉丝的火热吹捧,流量的价值再一次摆在我们的眼前。

如果把整个商业生态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成千上万的公司就是由主干不断分叉出来的树枝,从根基传送出来的养料,就是商业世界的流量,每个末端都争抢着有限的养分,都想成为最粗壮的那个树枝。

所有的竞争,都围绕流量。

竞争越来越激烈,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新兴的网红经济,裹挟着强大的生命力席卷而来,依托粉丝基础,将“粉丝力”转化为“购买力”。

诸如粉黛花海、重庆洪崖洞、永兴坊等景点,由一支短视频爆火,以其他渠道望尘莫及的速度吸引大批游客,带动周边相关经济飞速增长。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网红带来的流量变现,其速度,其价值,都不容小觑。

从早期的娱乐内容作品创作以及美妆到接下来的知识科普、信息分享,再到现在的美食、景区等亟待挖掘的新兴垂直领域,都在不断发展成为孕育新生代网红的土壤。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监管不力引祸端

网红效应使景区游客大增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繁荣下的乱象。直播平台上的部分网红为了跟风蹭热点,躺着拍、压着拍,无所不用其极。作为传播平台上的人物,只为博眼球,全然不顾游客的基本行为准则。

过多的资本流入、过度的媒体炒作,加之初期网红具有更新迭代快速的属性,行业内不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践踏公序良序、以审丑为特点的“网红”频出,寻求感官刺激、挑战道德底线不应成为成名契机。

另外,此次花海被毁事件也体现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粉黛乱子草的大火不在当地主管单位的预想中,也没有提前设立游步道及巡逻人员。

景区的综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综合监管平台通过设施设备远程监管、车流预警监控、视播一体联动、应急预案先置、融合指挥调度、实时舆情抓取等子系统,全面监测景区实时状况,打破原有独立的状态实现统一调度管理,为景区装上“大脑”,方便工作人员一站式把控,有效降低综合管理成本,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粉黛花海频频被毁,网红是否背负原罪?

启示

网红景点的产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景区在接受网红引流的时候,也应该合理运用线上线下运营能力,监管得当,形成良好闭环,为网红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